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2032005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2019年10月质量检测高三语文一、语言知识运用(12分)1.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羞惭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疲惫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 管束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 白B.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筑室居住 焚炀赫烈之虞 忧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抵触 踵常途之促促 走,跟随C. 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相等 上规姚姒 效法吾未晡时,请假设草具 申时,下午五至七时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舍弃D. 攀栖鹘之危巢 高 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 刑法,刑律奔走于形势之途 地位、权势 以男女质钱 抵押【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

2、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本题中,A项,“腆”,为厚;句意是,所以那老人故意粗暴傲慢地侮辱他。倨傲鲜腆:傲慢而缺少善意。B项,“逆”,迎接;句意是,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C项,“晡”,指下午三至五时。句意是,我还没吃晚餐,请代为备办些粗劣的食物。故选D。【点睛】文言中的实词的考查,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

3、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

4、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2. 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的很远。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A. B. C. D. 【答案】C【解析】句放最后,

5、构成假设关系, 排除D项; “应有”与“不应”相对,故句放前,排除A项;分别与照应,前的“故”,可断定“”放“”后,排除B项。3.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和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

6、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本题,句“清秋半”指的是中秋节;句,诗歌题目是观灯乐行,写的是元宵节;句,“禁火”“斋冷”指的是寒食节;句,诗的题目是除夜,写的是除夕。根据农历一年内的时间顺序应为: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除夕。故选A。4. 下列各项中,对特色小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钱健老师对“特色小镇”调查发现:江苏有众多的特色小镇,如苏州的苏秀小镇、常州的智能传感小镇、无锡的太湖影视小镇、南通的吕四仙小镇、连云港的东海水晶小镇、淮安的盱眙龙虾小镇、扬州的头桥医械小镇、镇江的丹阳眼镜风尚小镇、泰州的黄桥琴韵小镇、宿迁的电商筑梦小镇等。A. 都拥有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B. 都是对传统产业和文化的继承C

7、. 都可以附加发展旅游产业D. 全省各地上基本都有分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段信息的能力,属于压缩概括的范畴。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对特色小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就要求考生要分析题干中对“特色小镇”介绍的文字,然后分析所给的选项,看哪个选项的内容与题干中的文字不合。“江苏有众多的特色小镇,如苏州的苏秀小镇、常州的智能传感小镇、无锡的太湖影视小镇、南通的吕四仙小镇、连云港的东海水晶小镇、淮安的盱眙龙虾小镇、扬州的头桥医械小镇、镇江的丹阳眼镜风尚小镇、泰州的黄桥琴韵小镇、宿迁的电商筑梦小镇等”,从这些小镇的命名来看,“苏秀”“智能传

8、感”“太湖影视”“吕四仙”“水晶”“盱眙龙虾”“医械”“黄桥琴韵” “电商”等都是各个小镇的特色产业,即A项所说“都拥有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从这些小镇的发展前途来看,这些地方都可以附加发展旅游,如C项所说。从这些小镇的分布区域来看,“苏州”“常州”“无锡”等等,这些小镇在全省分布较广,即如D项所说“全省各地上基本都有分布”,而B项,“都是对传统产业和文化的继承”错误,从这些产业来看,并非都是“对传统产业和文化的继承”,如“智能传感”“太湖影视”“龙虾”“医械”“眼镜风尚”“电商”等就不是。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金部郎中赠兵部侍郎阎公神道碑铭并序欧阳修

9、阎氏世家于郓。其先曰太原王宝,以武显于梁、晋之间,实佐庄宗,战河上,取常山,功书史官,爵有王土。郓之诸阎,皆王后也。周广顺二年,以郓州之钜野、郓城为济州,阎氏今为济州钜野人也。公生汉、晋之间,遭世多虞,虽出将家而不喜战斗,独好学,通三礼,颇习子、史,为文辞。是时钜野大贼有众千余人,以公乡里儒者,掠致贼中,问以谋略。公毅然未尝有所言。而为人状貌奇伟,举止严重,有威仪,贼皆惮之,莫敢害。贼平,公还乡里,以三礼教授弟子。大宋受命,天下将平,公乃出。以三礼举中建隆某年某科,历汉州之金堂、虢州之湖城二县尉,迁濮州濮阳令,皆有吏绩。太宗皇帝遣使者行视天下,使者还,言公可用。召见奏事,语音鬯然,殿中皆耸动。

