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成就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024713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成就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成就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成就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成就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成就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成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成就(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成就 摘要白居易现存215首感伤诗,伤时叹老、悼亡亲友、思友念远、触物伤怀,感伤情绪渗透方方面面。诗缘情而绮靡。215首感伤诗脱离了中唐功利化主流诗风,表现领域从外部现实转向内心情感世界的开掘,这一份情和意,蕴涵着诗人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渗透着诗人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品格修养。本文力图从白居易的感伤诗为考察对象,从情、景和艺术特色等方面探究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成就。关键词:白居易 感伤诗 艺术成就目录一、白居易感伤诗感中的情1、伤时之情2、亲友之情3、思乡之情4、情爱之情二、白居易感伤诗中的景1、四季主景 伤时叹老2、以月为景寄托悉思三、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特色1、以物喻声,出神

2、入化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3、言浅意深,情致曲尽4、感伤弱者,提升思想价值 白居易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一生创作诗歌三千多首,是唐代诗人中诗歌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位。在与元九书书中,白居易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整理。与元九书云:“仆数月来,检讨囊帙中,得新旧诗各以类分,分为卷目。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诗。凡为十五卷,约八百首

3、”。 白居易集 山西出版集团 第200页按此分类,白居易诗作可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四类。从思想内容来看,白居易的诗歌中讽喻诗价格最高。“救济人病,禆补时阙”,(与元九书) 白居易集 山西出版集团 第196页很好地体现了他诗论的精神。但就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而言,感伤诗则达到了艺术的高峰。一、白居易感伤诗的“情”白居易生于官僚之家,但迫于时事,四处漂泊;聪慧异常,早年入仕,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宦海失意;晚年忠于三教,生活虽依然漂泊不定。伤时叹老,悼亡亲友、思友念远、感物伤怀,构成了白居易感伤诗的情感的主旋律。在白居易的诗中,我们总可以感受到他的那种感伤:美好事物总是那么脆弱、美

4、好生命总是那么过早就凋零。这对于在宦海中沉浮、在人世不断漂浮的他来说,是正常的,同时也是无奈的,因为他的这种内心情感的变化是受到他自己的世界观、人生经历的以及所处的那个社会的特点、文人传统所影响的。1、 伤时之情。在白居易的215首感伤诗当中有44首诗篇感叹时光流逝,容颜衰老,抒发功业未就的感伤。“朱颜销不歇,白发生无数,唯有山门外,三峰色如故。”(重到渭上旧居) 白居易诗选 中州古籍出版社 第104页,诗人重回旧居触目所见,景色未变,“色如故”,可已物似人非,“白发生无数”,正好比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诗中,作者通过景色和人物相对照,件件桩桩都在叹岁月的流逝,尽显沧桑之感。“人生四

5、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白鹭) 白居易诗选 中州古籍出版社 第129页,四十不到,白发早生,只为一个“愁”字。愁何?只为时光流逝,诗人胸怀天下的志士功业未就。诗人通过白鹭为喻,抒发功业未就的感伤。2、 亲友之情。白居易的诗歌中有12首悼忘诗。追怀亲人,悼念友人,情感真切,感人尤深。太和六年、七年间,白居易友人元稹、崔群、崔玄亮三位好友相继离去,留给白居易的悲痛是巨大的。“并失鵷鸾侣、空留糜鹿身。只应嵩洛下,长作独游人。长夜君先,残年我几何?秋风满衫泪,泉下故人多。”(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 白居易诗选 中州古籍出版社 第252页。诗中“并失”和“空留”,“友人逝”和“我独留

