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2041027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有且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现在的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湖北被称为“荆楚大地”,江浙则被称为“吴越之地”。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A. 商朝的内外服制 B.西周的分封制 C. 秦朝的郡县制 D. 汉初的郡国并行制2. 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C“周公立七十一国” D “烽火戏诸侯”3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

2、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严格的等级关系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4. 在当今社会有这么一种现象:把男、女的结婚,叫做男婚女嫁;家庭的孩子继承父亲的“姓氏”;把父亲的父母称为家公、家婆,却把母亲的父母称呼为外公、外婆。与这种现象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礼乐制度 C郡县制 D宗法制5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6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

3、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其中“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和“划时代的突破”分别是指A分封制、郡县制 B宗法制、郡县制C分封制、行省制 D郡县制、行省制7史学家吕思勉在论述中国古代的“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郡县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和宗法制 C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8. 李克强总理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必须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以史为鉴,下列制度能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影响深远的是A. 皇帝制度 B. 刺史制度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度9. “自

4、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表述与该制度相关的是 A.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孝廉,父别居”10. 唐朝和元朝在中央机构中负责全国行政事务的官僚机构分别是A尚书省和门下省 B中书省和行中书省C门下省和枢密院 D尚书省和中书省11. 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下列选项中最适合这一制度评说的是A秦朝三公九卿制B唐朝三省六部制 C宋朝二府三司制 D明朝殿阁大学士12. “每岁得第之人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5、材料中的“是”指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3. 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典型反映了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宋朝14.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内容。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秦朝皇帝直接任命郡县长官 隋唐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北宋任用文臣做地方长官 明朝废除丞相A B C D. 15. 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物质基础的是A. 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 B. 削夺朝中大将兵权 C. 派文臣管理地方政事 D. 实行统兵与调兵权

6、的分离16.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17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A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18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

7、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19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A禁锢了人们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强化了君主专制 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20宋史专家邓广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C将

8、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21清代冯桂芬在复宗法议中说:“宗法者,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该观点认为宗法制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弘扬了传统文化C.提高了国民素质 D.有利于社会管理22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会在“军机处”景点看到这样的文字说明:“军机处一日日称:接折(阅 读奏折)减免(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23中华民族历来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下列中国古代选官制中,在宣传道德模范方面有突出作用的是( )A科举制 B世

9、官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24全球通史写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 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材料涉及到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郡县制 皇帝制 三省六部制A、 B、 C、 D、25有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该是指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26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10、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2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江南修筑一项水利工程,当时的运作程序应该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28社会转型期政治制度变化剧烈。从先秦到秦朝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突出特点有( )实现了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血缘政治完全退出了历史政治舞台A. B. C. D. 29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

11、秦国“完璧归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A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B西汉史学家对秦国仍存在偏见C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 D儒生的政治地位得到大幅提高30政府机构改革中要注意精兵简政,在这个问题上能给后人提供教训的朝代是A唐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二、非选择题(共两大题,满分40分)31.(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封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材料二天

12、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4分)(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有何关系(2分),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6分)(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32.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1)材料一中反映的现象与哪种选官制度相关?唐诗繁荣与其有何关系? (6分 )材料二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