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及试题答案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010561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及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中医基础理论及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中医基础理论及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中医基础理论及试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中医基础理论及试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及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及试题答案(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ord 范文 第一 二章第一 二章 绪论与阴阳五行绪论与阴阳五行 一 单项选择题 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以下同 一 单项选择题 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以下同 1 在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 在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 A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B 难经难经 C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 D 小儿药证真诀小儿药证真诀 2 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 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 三因学说三因学说 的医家是 的医家是 A 张仲景 张仲景 B 巢元方 巢元方 C 陈无泽 陈无泽 D 吴又可 吴又可 3 倡导 倡导 相火论相火论 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 后

2、称为养阴派的医家 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 后称为养阴派的医家 A 刘完素 刘完素 3 张从正 张从正 C 李杲 李杲 D 朱丹溪 朱丹溪 4 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 是以何者为中心的 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 是以何者为中心的 A 五脏 五脏 B 六腑 六腑 C 经络 经络 D 气血 气血 5 中医治疗疾病时 中医治疗疾病时 必先岁气 无伐天和必先岁气 无伐天和 其意思主要是指在治疗用药时必须注意 其意思主要是指在治疗用药时必须注意 A 四时气候的变化 四时气候的变化 B 昼夜晨昏的变化 昼夜晨昏的变化 C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 D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 6 证证 的概念是 的概念是 A 疾病的名称 疾病的名称

3、 B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 C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 D 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7 阴阳的概念是 阴阳的概念是 A 指日光的向背 向日为阳 背日为阴 指日光的向背 向日为阳 背日为阴 B 代表白昼和黑夜 代表白昼和黑夜 C 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D 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8 下列哪种情况不能构成阳阳关系 下列哪种情况不能构成阳阳关系 A 寒与热 寒与热 B 动与静 动与静 C 上升和外出 上升和外出 D 表与里 表与里 9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 事物

4、的阴阳属性是 A 绝对的 绝对的 B 相对的 相对的 C 统一的 统一的 D 平衡的 平衡的 10 不属于阴的是 不属于阴的是 A 晦晴的 晦晴的 B 内在的 内在的 C 静止的 静止的 D 轻清的轻清的 11 不属于阳的是 不属于阳的是 A 明亮的 明亮的 B 外在的 外在的 C 运动的 运动的 D 重浊的 重浊的 12 阴阳学说认为 事物的发展变化 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 阴阳学说认为 事物的发展变化 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 A 制约和消长 制约和消长 B 互根互用 互根互用 C 相对平衡 相对平衡 D 相互转化 相互转化 13 某些急性热病 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 突然出现体温下降 四脚厥冷 脉

5、微软绝等症象 这种现象用阴 某些急性热病 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 突然出现体温下降 四脚厥冷 脉微软绝等症象 这种现象用阴 阳学说解释就是 阳学说解释就是 A 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对立制约 B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互根互用 C 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消长平衡 word 范文 D 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的相互转化 14 健康人体的阴阳关系可以概括为 健康人体的阴阳关系可以概括为 A 阴阳相互制约 阴阳相互制约 B 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 C 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相互转化 D 阴平阳秘 阴平阳秘 15 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不属于阳的是 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不属于阳的是 A 头面部 头面

6、部 B 腰背部 腰背部 C 腹部 腹部 D 体表 体表 16 用阴阳学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不属于阴的是 用阴阳学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不属于阴的是 A 五脏 五脏 B 六腑 六腑 C 津液 津液 D 血 血 17 阴阳学说认为 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阴阳学说认为 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阴阳偏胜 阴阳偏胜 B 阴阳偏衰 阴阳偏衰 C 阴阳互损 阴阳互损 D 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 18 属阴阳偏胜的病理是 属阴阳偏胜的病理是 A 阳虚则寒 阳虚则寒 B 阴胜则寒 阴胜则寒 C 阴虚则热 阴虚则热 D 阳损及阴 阳损及阴 19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阴阳偏衰的病理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阴阳偏衰的病理

