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技能高考机械类专业知识模拟题库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2007139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技能高考机械类专业知识模拟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6年技能高考机械类专业知识模拟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6年技能高考机械类专业知识模拟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6年技能高考机械类专业知识模拟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6年技能高考机械类专业知识模拟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技能高考机械类专业知识模拟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技能高考机械类专业知识模拟题库(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技能高考机械类技能考试样库(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命题组制定)一、机械制图与识图1. 制图基本知识判断题1.1.1.1国家制图标准规定,图纸大小可以随意确定。( )1.1.1.2机械图样中采用粗细两种图线宽度,它们的比例关系为2:1。( )1.1.1.3比例是指图样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绘图时应优先采用原值比例。( )1.1.1.4在图样中,不论采用何种比例绘图,标注尺寸时,均按机件的实际尺寸大小标出。1.1.1.5图纸中标注的比例,2:1是缩小比例。( )1.1.1.6 A0图纸的幅面为841mm1189mm。 ( )1.1.

2、1.7斜度在图样上通常以1:n的形式标注,并在前面加上斜度符号,如1:5。( )1.1.1.8图样中书写汉字的字体,应为仿宋体。( )1.1.1.9丁字尺与三角板随意配合,便可画出65度的倾斜线。( )1.1.1.10视图中,可见的轮廓线用虚线绘制。( )选择题1.1.3.1下列符号中表示国家标准的是( C )。 (A) JB (B) YB (C) GB (D) CB 1.1.3.2可见轮廓线采用( A )来绘制。 (A)粗实线 (B)细虚线 (C)细实线 (D)细点划线 1.1.3.3轴中心线或对称中心线采用( D )来绘制。(A)粗实线 (B)细虚线 (C)细实线 (D)细点划线 1.1.

3、3.4尺寸线采用( C )来绘制。 (A)粗实线 (B)细虚线 (C)细实线 (D)细点划线 1.1.3.5下列比例当中表示放大比例的是( B )。 (A)1:1 (B)2:1 (C)1:2 (D)1:3 1.1.3.6图样中的尺寸以( A )为单位时,可以不必标注计量单位的符号。 (A)mm (B)cm (C)dm (D)m 1.1.3.7已知点A(15,15,20),点B在点A左5,前10,下5,则B点的坐标是( D )。 (A)(10,5,15)(B)(10,25,15)(C)(20,5,15)(D)(20,25,15) 1.1.3.8已知点A(0,10,20),点A在三视图中的( B

4、)投影面上。 (A正立) (B)侧立 (C)水平 1.1.3.9根据CD直线的三面投影视图,判断其直线类型。 C (A)铅垂线 (B)正垂线 (C)侧垂线 (D)任意线 1.1.3.10根据平面ABC的三面投影,判断其平面类型。A (A)正平面 (B)水平面 (C)侧平面 (D)任意面 2. 制图投影基础判断题1.2.1.1水平线的正面投影反映线段的实长。( )1.2.1.2正平线的水平面投影反映线段的实长。( )1.2.1.3侧平线的水平面投影反映线段的实长。( )1.2.1.4铅垂线的正面投影反映线段的实长。( )1.2.1.5正垂线的水平面投影反映线段的实长。( )选择题1.2.3.1正

5、垂线在( )面的投影反映实长。HVW 正确答案是( B ) (A) (B) (C) (D) 1.2.3.2铅垂线在( )面的投影反映实长。HVW 正确答案是( C )(A) (B) (C) (D) 1.2.3.3侧垂线在( )面的投影反映实长。HVW 正确答案是( A )(A) (B) (C) (D) 1.2.3.4水平线在( )面的投影反映实长,另外投影分别平行于( )和( )轴。HVWXYZ 正确答案是( B ) (A), (B), (C),1.2.3.5根据组合体的组合方式,画组合体轴测图时,常用( )作图。切割法叠加法综合法 正确答案是( D ) (A) (B) (C) (D) 1.2

6、.3.6正投影的投影特性显实性、( )( )和 三种。对称性 积聚性类似性。 正确答案( C ) (A) (B) (C) 1.2.3.7在三面投影图中,如果点的X、Y坐标为零时,点在( )上;如果点的X、Z坐标为零时,点在( )上,点在( )。X轴Y轴Z轴 正确答案是(D )(A) (B) (C) (D)(E) (F)1.2.3.8空间两直线垂直,各投影面上的投影( )垂直;空间两直线平行,各投影面上的投影( )平行。不一定一定 正确答案是( B ) (A) (B) (C) (D)1.2.3.9( )于一个投影面,( )于另外两个投影面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垂直线。垂直平行 正确答案是( C ) (

