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语文月刊》最新高考模拟卷语文试题(附答案与全解全析)

上传人:cbx****17 文档编号:122027610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语文月刊》最新高考模拟卷语文试题(附答案与全解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语文月刊》最新高考模拟卷语文试题(附答案与全解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语文月刊》最新高考模拟卷语文试题(附答案与全解全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语文月刊》最新高考模拟卷语文试题(附答案与全解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语文月刊》最新高考模拟卷语文试题(附答案与全解全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语文月刊最新高考模拟试题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评论的缘起是对文学的评论,所以文艺学的学科分类常被定义为“文学学”。随着人们对文化艺术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越来越丰富和理性,人们开始对文学、戏剧、影视、书画、舞蹈、曲艺等艺术形式的“评”与“论”归为文艺评论。 当下,有关文艺评论的发声不外乎三大类:一类是传统的文艺学体系派生出来的文艺评论,以观照文学作品为主,较少观照其他艺术形式的存在状态,可称为“学院派”:另一类是直接观照现实的电影、电视、歌剧、民问艺术等具体艺术的评论,从业者多是艺术院校、科研机构的

2、工作人员,以评论具体而微的艺术作品为主,而与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交叉不甚紧密,可称为“专业派”;还有一类是所有文化艺术爱好者的评论,以观后感为主,类似于街谈巷议,但无论是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此类评论的基数最大,特别是随着新兴媒体、自媒体的大量涌现,其影响力不可小觑,可称为“爱好派”。当然,“学院派”“专业派”“爱好派”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仅有交叉的人,也有交叉的评论类型。 当下文艺评论的现状并不乐观。“学院派”的学科壁垒拘囿了评论广度,对艺术规律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文学规律的一重维度。因此,越来越学科化的学术框架造就了学科内部互难相通的话语体系,而那些跨学科的研究尚没有得到

3、尊重和探讨。“专业派”能较好观照现实存在的各种艺术,但又容易陷入分析具体作品有余而规律性提炼不够的误区。“爱好派”的主要问题首先是良莠不齐,其次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臆断和个人化色彩,且评论者又容易转化评论对象,有时候甚至转去评论艺术从业者的道德、修养等。 着眼于文艺评论的现实语境,评论者本身是否需要一些必备的规制?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应该上升到传承发展民族艺术、文化软实力的高度。从“评论”本身去探讨“文艺评论”的规训,至少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评”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理性。王尔德说:“没有批评的官能,就没有艺术的创造。”所谓“评”,着重于价值判断,即“批评”或“评判”,所以“评”重在讲理。在文化艺术

4、界。无论是评论具体的文艺作品,还是文化现象、文化思潮、文化事件,每一位评论者自然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这见解的高低却无从度量,这就涉及评论本身该如何界定的问题。如果评论者仅仅是一个爱好者,他可以用“喜欢”或“不喜欢”、“好”或“不好”来评价,但对于以引导文艺创作为旨归的评论者而言,评判的标准比评判本身更重要。这标准包括评论者的立场、对被评论对象的资料掌握以及评论者的知识体系、技艺修为和眼界等。 二是“论”从哪里来。所谓“论”,着重于对观点的阐释或说明,即“分析和说明道理”,因此“论”的重点在讲出道理。张庚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观点“论从史出”。但“论”还不只是从“史”出,还要从“实”、从“智”、从“对

5、比”中出。这里的“实”包括生活的实际和艺术的实际。如果说文艺史是文艺评论的一面镜子。那么文艺创作的实际,更是评论者必须参考的一面好镜子。如果一个人只看过七八部甚至一两部歌剧,那么他评价一部歌剧的好坏是需要审慎的,因为他尚未真正步入歌剧的广阔天地。 所谓好的文艺评论,应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思维、“专业派”的技艺知识和“爱好派”的热度与激情,同时,它还必须在史论结合而非主观臆断的坐标里去挖掘艺术的本质。 (摘编自景俊美文艺评论的“评”与“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评论起于文学评论,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和理性。 B“学院派”文艺评论较为传统,

6、评论角度因学科壁垒而受限,但有其严谨性。 C“爱好派”文学评论具有热度和激情,但评论者缺乏客观性、公正性和理性。 D。“论”的重点是依据文艺史、创作实际、评论者智慧以及作品对比讲出道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内容上逐层递进。 B文章论证兼顾理论与事实,既有对文艺评论派别的理性分析,也有现实指向。 C文章引用王尔德的话,意在论证文艺评论对文艺创造的重要性,即引导创作。 D文章末段论证了好的文艺评论的标准,重申了它必须挖掘艺术的本质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专业派”文艺评论者写

7、了一篇电影文学观后感,并通过自媒体发布,这篇作品可能被归入“学院派”文艺评论。 B如果不是站在传承发展民族艺术、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来面对文艺评论的现实语境,评论者不一定需要某些规制。 C“评”着重于价值判断,涉及评论者的立场、知识、技艺、眼界及对资料的掌握,所以评论标准的界定很重要。 D只有真正步入歌剧的广阔天地,才能客观理性地评价一部歌剧的好坏,而走进歌剧的途径是阅读大量歌剧作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材料一: 在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5处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众多,良渚古城遗址主

