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练习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2040236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练习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练习 人民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史记记载,汉代的商业都会在今天河南省的有7个,河北、山东、山西和安徽各2个,陕西、湖北、江苏、广东各1个。汉代商业都会之多反映出()A汉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解析:材料反映的商业都会之多,说明了汉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商业都会主要是在河南省;C项以偏概全,商业都会的出现只能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能认为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材料没有反映城市自身功能的变化,排除D项。答案:A2唐朝人张籍在贾客乐中有关商人“

2、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的叙述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商人为追逐利益往来奔波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解析:据材料“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唐朝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故B项正确;材料中“年年逐利西复东”反映了商人为追逐利益往来奔波,但这属于现象,不是本质,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商人好逸恶劳,故C项错误;“商人赋税沉重”在材料中也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故选B项。答案:B3据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卫国经商有方,成为著名的大商人,遂携束帛重礼去拜访

3、诸侯,所到之处,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宗法分封制逐渐趋向瓦解B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C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D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解析:“拜访诸侯,所到之处,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说明私人从事商业开始出现,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中商人与诸侯交往信息不符;地主阶级的信息材料没有体现,C项错误;D项儒家思想在西汉时期才受到推崇。答案:B4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而扬州城则“夜市千灯照碧云”(唐代王建夜看扬州城)。从两个城市的对比可以看出()A唐朝政府放弃

4、抑商政策B唐朝城市取消市坊制度C南方商业性城市的发展D北方政治性城市的衰落解析:由长安限制“市”的时间可知唐政府抑制商业,故A项错误;“市”的地点固定,说明坊市制在当时并没有取消,取消坊市制是在宋代,故B项错误;长安在中午成“市”,在“日入前七刻”则散场,而在扬州则出现了“夜市”,这说明南方的商业性城市得到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长安的衰落,故D项错误。答案:C5(2019浙江选考)“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C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解析

5、:本题是逆向式选择题,要求选择不符合唐朝民间商贸的史实。草市在唐朝时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作用十分显著,故A项和B项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草市是地方乡村集市,与海外贸易基本无关,故C项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题中诗句反映了唐朝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故D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选C项。答案:C6(2019天津卷)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

6、时武城县()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解析:由材料“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可知,集市中既有文化娱乐活动,也有商业交易,说明当时武城县文化和商业活动紧密结合,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当时武城县集市贸易的繁荣,并非强调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的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不仅体现文化生活,还体现了商业活动繁荣,C项说法不全面,故排除。材料只是强调了武城县集市繁荣的情况,并未涉及乡村城镇化发展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B7茶税产生于唐代中叶。当时茶叶产量已有相当的规模,销量很大,饮茶普及。宋代改唐朝的茶

7、税制,实行榷茶制,即由朝廷对茶叶实行专卖。官府垄断行业,官商民的利益冲突日益尖锐。为了缓和矛盾,宋徽宗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蔡京推出“政和茶法”,给了园户和商人一定生产自主权,调动了积极性,茶增1 200多万斤,政府收息1 000万贯。依据材料不可见的是()A唐朝茶叶生产大发展,销量大增,商人业茶可以致富B宋一度实行榷茶制度,“禁民私卖”C宋朝重视茶以及茶税在财政收入中的重要地位D朝廷已将茶变为敛取资财满足奢侈消费和军费开支的重要来源解析:由“当时茶叶产量已有相当的规模,销量很大,饮茶普及”可以分析出A项正确;由“宋代改唐朝的茶税制,实行榷茶制,即由朝廷对茶叶实行专卖”可以分析出B项正确

8、;由“为了缓和矛盾,宋徽宗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年,蔡京推出政和茶法,给了园户和商人一定生产自主权,调动了积极性,茶增1 200多万斤,政府收息1 000万贯”可以分析出C项正确;选D项,题干中没有体现“奢侈消费和军费开支”。答案:D8(2019全国卷)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棉花被江淮商人收购后,在江南生产棉布,之后棉布又被卖回山东,三个地区具有不同