7、A 阴损及阳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阳损及阴 C 阴阳两虚阴阳两虚 D 重阴必阳 重阴必阳 20 阴虚可以导致阳虚 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 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 阴虚可以导致阳虚 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 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 A 对立制约的 对立制约的 B 互根互用的 互根互用的 C 消长平衡的 消长平衡的 D 可以转化的 可以转化的 21 阴病治阳阴病治阳 的治法适用于 的治法适用于 A 阴的绝对亢盛 阴的绝对亢盛 B 阳的绝对亢盛 阳的绝对亢盛 C 阴虚而致阳亢 阴虚而致阳亢 D 阳虚而致而致阴盛 阳虚而致而致阴盛 22 阳病治阴阳病治阴 的治法适用于 的治法适用于 A 实热证 实热证 B 实寒证

8、实寒证 C 虚热证 虚热证 D 虚寒证 虚寒证 23 说明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是 说明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是 A 孤阴不生 孤阳不长 孤阴不生 孤阳不长 B 阳平阳秘 精神乃治 阳平阳秘 精神乃治 C 阴胜则寒 阳胜则热 阴胜则寒 阳胜则热 D 阳胜则阴病 阴胜则阳病 阳胜则阴病 阴胜则阳病 24 阴阳学说认为 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阴阳学说认为 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B 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 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 C 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 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 D 调整阴阳 恢复其相对平衡 调整阴阳 恢复其相对平衡 25 属于阳的药味是 属于阳的药味是 A 酸

9、 酸 B 咸 咸 C 淡 淡 D 苦 苦 26 属于阴的药味是 属于阴的药味是 A 辛 辛 B 甘 甘 C 淡 淡 D 苦 苦 27 五行中木的特性 古人形容概括为 五行中木的特性 古人形容概括为 A 曲直 曲直 B 炎上 炎上 C 从革 从革 D 润下 润下 28 五行中金的特性是 五行中金的特性是 word 范文 A 寒凉 寒凉 B 收敛 收敛 C 承载 承载 D 条达舒畅 条达舒畅 29 五色中属水的是 五色中属水的是 A 青 青 B 黄 黄 C 白 白 D 黑 黑 30 喜喜 这种情志活动归属于五行中的 这种情志活动归属于五行中的 A 木 木 B 火 火 C 土 土 D 金 金 31

10、下列事物的五行归属 哪一项是不对的 下列事物的五行归属 哪一项是不对的 A 木 木 肝 春 东肝 春 东 B 土 土 脾 夏 南脾 夏 南 C 金 金 肺 秋 西肺 秋 西 D 水 水 肾 冬 北肾 冬 北 32 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 肝之 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 肝之 母母 是 是 A 心 心 B 肺 肺 C 脾 脾 D 肾 肾 33 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 脾之 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 脾之 子子 是 是 A 心 心 B 肺 肺 C 肝 肝 D 肾 肾 34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 肺之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 肺之 所胜所胜 是 是 A 心 心 B 脾 脾 C 肝 肝 D 肾 肾 35 根据五行的相克规律 肾之

11、根据五行的相克规律 肾之 所不胜所不胜 是 是 A 心 心 B 肺 肺 C 脾 脾 D 肝肝 36 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 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 A 木生火 木生火 B 火生土 火生土 C 土生金 土生金 D 水生木 水生木 37 肺气的肃降 能制约肝气的上升 肺与肝的这种关系属于五行学说中的 肺气的肃降 能制约肝气的上升 肺与肝的这种关系属于五行学说中的 A 相生关系 相生关系 B 相克关系 相克关系 C 相乘关系 相乘关系 D 相侮关系 相侮关系 38 肾阴上升以制约心阳 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 肾阴上升以制约心阳 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 A 木克土 木克土 B 土克