6、”相以应,尽显孤独之感。“满衫泪”、“故人多”,更是把诗人伤痛的情感推向高潮。整首诗深刻描绘出诗人当时极为沉痛的感受,诗作衰婉动人,情调凄伤,通过情景描写和回忆历史,抒写友人离逝的切肤之痛和对人物不幸的同情。在白居易的友人中,元稹与白居易生死契阔三十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元稹的离去,带给白居易莫大的失落和孤独“同心一人去,从觉长安空。” 白居易诗集校注 中华书局 第732页金銮子生于元和四年,夭于元和六年。在世不过三年。在念金銮子二首诗中表达了对幼儿的痛悼以及自己中年丧子的悲伤。“今日一伤心。因逢旧乳母。” 白居易诗集校注 中华书局 第797页看到喂养女儿的乳母,不禁伤心难耐,长者仍在,幼儿已

7、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感伤,不言而喻。“一朝舍我去,魂影无处所,况念夭化时,哎哑初学语”。方才环绕你膝,呕哑学语,便不幸魂飞影失,让诗人无法接受,并加重了他生为人父却无法养女成人的自责与愧疚。“与尔为父子,八十有六旬”,父女情分不满三年,便阴阳两隔,死者长已矣,生者悲不断。舍字表达了诗人的无奈,整首诗描绘了白居易对幼女的痛悼以及自己中年丧子的悲伤。长者仍在,幼儿已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不言而喻。 3、思乡之情。思乡与别离,是每一个离家在外的游子不变的情结,而如何表达这人人心中都有、却因时因地有所不同的思乡和离别之情。在这方面,长年宦游它乡的白居易就写过不少构思新巧、感情真挚的佳作,表达了诗人对

8、家乡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了精神困惑,映照离乡为官与返归乡土、追求理想与留恋家园的两难抉择。“扁舟泊云岛,倚悼念乡国。四望不见人,烟江澹秋色。客心贫易动,日入愁未息”(秋江晚泊) 白居易诗选 中州古籍出版社 第39页,“泊”在外,“念”故乡,“客心贫易动,日入愁未息”,这绵绵不绝的情感表达了白居易的故园之心,家乡之情,“念乡国、不见人”,人在异乡,孤独之感油然而生。“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望驿台 白居易集 山西出版集团 第120页;“当窗柳”和“扑地花”相对应,睹物思人,描绘出韦丛和元稹相互思念的情境。“两处春光同日尽”一语双关,即描绘出了春天美好时光

9、的消逝,也描绘出人各天涯的感伤。最后一句,“居人思客客思家”直接点题,表达两地相思,春尽日,彼此的思念就更加深切。4、 情爱之情。悲男女恨别也是白居易感伤诗情感寄托的一个重要载体。据考证,白居易在青年时曾与一位叫湘灵的姑娘有过刻骨铭心的热恋,后源与社会和家庭的阻力被迫分手,这段爱情经历留给白居易的伤感是无穷无尽的。“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白居易诗选 中州古籍出版社 第49页,迎着寒风眼泪都冻住了,可是思念之心却犹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在感伤自己的同时,也在为恋人担忧。“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除邻女、长相思、生离别等十多首诗歌叙述了有关他和湘灵的恋爱感受,白居易还假借长恨

10、歌表达自己的这段恋情的失意和惆怅。“天地长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集 山西出版集团 第93页长恨歌在叙述唐玄宗的享乐生活和杨贵纪百般宠爱后,更多的笔墨写的是唐杨爱情的悲剧,带有浓重的感伤色彩。白居易把唐玄宗看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惺惺相惜的深切同情。“一篇长恨有风情,绵绵无绝寓感伤”, “一篇长恨有风情,绵绵无绝寓感伤”,-长恨歌主题再探 张爱芳 李会转 标题该诗被誉为古今长歌第一的千古绝作,一千年来深受读者赞赏和喜爱,这也与作者自身的经历密不可分,正符合了诗言情的说法。 别林斯基曾说:“感情是诗情天生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歌。” 从生活