9、的经济特色,故D项正确。运河运输是隋唐以后重要的常规航运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出现变革,故A项错误。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经济特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非土地制度调整的产物,与货币制度改变没有关系,故B、C两项错误。答案:D9一时期,北方生产的棉花,水运卖至南方;南方织成的布,水运卖至北方。江苏松江的织造很有名,所需棉花多赖北方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这种情况的特点是什么?应该是哪个时期的现象?()A运河贯通南北,应是唐代B经济甚为繁荣,应是宋代C商品区域分工,应是明代D商业城市初兴,应是清代解析:材料“北方生产的棉花,水运卖至南方;南方织成的布,水运卖至北方”体现的是商品区

10、域分工和流通,江苏松江的织造很有名应是元朝之后,故材料的史实反映的是明朝,商品区域分工,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运河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反映商品区域分工和流通,而且宋代江苏松江尚未闻名,排除B项;材料体现商品区域分工和流通,与商业城市初兴无关,排除D项。答案:C10明朝谢肇满在五杂俎中记载: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由此可知宋朝茶叶贸易的最大收益是()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提高边境人民生活水平C提升了自身军事战斗力D改善与周边民族的关系解析:根据材料“(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

11、利之最大者也”可知宋朝茶叶贸易最大收益是提升自身军事战斗力,故答案为C项。其余三项表述从材料中均不能直接体现,排除。答案:C11(2018天津部分区质调)从周秦至唐代,县以上才可设市,商业中心一般都在城中特定位置,都城商业最繁荣。宋以后,县以下的城郭和乡村允许设市,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迅速。这一变化说明()A商业中心依赖政治中心B商业布局呈现扩展之势C商业发展受制封建政权D自然经济出现解体趋势解析:材料所述为唐以前县以上才可以设市,宋以后县以下和乡村均可设市,说明商业范围扩大,商业布局呈扩展之势,B项符合题意;A项与农村集市的发展不符;材料所述为商业发展的表现,没有突出阻碍因素,C项不正确;D项与

12、史实不符。答案:B12(2019江苏卷)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明朝晚期人们对待贫穷的态度由道德上的中立转变为“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与商品经济发展、人人有机会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财富的社会观念盛行有关,B项正确。明朝晚期,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未发展成资产阶级,我国资产阶级产生于近代民族工商业,A项错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财富观的

13、变化,这不能等同于道德沦丧,C项错误,排除。结合所学可知,D项说法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个小题26分,共52分)13(26分)(2019广西陆川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古代市场交流的商品,最初以各地土特产为主,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商品。由于不能完全做到自给自足,农户不能生产盐、铁等必须的生产、生活资料,就必须依赖市场的供应;同时,封建国家征收货币的制度也促使农民与市场发生关系。这种以农民家庭手工业形式出现的商品生产与农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但农民从事商品生产的直接目的不在盈利,而在于纳税和维持生计不仅商品生产

14、和非商品生产在时间上无法截然分开,生产过程中延长劳动时间和投入的人力资源也可以不计成本。在个体小农经济中,这种作为农业副业的商品生产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商品生产,实际上只是一种交换价值生产形式下的使用价值的生产。雷震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特点简论材料二:王家范认为,在自然经济中,农民基本上是自给自足,是低消费;中小地主也是“节俭型”消费,大部人的消费水平很低。那么,是谁支撑起城市商业的繁荣?主要是国家开支的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和奢侈性消费,是畸形病态的消费结构,在表面繁荣下,生产者却日益贫困,从而形成一种社会怪象。中国城市是朝廷控制的政治中心,都市为官僚、皇室提供生活、消费和娱乐,农村只起供养作

15、用数亿农民的物质产量都被消费了,没有剩余财富转化为资本,这样,商品经济始终未得到充分发展,不能从根本上完成瓦解自然经济的历史使命。任世江商业:城市的繁荣与农民的贫困化(1)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并说明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商品生产“实际上只是一种交换价值生产形式下的使用价值的生产”。(14分)(2)据材料,指出“社会怪象”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何不能从根本上瓦解自然经济。(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一中的“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商品”“封建国家征收货币的制度也促使农民与市场发生关系”“由于不能完全做到自给自足,农户不能生产盐、铁等必须的生产、生活资料,就必须依赖市场的供应”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第二小问,对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商品生产“实际上只是一种交换价值生产形式下的使用价值的生产”的理解,根据材料信息,可以从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农民从事生产的目的、商品生产和非商品生产的关系以及商品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地位来分析说明。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