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隔离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009683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隔离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隔离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隔离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隔离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隔离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隔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隔离(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一、口罩的使用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3、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4、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2)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3

2、)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3、护自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附录B 。三、手套的使用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3、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4、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5、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四、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

3、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3、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 。五、鞋套的使用1、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3、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六、防水

4、围裙的的使用1、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2、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3、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4、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七、帽子的使用1、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2、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3、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4、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5、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一、隔离原则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

5、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4、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5、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1、患者的隔离(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2)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

6、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2、医务人员的防护(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三、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1、患者的隔离(1)无

7、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2)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3)应严格空气消毒。2、医务人员的防护(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四、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

8、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1、患者的隔离(1)遵循隔离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2)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动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3)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4)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5)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2、医务人员的防护(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2)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

9、、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五、其他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应根据疾病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施。1、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参见附录E。2、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参见附录F。3、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常见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隔离要求,参见附录C。六、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隔离1、患者的隔离(1)将患者安置于有效通风的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内,必要时置于负压病房隔离。(2)严格限制探视者;如需探视,探视者应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遵守手卫生规定。(3)限制患者活动范围,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

10、域时,应戴外科口罩。(4)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 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2、医务人员防护(1)医务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技术,方可进入隔离病区工作。(2)应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不同区域应穿不同服装,且服装颜色应有区别或有明显标志。七、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程序1、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3)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

11、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2、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浴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3)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3、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1、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4、接触疑似患者,防护

12、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5、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6、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7、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8、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病区,下班前应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隔离区。标准预防一、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不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

13、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二、标准预防的分级防护(一)一级预防: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3、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二)二级预防: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留观室、隔离区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2、进入隔离区和专门

14、病区的医护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三)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护人员。除二级放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口罩的佩戴方法A.1 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A.1.1 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 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 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如图A . l。A.1.2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 从中间位宣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A.1.3 调整系带的松紧

15、度。A.2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A.2.1 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 如图A. 2 。A.2.2 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如图A. 3 。A.2.3 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如图A.4 。A.2.4 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如图A. 5。A.2.5 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如图A.6 。 A.3 注意事项A.3.1 不应一只手捏鼻夹。A.3.2 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A.3.3 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A.3.4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 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 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A. 2. 5 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A.4 摘口罩方法A.4.1 不要接触口罩前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