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2047072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第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开封位于黄河南岸,具有悠久的西瓜种植历史,沙土地产出的沙瓤,被称为“西瓜之乡”,开封市河流分属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农业灌溉多井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开封的沙质土成为汴梁西瓜的有利因素,这些沙土来自于A. 植被破坏土壤沙化B. 西北季风搬运C. 蒸发强烈,土壤水分缺失D. 黄河泛滥.,沉积形成2. 西瓜虽然生长期短,但期间需要大量的水源灌溉,这些水主要来自于A. 黄河B. 地下水C. 黄河支流D. 大气降水3. 目前瓜农仍然以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

2、灌溉,这种方式A. 需修筑明渠B. 占用耕地多C. 易引发地面下陷D. 水质清洁【答案】1. D 2. B 3. C【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开封的西瓜种植。【1题详解】结合图示信息,开封位于黄河下游平原地区,黄淮海平原是流水沉积形成,开封的沙质土来自黄河泛滥,沉积形成,D正确;开封位于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土壤沙化不明显,不是沙土的主要来源,A错误;西北季风从西北内陆搬运的沙土在黄土高原地区沉积,不能到达开封,不是开封沙土的主要来源,B错误;蒸发强烈不是形成沙土原因,C错误。故选D。【2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开封市河流分属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农业灌溉多井灌,可以得出西瓜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B

3、正确;为保证西瓜的品质,一般不用河水灌溉,A、C错误;大气降水不是直接灌溉水源,D错误。故选B。【3题详解】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灌溉需要大量抽取地下水,易引发地面下陷,C正确;大水漫灌的方式不一定需要修筑明渠,故不一定占用耕地,A、B错误;大水漫灌的方式与水质没有关系,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组题目的关键要明确开封的地理位置,位于黄河下游的黄淮海平原。第四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外的所有其他产业的延仲,该产业是指对本身无明显利润,但是可以提升其他产业利润的公共产业。也可以称之为知识产业,或者信息产业。4. 下列产业属于第四产业的是A. 金融业B. 旅游业C. 慈善基金D. 做电子5. 关于第

4、四产业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第四产业以职能化公共服务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B.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第四产业的基础C. 第四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不存在关联性D. 第四产业包括收购、存贮、调运、销售等环节【答案】4. C 5. A【解析】【4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第四产业本身无明显利润,但是可以提升其他产业利润的公共产业,慈善基金属于第四产业,C正确;金融业、旅游业和微电子自身经营都有利润,不属于第四产业。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第四产业提升其他产业利润,为其他产业服务,故第四产业以职能化公共服务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A正确;第四产业主要表现为公共服务行业,其基础不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B错误;第四产业可以提升第一、第二产业的利润,C错误;收购、存贮、调运、销售等是商业的环节,商业有自己的利润属于第三产业,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中对第四产业的解释,第四产业一般不直接产生利润,服务于其他产业,提高其他产业的利润。下图中,MN为晨昏线,a为晨昏线与经线的央角,Q为晨昏线上一点。据此回答下题。6. 若Q点的地方时为2: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Q点的纬度不高于6634B. 一年当中,Q点始终在MN之间的高纬度区域移动C. 当Q点向南移动时,a逐渐变大D. 一天当中,Q点不断地自西向东移动7. 若MN两点之间的经度差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角越

6、大,MN两点的纬度跨度越大B. Q点的地方时在6:00到8:00之间C. a角越小,MN两点的纬度跨度越大D. Q点的地方时在16:00到18:00之间【答案】6. C 7. C【解析】【6题详解】若Q点的地方时为2:30,则Q点位于晨线上,Q点的昼长是19小时。Q点向南移动时,南半球昼长变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大,C正确;极圈以内的点可能昼长是19小时,Q点可能位于极圈以内,A错误;二至日时,北极圈或南极圈昼长24小时,Q点昼长19小时应位于中纬度区域,B错误;地球自西向东转,Q点不断自东向西移动,D错误。故选C。【7题详解】根据题干信息,MN为晨昏线,a为晨昏线与经线

7、的夹角,若MN两点之间的经度差为30则a角越小,MN两点的纬度跨度越大,a角越大,MN两点的纬度跨度越小,C正确,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Q为晨昏线上一点,正在日出或正在日落,时刻不一定在6:00到8:00之间和16:00到18:00之间,B、D错误。故选C。人天花板,是用以衡量一个城市在人口暴增的压力下维持城市运转的最大数量。2015年11月,北京提出人2300万的“天花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8. 当北京市人口规模达到2300万这一“天花板”时,下列问题最突出的是A. 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问题突出B. 荒漠化加剧,沙尘天气增多C. 交通严重拥堵,停车难D. 人均资源有限,制约经济发展9.