8、要符合以下两条标准: 一是良渚古城遗址以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等出土物,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为农业经济支撑基础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展现出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多元一体”特征作出的杰出贡献。 二是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外城构成,在空间形态上展现出一种向心式三重结构,这种早期国家都城的规划特征,成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等级“秩序”建设、凸显权力中心象征的典型手法;而作为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外围水利工程,在选址、规模、设计与建造技术方面展现出世界同

9、期罕见的科技水平,展现了五千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摘编自良渚申遗亲历者手记:伟哉良渚写在良渚成为世界遗产之际,澎湃新闻2019年7月6日) 材料二: 我国以前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都属于中国历史“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也就是大家所说的3500年来有文字记载时期的考古发现,而良渚遗址约距今5000年前后,属于中国没有文字的“传说时代”的考古遗存。 “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这是中国人的常识。然而,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因为河南安阳殷墟才发现了作为物质文明标识的金属和

10、文字,即青铜器以及铭刻在上面的文字甲骨文。因此,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早已被列入了世界遗产。而今,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良渚83年考古之路,63年保护之路,25年申遗之路,而今实至名归,成为了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遗产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澎湃新闻) 材料三: 问:下一步,我们将对良渚古城遗址开展哪些后续保护管理工作? 答: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管理任重道远,不能有丝毫懈怠。 首先,认真落实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议,妥善解决遗址内的过境交通问题,有效应对未来游客数量增长带给遗产完整性的潜在威胁,

11、调整完善遗产保护区划,提升外围水利工程遗址保护等级,制定风险管理和灾害预防规划文件,继续推进考古与保护相融合。 其次,继续深化良渚古城遗址考古研究工作。科学制订考古工作计划,拓展考古发掘范围,推动跨学科合作,不断深化考古研究,朝着全面深入揭示良渚古城遗址文化内涵的目标不断迈进。 此外,努力提升良渚古城遗址的展示阐释水平,在做好遗址保护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考古研究成果,对良渚古城遗址的价值进行更加专业、生动、深入的呈现。统筹好专业化和大众化两个维度,推进考古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树立大遗址保护利用典范、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样板,通过引导发展文化产业、文创产业、民宿经济等,积极助推遗址周边地区经

12、济社会发展。为遗址保护赢得更加广泛的支持和理解,使周边群众更加自觉、坚定地参与到遗产保护中来。 (摘编自申遗成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新华社北京2019年7月6日)4、下列不属于良渚古城遗址符合世界遗产“评定标准”内容的一项是(3分) A良渚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外城构成。 B有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科技水平高。 C分等级墓地,揭示出早期国家社会分化的特点。 D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展现中华文明杰出贡献。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遗产的评定一要依据出土物等物质文明标识,二要评估其文化及文明价值。 B我国55处世界遗

13、产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基本都属于“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 C25年申遗之路,使良渚古城遗址实至名归,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D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还要兼顾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6、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所带来的更大责任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最后一个目标 口周国华 电话铃声响起,霍克医生拿起话筒接听,目光钉子般钉在桌上的笔记本上。 挂了电话后,医生左手握了握拳,右手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293”三个数字,眯起眼看了很久,才点了点头:好,全了,刚好,感谢上帝。 过道里,医生皮鞋声“

14、咔咔”作响,富有节奏。 手术室内,护士们忙碌地;隹备着。医生修了指甲。消了毒,把大家叫到一起,鞠了个躬:今天的手术对我很重要拜托各位了。众人愣了愣后,齐声道:一定。 十多分钟后,遇车祸的年轻人被送了进来。大家看了看,都低下了头。 瞳孔放大,呼吸停止很明显,病人已经死亡!手术室内的温度好似刹那间降到冰点,人们泄气了。 有人想为年轻人盖上白布,霍克医生摆摆手,手持两块电极板,为他做电击除颤,几次下来,毫无起色。助手劝道:没用了。霍克医生一瞪眼:谁说的?! 助手一惊。印象中,医生话不多,尽管刻板了点,但从不冲人发火。 医生放下工具,用双手为病人胸外按压。十几分钟过去,医生额头的汗水被擦拭了好几次,可

15、年轻人依然没有血压。 看着老人手术帽外露出的白发,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医生在小镇的这家医院工作几十年了,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曾经有大医院想高薪聘他,他没去。说等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后再说。至于是什么心愿,他从未对人提起过。 助手抢过医生手里的活,大家轮流为年轻人除颤按压。半个多小时后,医生无奈地摆摆手:都尽力了。谢谢。 医生解下口罩,面色就似眼前的白布一般,眼眸中满是无奈和哀伤。 上帝啊,医生明天就要退休,为什么要对他如此残酷?众人默默叹息。 医生走出手术室,步履沉重而迟缓,双腿仿佛绑上了沙袋。回到办公室,他取出笔记本,沉思良久,找来红笔将刚才写的那三个数字圈住,随后缓缓写下几个字。 窗外,一只苍鹰无精打采地飞向不远处的丛林,头也不回。 那片丛林,医生再熟悉不过。那儿,埋葬着小镇的英雄弗兰克上校。 战争刚开始时,弗兰克的未婚妻死于入侵者的炮弹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