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毕业语文阅读复习小讲座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021109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毕业语文阅读复习小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毕业语文阅读复习小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毕业语文阅读复习小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毕业语文阅读复习小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毕业语文阅读复习小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毕业语文阅读复习小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毕业语文阅读复习小讲座(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毕业语文阅读复习小讲座复习是对学生的考验,也是对老师的考验。今天让我来讲阅读的复习,可以说是拿太阳对我的考验,有点离谱了。既然在这了就允许我浪费各位一点时间吧!首先,我得明白自己的阅读复习要达到什么要求:(一)课程标准的要求(浏览)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

2、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二)归类解读【 】从阅读方式和阅读文本的角度说, 1、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3、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字。 2、学习浏览。 3、阅读说明性文章和叙事性作品。【 】从阅读能力的角度说, 1、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 4、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5、能抓住要点,了解事件梗概。 6、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8、体会诗文作者的思想感情。 9、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例:4.读下面两句话,体会志健对蜘蛛态度的前后变化,用合适的词语来表达。(2分)(1)他连忙喊

4、:“妈妈,那蜘蛛又结网了!”此时志健对蜘蛛的态度是( )。(2)他站起来,对妈妈说:“妈妈,这蜘蛛也没有妨碍我们,算了!”此时志健对蜘蛛的态度是( )。例:5.蜘蛛的什么品质令志健佩服?(2分)答: 【 】从知识和积累的角度说, 1、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2、背诵优秀诗文 60篇(段)。 例:5.在古诗词中,“月”经常被诗人用来寄托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 )。”李白的“举头望明月,( )。”杜甫的 “( ),月是故乡明。”关于月亮的诗句还有“( ),( )。”【 】从情感、态度的角度说, 1、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

5、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例:7.你课外看过的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是:( ),令你印象深刻的原因是:( )。(1分)(三)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

6、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应加强对阅读方

7、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四)关于阅读的评价建议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

8、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的要求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等方面逐渐增加难度。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

9、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浏览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

10、鼓励。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五)关于市抽测试卷的出题

11、思考第二题 “字斟句酌”(课内阅读)命题意图主要考查学生课内阅读的掌握情况和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主要是测查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字、词、句的表达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掌握情况,试图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导老师明确教材教学的重要性,课文教学应该抓什么,学生学习课文应该掌握什么。1、选字填空选的四个字,其中三个(竟、幽、悠)在本文中出现,竞与竟是音同形近使用时容易混淆,幽与悠是音同义易混,毕竟、幽静为文中原词呈现,竞走、悠闲不是文中词语,都是学生平时在字形、字义上容易混淆而产生错误的词,通过组词,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1.选字填空。(2分)竟 竞 悠 幽( )走 毕( ) ( )静 ( )闲2、在文中找词填

12、空,主要是测查学生对常用词语的理解是否准确、积累是否丰富。既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又减少“机械识记”成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2.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2分)( )的听众 ( )的典礼 ( )的氛围 ( )的神情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通过测查,既了解学生这项能力的掌握情况,又可从这个侧面了解一下老师平时教学是否把这一方法落实到位。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蹑手蹑脚: 洋溢: 4、把普通的引用句改为转述句,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一项基础,虽然难度不大,但掌握了方法实用性却很大。4.把文中画“ ”的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2

13、分)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不是根据原句原词填空),既可了解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是否认真,又可测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是否准确。通过这道题,引导学生和老师关注阅读教学:如何精读课文的重点段落、句子和词语,关注文章描写的细节,通过学会范文,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5填空。(5分)“我”初入林中,当听到悠悠的小令般的足音时,“我”的心情,可听到自己拉锯似的琴声,心情就变得 ,但是听到老人愿意做我的听众时,我又感到 且有 。这里作者抓住 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学建议1、要重视学习兴趣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要采取易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语言表达的基本训练,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表达水平。2

14、、要跳出原来过分关注文本内容而忽视语言习得的片面现象,要透过文本内容的表象,或者说通过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关注和掌握用来表现文本内容的语言形式,真正实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目标。第三题 深入浅出(课外阅读)命题意图本题阅读材料选自课外,文章充满人文情怀又不失丰富的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深刻鲜明,与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比较吻合,难易度也相当,既通俗易懂又含义深刻。文章运用丰富的语言,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细节的描写,表现人物个性,表达人物情感。在阅读方法上,引导学生既要快速浏览又要抓住主要线索深入阅读文本,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1、第(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解读是否细致,以及有无关注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细节描写,能有所领悟、准确感悟,了解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习作中去。1.文中的父亲虽然是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但不失为温情体贴、充满爱心的高大的父亲形象,我们可以从 等画面中深刻地感受到。(写出一处即可)2.男孩虽然年龄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