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数学成果-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22000122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数学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数学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数学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数学成果-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数学成果-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数学成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数学成果-(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数学成果来源:中国网陈景润 数学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已渗透到现实生活的一切领域.在中国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本网集合的这十几位数学大师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 他们为振兴我国的数学事业而不断地奋斗,他们大都是某些数学领域的奠基人或集大成者在确定数学进程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的思想和成就体现了各自所处时代数学活动的主流. 中国古代算术的许多研究成果里面就早已孕育了后来西方数学才涉及的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不少世界领先的数学研究成果就是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著名数学家阿贝尔曾说:一个人如果想要在数学上有所进步,就必须向大师学习.因此,我们整合了一些以华

2、人数学家命名的数学成果供大家参考。 陈景润 【陈氏定理】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提出的命题被国际数学界誉为“陈氏定理”。 陈景润(19331996),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建闽候人。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因此,陈景润一出生便似乎成为父母的累赘,一个自认为是不爱欢迎的人。 上学后,由于瘦小体弱,常受人欺负。这种特殊的生活境况,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极为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加上对数学的痴恋,更使他养成了独来独往、独自闭门思考的习惯,因此竟被别人认为是一个“怪人”。 陈景润毕生后选择研究数学这条异常艰辛

3、的人生道路,与沈元教授有关。在他那里,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从那里,陈景润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华罗庚教授,华罗庚阅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从此便有幸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 1966年5月,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颅。如果这令

4、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纸,则足以说明问题了。 1973年,他发表的著名的陈氏定理,被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 对于陈景润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国数学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誉:他移动了群山! 陈省身 【陈示性类】数学家陈省身关于示性类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陈示性类”。 陈省身1911年10月26日生于中国浙江嘉兴,192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系,先后受教于姜立夫与孙鎕,由他们引导至微分几何这一领域。1934年赴汉堡就学于当时德国几何学权威W.J.E.布拉施克,1936年完成博士论文后,赴法国跟从当代微分几何学家E.嘉当继续深造。 1937年回国,正值抗日战争,他任教长沙临

5、时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在此期间,他把积分几何理论推广到齐性空间。1943-1945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工作两年,先后完成了两项划时代的重要工作,其一为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内一般公式,另一为埃尔米特流形的示性类论。 在这两篇论文中,他首创应用纤维丛概念于微分几何的研究,引进了后来通称的陈示性类,為大范围微分几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工具,成为整个现代数学中的重要构成部份。陈省身的其他数学工作范围极为广泛,影响亦深。 陈省身于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重返中国,在上海建立了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后迁南京),此后两三年中,他培养了一批青年拓扑学家。1949年他再去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大学与伯克利加州大学任

6、终身教授。1981年在伯克利的以纯粹数学为主的数学科学研究所任第一任所长。1985年创办南开数学研究所,并任所长。 陈省身由于对数学的重要贡献而享有多种荣誉,其中有1984年获颁的沃尔夫奖(WolfPrize,Link)。给他教过的学生,计有吴文俊、杨振宁、廖山涛、丘成桐、郑绍远等著名学者。 陈永川 【陈氏文法】数学家陈永川在组合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命名为“陈氏文法”。 陈永川教授,出生于1964年3月。现任南开大学副校长,南开数学研究所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并任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客座研究员,AdvancesinAppliedMathema

7、tics(应用数学进展)编委,GraphsandCombinatorics(图与组合)编委,AnnalsofCombinatorics(组合年刊)执行编委。 陈永川教授还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科协副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委员。 陈永川教授于1984年获四川大学计算机软件学士学位,1987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91年获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同年被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授予奥本海默研究员奖。陈永川教授在这个实验室从事计算机研究及其应用方面的工作。所在的部门是ComputerResearchandApplicationsGroup。 陈永川教授于1994年4月放弃在美国的固定

8、工作和优厚的生活条件,回国到南开数学研究所任教授。他的回国在国内以及海外的留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受到国家、天津市和南开大学的重视,各种新闻媒体争先报道。同年,获得美国李氏基金会的学术成就奖。 95年荣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受到李鹏总理的接见。96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被评为天津市十大杰出青年。97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并受到了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和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的接见。 98年获得国家教委霍英东奖,中国“五四”青年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并作为中国科研教育界的代表出席北戴河“科教兴国”座谈会,受到江泽民、李鹏、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9

9、6年陈永川教授创办了国际数学杂志AnnalsofCombinatorics(组合年刊),并担任执行编委。 此杂志与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出版社,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合作,在国际同行的通讯评议中被评为最高质量的刊物(topqualityjournal)。上届费尔兹(Fields)奖获得者Gowers现已被聘为该刊物新一任的编委。 这份刊物为中国组合数学界在世界领域内开创了一个重要的学术阵地。 天津市政府、国家教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天津市教委、天津市科委、南开大学以及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支持下,1997年11月,陈永川创立了南开大学组合数学研究中心。 他本着高起点、高水平、高速度的发展策略,在很短的

10、时间内把“中心”办成了一个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机构,每年都有国际著名学者来中心长期工作,直接参与中心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这里还凝聚了一批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实干精神的青年学者,学术气氛浓厚。该中心有希望成为有重要国际地位的组合数学研究基地。 陈省身先生评价说“陈永川的组合数学中心办得很先进,很成功”。1998年,李岚清副总理、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天津市市长李盛霖等领导都先后到组合中心来视察工作。 陈永川从事的主要研究领域有组合计数理论、构造组合学、形式文法、对称函数理论、计算机互联网络、组合数学在数学物理中的应用等,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他

11、的一项研究成果被称为陈氏文法。 陈永川先后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他的科研成就和学术水平已经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同行认为他是世界最领先的离散数学家之一。1996年陈永川在南开数学所成功的举办了组合数学学术年,1997年和1999年又成功的举办了“组合复兴”大型国际会议。 陈永川教授在积极开展个人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同时,把建设中国自己的组合数学研究基地,看成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 他为研究生讲授了“组合数学中的概率方法”、“组合恒等式的机器证明”、“排列与树”、“组合计数”等核心课程,在研究论文方面,还开设了q-级数(q-series)以及组合结构(combinatorialstr

12、uctures)的研讨班,指导学生的研究工作,成果显著。 为了能使研究生从事最前沿课题的研究,陈永川教授积极引进国际著名学者直接参与组合数学中心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在已经有多名学生直接与外国专家合作发表论文。为此,南开大学组合数学中心这个学术团体和人才培养基地赢得了国际组合数学界的认同。几乎每年都有美国科学院院士来中心讲学,介绍最新的课题。 组合数学研究中心与南开大学的基础数学学科于2000年获得了教育部“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重点实验室”。由于组合数学中心的发展,2002年又获得了教育部的“应用数学重点学科”。主要由陈永川教授发展起来的组合数学学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的快速发展和赢得的国际影响得到

13、了中国数学界的一致肯定。 华罗庚 【华氏定理】数学家华罗庚关于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另外他与数学家王元提出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方法被国际誉为“华王方法”。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华罗庚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之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但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 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

14、员、普林斯顿大学,1948年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 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

15、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 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 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亲自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在发展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