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22000067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课题比例尺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执 教 人课时第课时审核人执教时间月 日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学习方法“五环四步”法五环:自主学习(初懂、初会)合作探究(学懂、学会)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学实、学活)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学习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导案生学案【导自主学习】(预设约7分钟)(一)填空 1千米( )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分米 1厘米( )毫米 30米( )厘米 300

2、厘米( )分米 15千米( )厘米 40毫米( )厘米 (二)解比例 10:X=1:500000 【自主学习】1、我们把在图上画的长度和量得的长度,叫图上距离。实际的长度,叫实际距离。把这些( )距离和( )距离的( )就叫做所画平面图的( )。现在你知道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吗?请你用公式写出来比例尺= 2、常见的比例尺一般有两类 比例尺和 比例尺。3、比例尺1:10000000表示图上1cm代表实际 km.4、比例尺 表示图上1cm代表实际 km.【导课堂探究】(预设约10分钟)1、生独立完成2、组内交流【合作探究】1.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地图说说什么叫比例尺?它表示什么意思? 2. 是什么比例尺

3、?表示什么意思? 【导汇报展示】(预设约10分钟)小组派代表汇报【汇报展示】全班交流有疑问的题目,然后全班展示。【导课堂练习】(预设约7分钟)1、独立完成2、交流、点评【达标检测 】、 一个圆柱形零件的高是,在图纸上的高是。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完成页第、题。【导课堂总结】(预设约6分钟)你学到了什么?【拓展延伸】学校要建一个长、宽的长方形操场。请画出操场的平画图。(比例尺:)板书设计: 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导后反思: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执 教 人课时第1课时审核人执教时间月 日学习目标

4、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学习判定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学习方法“五环四步”法五环:自主学习(初懂、初会)合作探究(学懂、学会)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学实、学活)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习难点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导案生学案【导自主学习】(预设约7分钟)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自主学习】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导课堂探究】(预设约10分钟)1、生独立完成2、组内交流【合作探究】(1)观察教材40页的三幅图,这四

5、幅图钟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2)写出学校里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并求出比值,你发现了什么?_(3)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可以找出其他的比例吗?_(4)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观察下面这组比例,你能发现比例的内项与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4:1.6=60:40【导汇报展示】(预设约10分钟)小组派代表汇报【汇报展示】你是怎样理解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导课堂练习】(预设约7分钟)1、独立完成2、交流、点评【达标检测 】 (一)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二)填空

6、 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 ),内项是( )和(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 )( ) (三)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 21.42和710 30.50.2和 46.2: 和7.51 (四)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导课堂总结】(预设约6分钟)你学到了什么?【拓展延伸】请你用6,12,15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后反思:东门口小

7、学数学导学案课题成反比例的量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执 教 人课时第课时审核人执教时间月 日学习目标1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 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学习方法“五环四步”法五环:自主学习(初懂、初会)合作探究(学懂、学会)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学实、学活)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习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导案生学案【导自主学习】(预设约7分钟)回忆: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自主学习】1 课件出示页例表格。2 那么这里相关联的两个量是什么? 3 根据记录的数

8、据,你能发现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有什么特点? 4. 表中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这个度300实际上是什么呢?那么积都是 300,是一定的,就说明什么是一定的呢? 5这个关系式该怎样写?指明学生回答,确认并板书:水的高度底面积= 圆柱体积(一定) 【导课堂探究】(预设约10分钟)1、生独立完成2、组内交流【合作探究】说说生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量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用式子怎样表示?【导汇报展示】(预设约10分钟)小组派代表汇报【汇报展示】()在例中相关联的量是( )和( ),( )随着( )的变化,( )是一定的。因此,水的高度与底面积成( )关系。()如果两种量成反比例关

9、系,那么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积一定。如果用字母X、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则反比例关系可以概括成什么? 板书:XYK(一定) 【导课堂练习】(预设约7分钟)1、独立完成2、交流、点评【达标检测 】 1.判断下列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关系?是成什么比例关系? (1)小明从家里步行到学校,步行的速度和时间。( ) (2)前进的路程一定,车轮的直径和滚动的转数。( ) (3)化肥的数量一定,每公顷的施用量和施肥的公顷数。( ) (4)每人的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量( ) 【导课堂总结】(预设约6分钟)你学到了什么?【拓展延伸】甲乙两种量,只要它们相对应的数的积一定,这两个

10、量一定成反比例,对吗? 举例说明。 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那么,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XYK(一定) 导后反思: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课题成正比例的量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执 教 人课时第课时审核人执教时间月 日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学习方法“五环四步”法五环:自主学习(初懂、初会)合作探究(学懂、学会)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11、学实、学活)四步:(学、交、练、导)学习重点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习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导案生学案【导自主学习】(预设约7分钟)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自主学习】文具店有一种彩带,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数量/M12345678总价/元357105141752124528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 表中有哪两种量?(2) 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 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

12、是多少?比值是多少?【导课堂探究】(预设约10分钟)1、生独立完成2、组内交流【合作探究】1、说说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2、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关系用式子怎样表示?【导汇报展示】(预设约10分钟)小组派代表汇报【汇报展示】1、理解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导课堂练习】(预设约7分钟)1、独立完成2、交流、点评【达标检测 】 1、判断下列每题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导课堂总结】(预设约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