7、A) (B) (C) (D)1.2.3.10投影面垂直线有三种,垂直于H面的直线称为( ),垂直于V面的直线称为( ),垂直于W面的直线称为( )。侧垂线正垂线铅垂线 正确答案是( E ) (A) (B) (C) (D) (E) (F)3. 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判断题1.3.1.1六个基本视图中,最常用的是右视图,仰视图和后视图。( )1.3.1.2判断下面斜视图是否正确。( )1.3.1.3同一零件各剖视图的剖面线方向应相同,间隔应相等。( ) 1.3.1.4在半剖视图中,剖视图部分与视图部分的分界线为细点画线。( )1.3.1.5重合剖面的轮廓线都是用细实线绘制。( )选择题1.3.3.1判

8、断A、B、C、D四个点的的相对位置关系,并选择正确答案。A (A)A左B后,C前D下 (B)A上D下,C后B前 (C)A左B右,D前C后 (D)A后C前,D上B下1.3.3.2根据A、B、C、D四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并选择正确答案( C )。 (A)A上B下,C右D左 (B)A左B右,C前D后 (C)A左B上,C右D前 (D)A后B前,C上D下1.3.3.3正六棱柱表面上点A,B的位置关系。C (A)A上B下,A左B右 (B)A上B下,A右B左 (C)A下B上,A左B右 (D)A下B上,A右B左1.3.3.4圆锥表面上点A、B的位置关系。*。 (A)A上B下,A左B右 (B)A上B下,A右B左

9、 (C)A下B上,A左B右 (D)A下B上,A右B左1.3.3.5根据图示A、B、C、D四个点的上、下、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并选择正确答案。*。 (A)A前B后,C左D右 (B)A上D下,B前C后 (C)A左C右,B后D前 (D)A前C后,B上D下4. 常用件和标准件的特殊表示法判断题1.4.1.1零件图中,4-M16表示该零件有公称直径为16的四个螺纹孔。( )1.4.1.2图样中,螺纹退刀槽一般按“槽宽直径”或“槽宽槽深”标注。( )1.4.1.3单个圆柱齿轮的画法中,分度圆用虚线表示。( )1.4.1.4两圆柱齿轮啮合的画法中规定,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中,啮合区内的齿顶圆均画粗实线

10、,也可以省略不画。( )1.4.1.5滚动轴承在装配图上通常用规定画法。( )选择题1.4.3.1同一机件的某一部位,如在一张图纸中用不同的比例画出,其图上标注的尺寸数值( );但图形大小( )。相同不同 正确答案是( ) (A) (B) (C) (D) 1.4.3.2在工程图中,一个完整的尺寸标注应包括( )基本要素。尺寸线尺寸界线尺寸数字 正确答案是( ) (A) (B) (C) (D)1.4.3.3在标注时,尺寸数字一般应写在尺寸线的( ),也允许定在尺寸线的( )。上方下方中断处连续处 正确答案( ) (A) (B) (C) (D)1.4.3.4移出断面和重合断面的主要区别是:移出断面

11、图画在( ),轮廓线用( )绘制;重合断面图画在( ),轮廓线用( )绘制。视图上视图外粗实线细实线 正确答案( ) (A); (B); (C), (D); 1.4.3.5在画三视图时,可见的轮廓线用粗实线表示,看不见的轮廓线用( )线表示 ,对称中心线用( )表示。细实 细虚 细点划。 正确答案( ) (A) (B) (C) (D)5. 零件图和装配图判断题1.5.1.1零件图中未注倒角尺寸,加工者在加工时,可以根据零件形状自主确定。( )1.5.1.2零件图中未标注尺寸公差要求的尺寸,加工者在加工时,可以根据零件形状自主确定。( )1.5.1.3零件标题栏中,注明其比例为2:1,在图中所有

12、标注为20的尺寸线段,实测该线段的长度为10。( )1.5.1.4零件图中未标注形位公差要求的尺寸,加工者在加工时,可以根据加工需要自主确定。( )1.5.1.5零件图的尺寸标注中,尺寸基准可以分为设计基准、工艺基准二大类。( )选择题1.5.3.1根据主、俯视图,并参照立体图,选择正确的左视图。正确答案是( )。(A) a (B) b (C) c (D) d 1.5.3.2根据给出的主、俯视图,参照立体图,选择正确的左视图。正确答案是( )。 (A) a (B) b (C) c (D) d 1.5.3.3根据主、俯视图,并参照立体图,选择正确的左视图。正确答案是( )。 (A) a (B) b (C) c (D) d 1.5.3.4根据给定的主、俯视图,参照立体图,选择正确的左视图。正确答案是( )。 (A) a (B) b (C) c (D)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