10、太宗奇之,拜太子洗马,知岳州。吴越忠懿王再朝京师,籍其所有浙东、西之地,纳之有司。天子以为新附之邦,乃以禁兵千人属公安抚其人,遂知苏州。五代之际,江海之间分为五,大者窃名号,其次擅征伐,故皆峻刑法,急聚敛,以制命于其民。越虽名为臣属之邦,然阂于江淮,与中国不相及者久矣。公以齐鲁之人,悉能知越风俗而揉以善政,或摩以渐,或革以宜,推凡上之所欲施,宽凡民之所不堪,恩涵泽濡,民以苏息。政成召还,以国子博士知济州,又知晋州。真宗即位,问公何在?左右具言所以然,即时召之。已在道,拜金部郎中、知青州。其后,郓州守臣某临遣,对殿上。真宗问郓去青远近,守臣对若干。真宗曰:“为吾告之,将召也。”已而见召,行至钜野

11、,遇疾。使者临问慰赐,满百日,赐告下济州,伺疾少间,趋就道。已而疾病,以某年某月某日薨于济州,享年七十有七。赠兵部侍郎,葬于钜野大徐村。呜呼!士患不逢时;时逢矣,患人主之不知;知矣而不及用者,命也。惟公履道纯正,生于多艰,而卒遇太平,以奋其身,又遭人主之知,尝用矣,而不暇于大用以殁。殁而无章焉,则其遂不见于后世乎!(选自欧阳修集)5. 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遭世多虞 虞:忧患B. 籍其所有浙东、西之地 籍:登记C. 以禁兵千人属公安抚其人 属:交付D. 悉能知越风俗而揉以善政 悉:了解6.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阎公的祖上是依靠武艺显名于唐末乱世的,

12、后来依靠战功获得爵位。阎公出生武将世家,却凭借学识参加科举考试走上仕途。B. 在治理吴越之地的过程中,阎公了解越地风俗,顺应民心,以施恩感化为主,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取得很好的效果。C. 宋真宗即位后,向侍从询问阎公,后来又几次召见,在阎公生病时还派遣使者前去慰问,都体现了宋初的统治者对人才的重视。D. 欧阳修感慨:阎公出生乱世,后来虽然遇上太平盛世,但是无人赏识,没有受到重用就离世,死后也不被后世所知。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时钜野大贼有众千余人,以公乡里儒者,掠致贼中,问以谋略。(2)越虽名为臣属之邦,然阂于江淮,与中国不相及者久矣。8. 根据文章第三段内容,概括吴越

13、之地难以治理的原因。【答案】5. D 6. D 7. (1)当时钜野一伙势力强大的盗贼有成员一千多人,认为(因为)阎公是乡里的读书人,把他掳掠到强盗团伙中,向他询问计谋策略。(2)越地虽然名义上是臣属之邦,但是被长江和淮河阻隔,与中原地区没有联系很久了。 8. 原有主人,新近归附;土地割据,战乱频繁;苛政峻法,民不聊生;地势偏僻,与中原地区久无联系。【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文言实词的含义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本题中,D项,“悉”的意

14、思是:全部,详细。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阎公出生乱世,后来虽然遇上太平盛世,但是无人赏识”错,由“又遭人主之知,尝用矣”,可知阎公受到皇帝的赏识。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众”,成员;“以”,认为;“者”,的人;“掠”,掳掠。第二句中,“名”,名义上;“中国”,中原地区;“不相及”,不联系。【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文章第三段内容,概括吴越之地难以治理的原因”,然后再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原文“吴越忠懿王再朝京师,籍其所有浙东、西之地,纳之有司。天子以为新附之邦,乃以禁兵千人属公安抚其人,遂知苏州”的意思是“吴越的忠懿王两次到京师朝见,登记他所拥有的浙东浙西的土地,交付给官府。皇帝认为(这个地区)是新归附的城邦,于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