8、 201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首次出现双降,其原因可能是A. 北京市设置人口准入制,无人达到准入标准B. 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降低C. 北京高校减少招生名额,外省入京大学生数量减少D. 京津协调发展,北京的一部分社会资源向周边河北等地进行疏散【答案】8. C 9. D【解析】【分析】该题组主要考查人口问题和人口迁移。【8题详解】当北京市人口规模达到2300万这一“天花板”时,表现出的问题是北京人口数量过多,带来交通严重拥堵,停车难和居住条件差等社会经济问题,C正确;北京人口数量的增多,可能的原因是大量人口迁入,人口迁入以青壮年为主,不会带来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及社会养老问题,A错

9、误;荒漠化加剧,沙尘天气增多不会是北京城区的主要问题,B错误;人口规模扩大,会带来人均资源有限,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但不是罪突出问题,D错误。故选C。【9题详解】随着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京津协调发展,北京的一部分社会资源向周边河北等地进行疏散,从业人口也向周边地区疏散,201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首次出现双降,D正确;准入标准没有明显提升,外省入京大学生数量也没有减少,不是北京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首次出现双降的原因,A、C错误;近年来北京一直维持较低的出生率,不是北京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首次出现双降的原因,B错误。故选D。【点睛】城市人口迁入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分散

10、。苜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100厘米。它深入土层,根茎发达,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优质豆科牧草之一,具有产草量高、品质好、养富、易于家富消化等优点。紫花苗着可以青铜、青贮、调制青千草或加工成草粉来使用,是富禽业的首选青饲料。10. 关于苜蓿的生长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苜蓿适应性强B. 对土壤要求高C. 喜欢温暖、半湿润的气候D. 比较耐早11. 下列地区中适宜发展苜蓿种植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 内蒙古赤峰市大量种植苜蓿能防治土地荒漠化,有利于土地肥力恢复B. 上海市大面积种植苜蓿,可以促进本地乳畜业的发展C. 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有利于苜蓿大面积种植D. 河南郑州市劳动力充足廉

11、价,交通便利,可以大面积种植苜蓿,发展饲料加工业【答案】10. B 11. A【解析】【10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苜蓿深入土层,根茎发达对土壤要求不高,B错误,选B。苜蓿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优质豆科牧草之一,分布广说明适应性强,A正确;苜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多晴少雨的天气,喜干燥温暖,故喜欢温暖、半湿润的气候,较耐旱,C、D正确;故选B。【11题详解】赤峰市大量种植苜蓿作为牲畜饲料,可以减少植被破坏利于防治土地荒漠化;同时豆科植物有固氮能力,利于土地肥力恢复,A正确;上海气候湿润且没有大面积土地资源种植苜蓿,B错误;三江平原气候比较湿冷,不利于苜蓿大面积种植,C错误;苜蓿种植不需要大量廉价劳动

12、力,河南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D错误。故选A。第II卷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2009年,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海南省政府也确定了海南省生态岛、节能岛的建设目标,此后,海南省电网负荷持续性增加的同时,第三产业、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家庭用电量占比快速增长。材料二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海南省电力系统相对独立,直到2009年6月底投运我国第一个500千伏超高压、长距离、较大容量的海底电缆工程(见图),才结束电网孤岛运营状态。截至目

13、前,该跨海电缆主要为海南省电网提供负荷备用和事故备用,设备常年接近空载运行。材料三 海南省可开发的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中南部内陆山区部分地区。从2011年起,海南省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并且拟定了能源发展方案:优先发展风电,特别是尽快联合开发东方、文昌、临高等海上风电,再辅以其他配合类型电源,满足未来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1)简析2009年以后海南省用电市场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2)相较于陆上风电,指出海上风电发展具有的优势。(3)对于海南省500千伏海底电缆工程,有人认为是决策失败的案例。推测其得出此结论的依据、(4)据表分析海南“优先发展风电,特别是尽快联合开发东方、文昌、临高等

14、海上风电”原因。【答案】(1)海南旅游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用电量增加;人口增加,尤其是农村居民家庭生活用电量增加 (2)风能资源更加丰富,发电变率较低,适宜于大规模开发;不受地形影响,不占用土地资源;与建设在山区的风电场相比,更加靠近市场 (3)建设费用高;运行维护困难;利用率很低 (4)风力资源丰富、洁净;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多个风电场联合开发可提高风电输出稳定度;海南省电能组成以火电为主,污染严重,与其生态岛、节能岛的建设目标不符;海南省缺乏煤炭、燃气资源;水能资源蕴藏量较小,且开发比例已很高,开发潜力有限;核能发电存在安全隐患,需慎重发展【解析】(1) 用电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源于海南省的经济发

15、展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2009年,国家确立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海南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大发展,用电量增加;区域人口增加,尤其是农村居民家庭生活用电量增加。(2) 相较于陆上风电,海南的海域辽阔,海上风能资源更丰富,发电变率较低,适宜于大规模开发;海上建发电厂不受地形影响,不占用土地资源,这对于耕地资源缺少的海南而言是个极大的优势;陆上风电场多在山区,海上风电场接近沿海城市,更靠近市场。(3)根据材料信息,海南省500千伏海底电缆工程主要为海南省电网提供负荷备用和事故备用,设备常年接近空载运行。而该工程建设费用高;运行维护困难;利用率很低。据此有人认为是决策失败的案例。(4)海南省目前的能源消费主体为化石燃料,污染较重,与海岛的发展建设目标不符,需要考虑开发洁净、可再生的能源,区域的水能资源蕴藏量较小,且开发比例已很高,开发潜力有限;核能发电存在安全隐患,需慎重发展。但海南的风能资源丰富且目前开发程度较低,故优先发展风电,多个风电场联合开发可提高风电输出稳定度。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