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教案电子稿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22001091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教案电子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教案电子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教案电子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教案电子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教案电子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教案电子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教案电子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教学计划第 四 单元 单元名称: 毫米和千米 单元内容毫米和千米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经历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了米和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简单的测量方法,在估算较长距离的过程中认识千米,知道毫米及“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和毫米的含义。2、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3、了解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与这些量有关的简单问题。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意义。5、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用合适的

2、单位和数估计物体的长度或高度。6、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了解、感受测量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和毫米的含义。2、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3、了解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与这些量有关的简单问题。难点:了解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与这些量有关的简单问题。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4课时。2017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 应到59人 实到 人课 题认识毫米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在实际测量的活动中,经历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的过程。2、体会长度单位毫米的含义,知道1厘米=10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

3、观念。3、增强实际测量经验,感受数学的发展及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毫米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课前构思教学过程随 笔一、复习导入:1、描述1千米的概念。2、描述1米的概念。3、描述1厘米、1分米的概念。当我们要测量更小、更短或要求测量的结果更精确时,用这些单位还合适吗?二、新授:1、测量橡皮的长度。(1)提出测量要求,让学生测量自己橡皮的长度。(2)交流测量的结果。结合橡皮厚度不到1厘米的情况,引出“毫米”。告诉学生毫米怎样用字母mm表示及毫米在测量中的作用。2、体会长度单位毫米。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直尺,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

4、度是1毫米。”让学生数一数1厘米中有几个1毫米。(2)交流数的结果,得出:1厘米=10毫米 或 1cm=1mm (3)让学生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了解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3、小组合作测量:(1)测量课本和练习本的厚度。(2)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三、议一议: 1、测量书本、练习本等这些比较薄的物品厚度,怎样做能够量得更精确些?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到测量一些比较薄的物品的厚度,可以把几个相同的物品摞在一起量,再算出每个物品的厚度。 2、估测一摞纸有多少张。可以让学生先讨论一下,再实际测量。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的不同的测量方法。四、练一练:课本练一练。五、作业:阅读

5、兔博士网站的内容。板书设计 作 业 课后反思2017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 应到59人 实到 人课 题测量较长的距离课时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较长距离,并亲身体验步测的过程。2.会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估算一段路程的长度。3.感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自身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点感知10米的概念。教学难点熟练进行估算10米的长度。课前构思教学过程随 笔一、复习:比一比1米多长。目测教室的长和黑板的长,并估算它们的长度。二、新授:1、感受10米有多长。(1)师生一起去操场,用皮尺测量出10米长的一段距离。要注意对学生的测量方式进行指导。(2)

6、感知10米有多长。通过多种方式丰富学生对10米长度的体验。可以让学生并排站在一起,看看10米长的距离可以站多少名学生。再让每个学生走一走,看走10米长的距离需要几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一段距离大约是10米。三、测量操场的周长。1、指导学生分组并决定测量方法。如,可用皮尺量,可以步测,也可以先量出一段绳子的长度,再用绳子量等。2、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重点让学生交流自己小组的测量方法、过程及测量的结果。3、结合测量的结果,讨论哪种测量方法更好一些。使学生了解到用皮尺测量既方便又准确。三、做一做:课本37页的做一做。第1题:提出活动要求并指导计算方法。让学生实际多走几次,求出平均

7、值。第2题:利用第1题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走的时间估算操场一周的长。,然后与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4、 作业:课本第37页的第3题。板书设计作 业 课后反思2017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 应到59人 实到 人课 题认识千米课时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

8、长度观念。课前构思教学过程随 笔 (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一枝铅笔长18( )。一枚1分硬币厚约1( )。教室里的课桌高8( )。教室地面约长8( )。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你能否具

9、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 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 )米,走( )的长度正好1千米。3.实际感受1千米(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2)让学生按一

10、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此题,不要流于形式。板书设计 作 业 课后反思2017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 应到59人 实到 人课 题解决问题课时第 4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技

11、能。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速度。创设情境,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能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识视野,让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从实际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关于路程和速度、时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些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构思教学过程随 笔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的教学情境图。让学生了解公路提示牌,明白简单的交通规则。师:根据这幅示意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指名回答,引导

12、学生学会看交通指示图。学生可能会说出:限速70千米。教师指导学生明白,限速70千米的意思就是汽车在这条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70千米。二、探索新知。认识速度和路程的含义。让学生看教材,并找出什么是速度。指名回答:汽车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叫做速度。师:汽车在这条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70千米,也就是速度每小时不超过70千米。如果学生仍感到困难,教师可再举下列说明:王老师每分钟走80米,这里的“80米”就是王老师步行的速度,王老师从家到学校共走了2千米这时的“2千米”就是王老 师家到学校的路程。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师:根据上面的两个问题,你能总结一下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呜?指名回答

13、,引导学生总结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全班交流时,如果学生说出以下两个关系式,教师也应给予。路程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解决向题。1自主探索。看例题,指名读题。师:根据这段文字,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生1:石家庄到承德的路程大约是540千米。生2:上午8时出发,下午3时到达。师:根据以前学的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能求出他们在车上一共用了几个小时吗?学生可能会说:31287时)师:他们在路上吃饭用了1小时,车开了吗?生:没有。师:没有怎么办?生:716时),车开了6小时。师:现在,汽车行驶的路程知道了,时间也清楚了,我们能求汽车的速度吗?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并说一说。2全班交流。生:540/690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师:请同学们列一个完整的式子。(同时师板书)1587时)716时)540690千米)答:平均每小时行驶90千米。三、应用关系,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中的第1、2、3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反馈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