12、水 土克水 C 水克火 水克火 D 火克金 火克金 39 先有肾水不足 不能滋养肝水 从而形成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这种疾病的传变称为 先有肾水不足 不能滋养肝水 从而形成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这种疾病的传变称为 A 母病及子 母病及子 B 子病犯母 子病犯母 C 相乘 相乘 D 反侮 反侮 40 肝气横逆犯脾 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 肝气横逆犯脾 用五行学说解释就是 A 木克土 木克土 B 木乘土 木乘土 C 木不疏土 木不疏土 D 土侮木 土侮木 41 由于土本身不足 形成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 使土更加不足 这种情况称为 由于土本身不足 形成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 使土更加不足 这种情况称为 A 木

13、克土 木克土 B 木乘土 木乘土 C 土侮土 土侮土 D 土虚木乘 土虚木乘 42 脾虚病人 面见青色 为 脾虚病人 面见青色 为 A 木来乘土 木来乘土 B 水来克火 水来克火 C 木来克土 木来克土 D 土来侮木 土来侮木 43 适用 适用 补母补母 法治疗的病证是 法治疗的病证是 word 范文 A 肺虚脾弱 肺虚脾弱 B 心肾不交 心肾不交 C 肝脾不调 肝脾不调 D 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 44 适用 适用 抑强抑强 法治疗的病理情况是 法治疗的病理情况是 A 心肝火旺 心肝火旺 B 肝气横逆犯脾 肝气横逆犯脾 C 肝虚致脾失健运 肝虚致脾失健运 D 肾阴不足至肝阳上亢 肾阴不足至肝阳上

14、亢 45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A 培土制木 培土制木 B 佐金平木 佐金平木 C 滋水涵木 滋水涵木 D 抑木扶土 抑木扶土 46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A 滋水涵木 滋水涵木 B 佐金平木 佐金平木 C 培土生金 培土生金 D 益火补土 益火补土 47 泻南补北泻南补北 的治法适用于 的治法适用于 A 肝火偏盛 肺失清肃 肝火偏盛 肺失清肃 B 肾阴不足 心火偏旺 肾阴不足 心火偏旺 C 肝旺脾虚 肝旺脾虚 D 脾虚湿盛 脾虚湿盛 48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 对由于思虑过度致疾的病人采用精神疗法时 可用哪种情志活动达到

15、治疗目的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 对由于思虑过度致疾的病人采用精神疗法时 可用哪种情志活动达到治疗目的 A 喜 喜 B 怒 怒 C 惊 惊 D 恐 恐 二 多项选择题 在五个备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 该题无分 以下同 二 多项选择题 在五个备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 该题无分 以下同 1 金元时期 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医家是 金元时期 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医家是 A 张仲景 张仲景 B 张从正 张从正 C 刘完素 刘完素 D 李杲 李杲 E 朱丹溪 朱丹溪 2 创立以卫气营血 三焦为核心的湿病辨证论治理论的医家是 创立以卫

16、气营血 三焦为核心的湿病辨证论治理论的医家是 A 赵献可 赵献可 B 张景岳 张景岳 C 叶天土 叶天土 D 吴鞠通 吴鞠通 E 王清任 王清任 3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 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 B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 C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D 因时 因地 因人制宜 因时 因地 因人制宜 E 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 4 中医学 中医学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的思想主要体现于 的思想主要体现于 A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 精神情志活动可以致病 精神情志活动可以致病 C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体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体 D 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 E 社会环境与人的健康有关 社会环境与人的健康有关 5 中医学 中医学 人与天地相应人与天地相应 的思想认为 下列因素可以影响人的生理 病理 的思想认为 下列因素可以影响人的生理 病理 A 四时气候的变化 四时气候的变化 B 昼夜晨昏的变化 昼夜晨昏的变化 C 地区气候的差异 地区气候的差异 D 地理环境的不同 地理环境的不同 E 地区生活习惯的不同 地区生活习惯的不同 6 所谓辨证 就是要辨清病变的 所谓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