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江镇中心小学生活教育的理念实践doc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030633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断江镇中心小学生活教育的理念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断江镇中心小学生活教育的理念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断江镇中心小学生活教育的理念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断江镇中心小学生活教育的理念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断江镇中心小学生活教育的理念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断江镇中心小学生活教育的理念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断江镇中心小学生活教育的理念实践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断江镇中心小学“生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盘县断江镇中心小学地处断江镇断江村所在地,在断江镇的中心地带。学校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具有本科学历教师28名,专科学历教师44名,中师学历教师4名,其中女老师44名,教育行政人员1名,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设有18个教学班,其中2个学前班,其中一、四、五、六年级均为三个班,其他年级为二个班,在校学生835人,其中女生396人;少数民族68人,女生32人。学校占地面积12.5亩,建筑面积3554平方米,在建面积5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3000多平方米,堪称“花园式学校”,有18个普通教室,1个实验室,1个图书室,1个微机室,1个会议室,一个仪器保管

2、室,两个多媒体教室。学校藏书11850册,生均占有14册,微机39台,课桌凳500双人套,生均0.51套,但无教师宿舍,均为走教教师。从2011年3月份开始,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以教育局在上级主管部门正确领导下,以“品牌学校创建”为突破口,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出发点,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 连续三年县级督导评估获两次优秀、一次良好,2012年继续教育获优秀;2、近几年教师在县级以上刊物中发表论文50多篇,我校有县级骨干教师6名,2名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近三年来,有五十多位学生获市县级科幻绘画、七巧板一二三等奖,一百多人次获各级作文

3、竞赛一二三等奖项。学校两次获县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4、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全县前列。一、断江中心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来源(一)理论基础 1、伊安凯洛夫(N.A.Kaiipob,1893-1978),原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在关于教育的本质和作用中提出关于人类起源于劳动和劳动创造人的理论,明确提出教育也是起源于劳动,教育是从人类社会的实际需要中产生,是客观的必然。 2、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

4、,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式目标。3、叶圣陶先生说过:“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世界处处即生活,处处有教育。在西方,以法国启蒙运动的

5、巨匠卢梭的“自然教育”,实际上是较早的生活教育理论。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他认为,学校教育具有简化社会生活、净化社会生活和平衡社会生活的功能,这种经过简化、净化、平衡了的社会生活就是“改造了的社会生活”4、陶行知教育思想博采古今,兼容中西,理论简约,并自成体系。在教育理想上,他主张“通过四通八达的教育,建立四通八达的民主社会”;在教育准则上,他坚持道德至上的教育原则,奉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箴言。陶行知的“真”与孔子的“仁”在教育理念和道德目标上一脉相承;在教育策略上,他基于知行关系的深刻理解,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重要论断,突出实践(“行”

6、)在认识论中的先导地位,认识与实践结合,并由此确立了“行知行”的行动策略,使得教育理想和目标能在实践中有效落实。 在教育理论上,陶行知继承发展了杜威的现代教育思想,并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三大理论主张,主张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按社会生活的前进的需要实施教育,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藩篱,使教育回归生活,实现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彻底转变;在教育实践上,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畏艰险,认真探索,大胆实践,开辟新路,为世人树立楷模,为万民敬仰。(二)、政策依据(1)国家中长

7、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2)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力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行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突出学生参与,加强师生交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教育就是能够导致学习的交流活动。(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8、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中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教育指向生活世界的思路已十分明晰,将以往偏重于科学知识、内容知识发展为科学知识与生活知识并重、内容知识与方法知识共举等,这两个文件可以说是我国教育走向生活的纲领性决定。(4)“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综述课堂教学生活化:即以生活为根本的课堂,以生命为根本的课堂,以学生为根本的课堂。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实践课堂,教室即课堂,学校即课堂,家庭即课堂,社会即课堂,实践即课堂。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生活化

9、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点拨示范协调评鉴,要求教师研究学生、吃透教材、勤勉自己,善于发现亮点,培养亮点。“课堂教学生活化”教改方向为提质减负,乐学善教二、课堂生活化的理念与内涵生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人们一贯非常关注,伟大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真正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与生活与教育关系问题紧密相关的课堂生活化,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这不但促进了对课堂生活化的研究,还带动了课堂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发展。课程源于生活,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

10、识等都是处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新课改也要求教师积极顺应社会变革,构建新世纪小学素质教育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使课堂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让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以提高适应现代生活的基本素质。因此,教学就应从生活中的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出发,在生活化教学中来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一)、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生活化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小学课堂教

11、学生活化是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从各个年级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经验,把知识生活化。它体现“教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会用生活化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在周围的事物中学会感悟、品味,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二)、小学教育生活化的尝试(1)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就是要正视现实,充分考虑现实生活带给学生的影响,深入学生生活。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合理的,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与

12、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目标体系,确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乐意接受,容易做到。如果确定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了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时又注意全面落实,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带学生走进“活”教材,走进现实生活,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

13、展的统一,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信任度。(3)教学形式生活化。学科教学是知识科学发展的缩影,但生活不仅仅是科学的世界,在生活中还有道德的、情感的重要内容。将生活的知识拓展到课堂学习中来,把生活作为教学的背景,这是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学习资源。课堂是一座桥梁,要将校外的、校内的、个人的、集体的、科学的、生活的世界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大家生活的场所,而不是割裂开来的学习知识的小天地。课堂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提倡开放式教学,提倡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师生互动,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直接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还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教

14、学活动,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富于启发性的、具有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认识和行为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速了学生将认识内化为行为的进程。(4)评价形式生活化。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根本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建立激励性发展评价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要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好像不是在课堂,

15、而是在家里父母或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充满着亲情和友情,同时指导学生之间的评价也要贴近生活,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享受了具体、丰富的训练,在真实的实践中触动了情弦,激活了思维,唤醒了生命深处沉睡的自我意识,促进了行为的自主构建,实现了自我发展和完善,为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各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1、研究和形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操作模式。(

16、包括:操作要点及各学科的具体操作方式及课堂评价标准研究)2、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与人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我调整、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素质基础。3、通过课题研究的案例探讨,得出一些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建议,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4、学校形成“课堂教学生活化”科研特色,丰富校本课程内容,促进学校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四、生活教育的实践探索 生活教育不仅是一个系统的办学思想体系,更是一套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学校无论在办学理念、管理制度、环境布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和活动设计上都是为了体现和落实生活教育的办学理念,使“生活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和文化。(一) 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