成考数学试卷(文史类)题型分类(09-14)一、集合与简易逻辑2009年(1) 设集合 则(A) (B) (C) (D)(3) 为实数,则的充分必要条件 (A) (B) (C) (D) 2010年(1)设集合 则(A) (B) (C) (D)(5) 设甲:, 乙:,则(A)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C)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2011年(5)已知集合(A) (B) (C) (D)2012年(1) 设集合M={0,1,2,3,4,5},N={0,2,4,6},则M∩N= (A) {0,1,2,3,4,5,6} (B) {1,3,5} (C) {0,2,4} (D) (5) 设甲:, 乙:,则(A)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C)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13年(3)设集合,则A∩B=( )A B {1} C{-1} D{-1,1}(15)设甲: , 乙: , 则(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C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2014年(1)设集合﹛︱-1≤<2﹜,N=﹛︱≤1﹜,则集合M∩N=( )(A)﹛︱>-1﹜ (B)﹛︱>1﹜(C)﹛︱-1≤≤1﹜ (D)﹛︱1≤≤2﹜(7)若,,为实数,且≠0,设甲:≥0,乙:有实数根,则(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 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二、不等式和不等式组2009年(5)不等式的解集为(A) (B) (C) ( D)2011年(7)不等式的解集中包含的整数共有 (A)8个(B)7个(C)6个 (D)5个2013年(8)不等式的解集为( )A. B. C. D. 2014年(9)不等式>2的解集为( )(A) (B) (C) (D)三、指数与对数2009年(15)设,则(A) (B) (C) (D)2010年(4)(A)12 (B)6 (C)3 (D)1(16)设,则(A) (B) (C) (D)2011年(9)若,则 (A) (B) (C)5 (D)25(10)= (A)2 (B) (C) (D)2012年(2) 已知a>0,a≠0,则+ (A) (B) 2 (C) 1 (D) 0(13) 函数的定义域是 (A)(,—1]∪[1,) (B)(—1,1) (C) (,—1)∪(1,) (D) [—1,1](14) 使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A) (0,) (B) (3,) (C) (9,) (D) (8,)2013年(12)设,则( ) A. B. C. D. 2014年(18)计算= . .四、函数2009年(10)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上为增函数的是 (A) (B) (C) (D)(17)函数的图像在(A)第一、二象限 (B)第一、三象限 (C)第三、四象限 (D)第二、四象限(21)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为,则 -1 .2010年(6)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A) (B) (C) (D)(8)设函数,且,则(A)-1 (B) (C)1 (D)4(9)如果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和B,则(A)-5 (B)1 (C)2 (D)5(13)函数的定义域是(A) (B) (C) (D)(15)设函数是偶函数,则(A)-3 (B)1 (C)3 (D)5(20)如果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原点和点,则该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方程为 。
2011年(1)函数的定义域是(A) (B) (C) (D)(6)二次函数(A)有最小值-3 (B)有最大值-3 (C)有最小值-6 (D)有最大值-6(8)已知函数是奇函数,且,则(A)5 (B)3 (C)-3 (D)-5(15)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区间为见函数的是(A) (B) (C) (D)2012年(6) 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A) (B) (C) (D)(8) 设函数,则= (A) 12 (B) 6 (C)4 (D)2 (9) 如果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7),则= (A) —5 (B) 1 (C) 4 (D) 6(13) 函数的定义域是 (A) (,—1]∪[1,) (B) (—1,1) (C) (,—1)∪(1,) (D) [—1,1](15) 设函数是偶函数,则= (A) 4 (B) 3 (C) —3 (D) —4(20)若二次函数的图像过点(0,0),()和,则2013年(2)下列函数中为减函数的是( )A. B. C. D. (5)函数与图像交点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16)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为( )A. B. C. D. (18)若函数为偶函数,则 0 2014年(2)函数的定义域为( )(A)(-∞,5) (B)(-∞,+∞) (C)(5,+∞) (D)(-∞,5)∪(5,+∞)(8)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 (A)(-2, 0)和(1,0) (B)(-2, 0)和(-1,0) (C)(2, 0)和(1,0) (D)(2, 0)和(-1,0)(12)若0<<<2,则( )(A)0<<b<1 (B)0<<<1 (C)1<<<100 (D)1<<b<100(13)设函数,则=( )(A) (B) (C) (D)(14)设两个正数,满足+=20,则的最大值为( )(A)400 (B)200 (C)100 (D)50五、数列2009年(7)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中,,则 (A) (B) (C) (D)(22)(本小题满分12分)面积为6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由小到大成等差数列,公差为d.(I)求d的值; (Ⅱ)在以最短边长为首项,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中,102为第几项?解:(I)由已知条件可设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其中, 则,得a=4d,从而三边长分别为3d,4d,5d.,得 ,故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公差d=1. ……6分 (II)以3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通项为 , 3+(n-1)=102,得n=100, 故第100项为102. ……12分2010年(1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第5项等于10,前3项的和等于3,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为(A)3 (B)1 (C)-1 (D)-3(23)(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中,,。
I、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II、 求数列的前5项的和解:I、 由已知得,所以是以2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即 ……6分II、 ……12分2011年 (11) 已知25与实数m的等比中项是1,则m=(A) (B) (C)5 (D)25(13) 在首项是20,公差是-3的等差数列中,绝对值最小的一项是(A)第5项 (B)第6项 (C)第7项 (D)第7项(23)(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相等,的前n项的和记作,且I、 求数列的首项及通项公式;II、 数列的前多少项的和等于84?解: I. 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 ,又数列的首项,又,所以即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6分II. 由数列的前n项和解得n=-7(舍去),或n=6,所以数列的前6项的和等于84. ……12分2012年(12)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1,公差为3,那么该数列的前5项和为 (A) 35 (B) 30 (C) 20 (D) 10(23)(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等比数列{}中,. (Ⅰ)求; (Ⅱ)若{}的公比,且,求{}的前5项和.解:(Ⅰ)因为为等比数列,所以,又,可得, 所以 . 5分 (Ⅱ)由(Ⅰ)和已知得 解得 所以的前5项和 12分 2013年(14)等差数列中,若则( )A 3 B 4 C 8 D 12(22)已知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中, ,(1)求 (2)求的前6项和.解:(Ⅰ)因为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又,可得.(Ⅱ)的前6项和2014年(20)等比数列﹛﹜中,若8,公比为,则 . (23)(12分)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Ⅰ)求的前三项; (Ⅱ)求的通项公式.解:(Ⅰ) 时, ,所以 (Ⅱ)当时,,所以 .六、导数2009年 (19) 函数的极小值为 -1 .(23)(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Ⅰ)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