11、中开掘诗情和诗美王宜振 第1页也正是在白居易的感伤诗当中,无论是伤时叹老,悼亡亲友、思友念远、感物伤怀,无不应情而发,也正是感伤诗中处处弥漫的失意落寞氛围,把白居易的感伤诗推向艺术的顶峰,在读者中产生共鸣。二、白居易感伤诗的景以景抒情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一大特色。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白居易感伤诗中的写景诗探析 张艳萍 闫续瑞 第1页自然界的春花、秋月、一景一物无不是白居易感伤诗创作的题材,借景言情,借景感伤,抒春悉秋思,寄离别情绪。1、 四季为景,伤时叹老。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以春、秋为主题的感伤诗有二三十首。诗人将自然的无限与人生的有限相对照,反衬生命短暂,发出对青春易逝,人生易老的叹

12、惜。“朱颜销不歇,白发生无数。唯有山门外,三峰色如故。”重到渭上旧居 白居易诗选 中州古籍出版社 第104页描写了在自然界周而复始的循环中,万古常新,春色年年依旧,自然生命永恒,而人的容颜易变,年华易逝,春去秋来,人生岁岁不如前。相对与春,白居易的诗歌中对秋赋予更多的笔墨。秋夕、早秋曲江感怀、南湖晚秋,在这些诗歌中,秋叶散落、秋风悲凉,秋日低沉,这一切的秋景带给人是的是无限感伤。“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感秋寄远, 白居易诗选 中州古籍出版社 第51页(3)诗在悲秋的背景上写情,将悲秋与恨别相交织,显得格外浓重、纠结。“离

13、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秋风与离忧浑融一起,分不清哪是离忧,哪是秋风,处处都令人神伤。“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佳期破灭,芳岁凋谢同时呈现,一切美好的都消失了,让人何以承受?诗写来似乎优柔不迫,但其内在的情感力度是很大的。透过诗歌,可以感悟到诗人面对冷秋是如何的感伤、如何的愁苦。情在字中、字在情中,极易产生共鸣与互动。 2、以月为景,寄托愁思。 白居易一生坎坷,他对人生经历、宦海沉浮、身体病苦有诸多感慨。月在白居易眼里成为他自身情感的代言,月勾起了诗人心中的情愫,也成为诗人倾诉的对象。“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寒食月夜 白居易诗选 中州古籍出版社 第

14、46页,在凄冷的月夜,望着漆黑的夜里的茅草屋,没有灯,没有一丝的光亮。沉重的愁绪碾压着我、桎梏着我,我独自靠着柴门,望向天边的明月,任由月光包裹着我的身体。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忧愁,与无尽的寂寞。而在感月悲逝者一诗中月色依旧,而昔年同游望月之人已逝,对月思人,不胜痛切,“何处”两字一问,渲染“悲逝者”的情调。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情景交融是一大特色。诗人将真切的人生体验融入到一景一物当中。长恨歌诗人更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入景物当中,用景物来烘托人物的心境,通过人物对景物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意境深远,更富有艺术感染力。三、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 1、以物喻

15、声,出神入化。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发于器,入于耳,转瞬即逝,无迹可寻。白居易却用以物喻声和设喻作比的方法来描写音乐,使声音从无形到有形,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滩”、“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马刀枪鸣”、(琵琶行) 白居易诗选 中州古籍出版社 第144页这些描写,通过人们熟悉的事物去感受声音,让不同的感觉形象以情感为中介而相互联系,视觉、听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的手段共同传达特有的情感体验,宛如琵琶声声在耳,使无形的声音转化为有视觉形象的审美对象。尤其弹琵琶这一段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声为琵琶声,景为常见景。“这一新颖奇特的手法和色彩绚丽的词句表现出诗人在声音描绘上的高超技巧”。 从琵琶行看白居易感伤诗的审美价值 吕孝龙 李丽芳 第1页整首诗变成了一曲用文字谱成的乐章。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令人拍案叫绝,叹服敬之。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在白居易长恨歌一诗中,作者成功地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的融入一起,形成了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既塑造了完美和谐的形象,又铺叙了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