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单元总结与提升(含单元考点及单元测试) (2)

上传人:霸** 文档编号:122019643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单元总结与提升(含单元考点及单元测试) (2)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单元总结与提升(含单元考点及单元测试) (2)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单元总结与提升(含单元考点及单元测试)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 单元总结与提升(含单元考点及单元测试) (2)(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总结与提升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1.易错字音鲜(xin)为人知 开拓(tu) 大厦(sh)燕(yn)然勒功 元勋(xn) 殷(yn)红署(sh)名 锋芒毕露(l) 古罗布泊(p)马革裹(gu)尸 衰(shui)微 赫(h)然迭(di)起 锲(qi)而不舍 兀(w)兀穷年沥(l)尽心血 函(hn)寄 仰之弥(m)高咳嗽(k sou) 调羹(n) 校(jio)对喘气(chun) 忧郁(y) 2.易错字形筹划奠基挚友仰慕至死不懈 妇孺皆知抹杀轻捷竭力揩油疙瘩家喻户晓慷慨淋漓3.多音字差校 弹丧薄4.形近字 可歌可泣鲜为人知当之无愧截然不同锋芒毕露迥乎不同潜心贯

2、注一反既往气冲斗牛吴下阿蒙刮目相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比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2.引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1.邓稼先的作者是邓稼先的同学杨振宁,他是著名的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诗人臧克家,他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作家。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4.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编纂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

3、气词,可译为“吗”。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拿)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单独。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但当涉猎但:古义:只;今义:常作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3.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二、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100分,90分钟)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挚友(zh)头颅(l)涉猎(sh) 目不窥园(ku)B抱歉(qin) 碗碟(di)硕果(shu) 锲而不舍(q)C赫然(ch) 元勋(xn)调羹(gng) 迥乎不

4、同(jing)D抹杀(m) 选聘(pn)薪金(xn) 气冲斗牛(du)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马革裹尸妇孺皆知全神惯注 慷慨淋漓B群蚁排衙 历尽心血可歌可泣 不以为然C锋芒必露 至死不懈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D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当之无愧 燕然勒功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神舟十一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B虹山湖的水光山色,在蒙蒙细雨中,隐隐约约,美如仙境,引人入胜。C所谓“大V”账号以“求辟谣”“求证”等方式故意扩散谣言,让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跟风,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扰乱了正常传播秩序,社会公众对这

5、种现象深恶痛绝。D一天早上,一对中年夫妇为某县公安局送来一面写着“锲而不舍追三年,骗子胆寒把钱还”的锦旗。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母亲节为自己的母亲制作一个充满爱心的礼物,从而在校园浓郁地营造出节日气氛。B能否杜绝“中国式过马路”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C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D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孙权劝学选自三国演义,文中提到的孙权、鲁肃、吕蒙都是吴国人。B邓稼先的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理论物

6、理学家,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作者是萧红,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D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主要作品有烙印老马等。6综合性学习。(10分)(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学习的方式也可以充满趣味性,请你根据下列图示猜成语。(6分)_(2)仿写画线句。(4分)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_,_。二、阅读(35分)(一)阅读古文,回答问题。(9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

7、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炳烛:点燃蜡烛。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

8、7解释加点的词。(2分)(1)及鲁肃过寻阳()(2)恐已暮矣()8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9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4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君子的争与不争蒋骁飞民国四大国学大师之一的陈寅恪学贯中西,通晓30多种文字,但他不屑于考证书,连一张文凭都没有。梁启超知道他是匹“千里马”,便极力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举荐。最终,清华大学破格聘用了这名“高中生”为大学教授。按理说,陈寅恪从此应该对梁启超感恩戴德才对,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两人在相处中,丝毫看不出陈寅恪对梁启超的“追随”。一

9、天上午,梁启超刚上班,同事就递给他一份学报,说:“陈寅恪又要和你干仗了!”梁启超接过学报一看,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矛头直指自己。原来,梁启超曾写过一篇有关陶渊明归隐动机的论文。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士大夫阶层寡廉鲜耻,普遍缺乏道德感,他纵然没有力量改变现实,起码也不愿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和操守丢掉。陈寅恪则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陶渊明辞官回家种田,是因为东晋被灭之后,他“耻于事二主”,才发誓不与新政权合作。面对陈寅恪的针锋相对,梁启超毫不在意“恩师”的威信受到挑衅,大笑道:“这小子总是和咱过不去,咱要再写一篇好好和他过过招儿。”一旁的同事与陈寅恪有些恩怨,见梁启

10、超如此说,便低声建议道:“梁先生,这陈寅恪别有用心,他是在含沙射影骂您啊!先生您在清朝做过官,在当今民国又做过官,陈寅恪这不是影射您在事二主吗?”梁启超一听,脸顿时黑了下来,很是难看。突然,他怒气冲冲地对那个同事喝道:“你滚!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那个挑拨是非的同事旋即狼狈地走开了。陈寅恪得知此事后,对梁启超的人品更加钦佩了。梁启超和陈寅恪尽管常常为了学术分歧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但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尊重和信任,从不听信他人挑拨,这样的君子之交以及争与不争的境界无法不令人敬佩。(有改动)10通读全文,找出最能具体体现梁启超和陈寅恪“争”与“不争”的语句,完成

11、下面的读书卡片。(4分)“争”的表现陈寅恪:A:_梁启超:这小子总是和咱过不去,咱要再写一篇好好和他过过招儿。“不争”的表现陈寅恪:通晓30多种文字,但他不屑于考证书,连一张文凭都没有。梁启超:B:_11“争”与“不争”是矛盾的,为什么“争”是君子,“不争”也是君子?请你概括出“争”与“不争”各自蕴含的君子风范。(4分)12“相反,陈寅恪经常为一些学术问题和梁启超争吵不休,面红耳赤、怒目相视的场面时常出现。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成为好事者的说辞。”这段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第_段和第_段之间。(2分)13本文虽然短小,但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却不尽相同,富于变化。指出文中第段画线句刻画梁启

12、超和陈寅恪的不同方法。(4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2分)田野上的白发刘益善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吗?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到了田边,我

13、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洋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东西便四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来,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母亲和我说话时,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吗?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