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案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22007163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31050课程名称:统计学总学时数:54实验或上机学时:1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会计学。后续课程: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一、说明部分1、 课程性质: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得出正确认识结论的方法论科学。它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

2、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本课程在非统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一般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2、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专业的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共计8章:第一章总论 Introduction 第二章统计调查Statistical surveys第三章统计整理St

3、atistical Date Arrangement第四章统计指标分析Statistical Indicator Analysis第五章统计抽样Sampling第六章统计相关与回归分析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第八章统计指数Index numbers analysis教学要求:考虑到财经类专业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的内容按“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及综合应用”三

4、个层次要求。4、教学重点、难点:请见各章节详述。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调查实验、案例讨论及课外调查等。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1、【ISBN 978-7-300-11266-4】统计学/ 贾俊平等编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ISBN 7-5638-0764-0】统计学/ 高嘉英,马立平主编.2版(修订本).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8主要参考书:1、统计学教程卢小广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统计学贾俊平等编著.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统计学孙允午主编 上海财金大学出版社.20064、现代经济管理统计方法美W门登

5、霍尔,JE雷恩缪斯著王寿安译 黑龙江人民出版.20025、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科书编写组编 统计版.20006、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段敏慧编 万国学术版.2000二、正文部分:第一章 总 论一、 教学要求:了解统计的科学涵义和统计与统计科学发展的概况,明确认识统计学的学科性质,掌握其方法体系的核心及其在认识论上的意义。了解统计学科的体系,牢固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对客观事物进行统计测定,即量化的程度有层次之分。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知识要点:1、统计实践的简史;2、统计学产生与发展简史;3、统计学各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观点; 4、统计的三种涵义;第二节、 统计学中几个基本概念

6、知识要点:1、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2、标志与标志表现;3、指标与指标体系;4、变异与变量。教学重点与难点: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统计指标。三、本章学时数:4第二章 统计调查一、 教学要求:了解统计调查的种类,掌握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掌握调查方案设计要领,能够独立设计调查问卷或调查表,能实际地组织调查工作。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统计调查的种类知识要点:1、全面性调查和非全面性调查2、 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3、 直接观察法、报告法和采访法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知识要点:1、调查目的与任务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调查项目和调查表4、 调查时间和地点5、 调查的组织形式第三节、

7、专门调查与方案设计知识要点:1、统计专门调查2、统计调查问卷的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调查问卷的设计。三、本章学时数:4第三章 统计整理一、教学要求:了解统计整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统计分组与变量数列编制的原则,能实际地设计统计表和统计图。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统计整理的基本概念知识要点:1、统计整理的基本概念2、统计整理的作用3、统计整理的种类第二节、统计分组知识要点:1、什么是统计分组2、统计分组的作用3、统计分组的关键4、统计分组体系第三节、次数分布知识要点:1、次数分布的概念2、次数分布的种类3、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第四节、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要点:1、统计表的构成2、统计表的

8、种类3、统计图的种类4、Excel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统计分组的重要作用;统计分组和变量数列的形式;统计图的设计与制作。三、本章学时数:6第四章 综合指标一、教学要求:掌握各类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原则,能结合实际调查资料计算有关指标和进行初步的分析。深化对标准差应用的认识和抽样误差定义公式的了解。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总量指标知识要点:1、总量指标的概念2、总量指标的作用3、总量指标的分类第二节、相对指标知识要点:1、相对指标的概念2、相对指标的表现3、相对指标的种类第三节、平均指标知识要点:1、算术平均数2、调和平均数3、几何平均数4、中位数与众数 第四节、标志变异指标知识要点:1、标

9、准差及其数学性质2、标准差的应用3、偏度与峰度4、Excel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总量指标的分类;算术平均数;标准差及其应用。三、本章学时数:6第五章 统计抽样一、教学要求:深刻理解抽样分布的概念,中心极限定理的意义。牢固掌握均值的分布和成数的分布。 掌握不同条件下的均值和成数的区间估计方法。掌握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区间估计的方法。 深刻理解假设检验的逻辑思想,能区分不同条件选择检验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统计抽样的意义和作用知识要点:1、统计抽样的产生2、统计抽样的特点3、统计抽样的理论基础第二节、统计抽样误差知识要点:1、全及指标与样本指标2、统计抽样的优良标准3、统计抽样平均误差4、统

10、计抽样的极限误差第三节、统计抽样的区间估计知识要点:1、单一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2、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第四节、假设检验知识要点:1、单一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2、两个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第五节、方差分析知识要点1、单因素方差分析2、双因素方差分析3、Excel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统计抽样的理论基础;统计抽样平均误差;统计抽样的极限误差;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三、本章学时数:10第六章 统计相关与回归分析一、教学要求了解相关关系,函数关系,因果关系,能根据实际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能用实际资料构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并能用有关统计软件,借助计算机进行操作。 能用实际资料构造多元回归模型进行系

11、统分析,并能用有关统计软件借助计算机操作。 能对非线性模型进行转换。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统计相关的概念知识要点:1、相关关系及种类2、相关关系的描述3、直线相关关系的测定4、相关系数的检验第二节、简单线性相关知识要点:1、一元回归的特点2、一元线性回归分析3、估计标准误差第三节、多元回归分析知识要点:1、抛物线回归分析2、指数曲线回归分析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4、Excel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抛物线回归分析;指数曲线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三、本章学时数:10第七章 时间数列分析一、教学要求:能够正确地识别时间数列变量和形态,对实际资料整理和编制适用的时间数列。掌握各

12、种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能用实际资料建立适当的趋势模型。掌握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剩余变动的测定方法。能初步应用时间数列模型进行外推预测。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与种类知识要点:1、时间数列的概念2、时间数列的作用3、时间数列的种类4、时间数列的特征与编制原则第二节、动态分析指标知识要点:1、动态水平指标2、动态速度指标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分析知识要点:1、长期趋势分析方法2、季节变动分析3、循环变动分析4、Excel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序时平均数;平均发展速度;长期趋势分析;季节指数测定与分析。三、本章学时数:6第八章 统 计 指 数一、教学要求:了解统计指数在社会经济生活

13、中的重要意义,掌握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掌握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的特点和编制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因素分析。扩大经济指数的知识面,并能运用统计指数分析和解释社会经济问题。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指数的概念和种类知识要点:1、狭义指数与广义指数2、个体指数与总指数3、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4、综合指数与平均数指数第二节、综合指数知识要点:1、综合指数的特点2、综合指数的编制3、指数体系分析第三节、平均数指数和总平均数指数知识要点:1、平均数指数的概念2、平均数指数的编制3、平均指标指数的概念4、平均指标指数的编制5、平均指标指数体系教学重点与难点:综合指数的编制与分析;平均数指数的应用;平均指标

14、指数的分析;指数体系。三、本章学时数:8附表:各章课时安排:总课时54第一章总论 Introduction (4课时)第二章统计调查Statistical surveys (4课时)第三章统计整理Statistical Date Arrangement (6课时)第四章统计指标分析Statistical Indicator Analysis(6课时)第五章统计抽样Sampling (10课时)第六章统计相关与回归分析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10课时)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 (6课时)第八章统计指数Index numbers analysis (8课时)教研室: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执笔人:凌斌系主任审核签名: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统计学Statistics课程代码:1331050学时/学分:54/3要求具备知识和能力:该课程的开出在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数学基础、基础会计学课程、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之后。在教学上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进一步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