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简报第四期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22000010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学科简报第四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学科简报第四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学科简报第四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学科简报第四期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语文学科简报第四期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学科简报第四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学科简报第四期(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学科简报第四期如果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你能镇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如果在被众人猜忌怀疑之日,你能自信如常而不去妄加辩论;如果你有梦想,又能不迷失自我;如果你有神思,又不致走火入魔;如果在成功之中能不忘形于色,而在灾难之后也用于咀嚼苦果;如果听到自己说出的奥妙,被无赖歪曲成面目全非的魔术而不生怨艾;如果看到自己追求的美好,受天灾破灭为一滩零碎的瓦砾,也不说放弃;如果你辛苦劳作,已是功成名就,还是冒险一搏,哪怕功名成乌有,即使惨遭失败,也仍要从头开始;如果你跟村夫交谈而不离谦恭之态,和王侯散步而不露谄媚之言;如果他人的爱憎左右不了你的正气;如果你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如果昏惑的骚动

2、动摇不了你的意志,你能等自己平心静气,再作答时那么,你的修养就是如天地般博大。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的一首诗,以此诗献给辛勤工作的老师们。让学生爱上你发布者: 丁敬莲 发布时间: 2011-12-29 16:55:21有人说,爱是最好的老师。现在想来确实是有些道理。记得在七年级刚接手这个班的第一次语文摸底测验,有一个叫薛燕的学生只考了四十五分。我在公布分数的时候,把考得九十分以上的学生先念分数,再念姓名,并以热烈的掌声对考得好的学生给予热情的鼓励;在念六十分以下的分数时,我强调这些学生这次没考好,我们不点名,也不批评,只希望这些同学下去后要努力赶上。没想到我念到四十五的时候,地下就有人说肯

3、定是薛燕的,她小学每次分数不超过六十,每次都是倒数第一。于是,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这么一个家,儿子的成绩很不好,而且越来越差。有一次考了全班最后一名。父亲接过儿子的试卷,微笑着说:“太好了!儿子,以后你没有什么负担了。”儿子大吃一惊,忙问:“爸,你是不是病了?”父亲说:“没病。你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呢?不会担心在有人会超过你。但只要你往前跑肯定会进步。”儿子受到启发,心里就高兴起来。第二次考了二十九名,父亲看了儿子的试卷,兴奋地说:“太好了!儿子,你比上回前进了十几名了。”儿子很高兴。第三次,儿子考了全班第十名。父亲激动地说:“太好了,你真了不起!离第一名只差九名

4、了。”讲完故事,我对薛燕说:“这个故事你听懂了吗?”薛燕点了点头。“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步步高升的!”我带头为她的决心鼓起掌来。以后,我总是有事没事的和她说说话,问她有什么爱好,并告诉她读书是学好语文的最好方法。国庆节的时候,我推荐她独唱一首歌,博得了同学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得到老师的鼓励,赢得同学们的掌声,让她开朗了许多。我时常看到她在看,作业也比以往认真了许多。平时,有什么话也会找老师谈,有什么不懂的也会找老师向老师请教。我对她的点滴进步都会在全班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向她学习。这样,她的学习成绩真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老师的关心,呵护使她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爱。她也因为爱上老师而爱上了学习。我有一

5、个同事,我非常非常地佩服她,她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向心力,让她的所有的学生时刻都围绕在她的周围,心往学习上想,力往学习上用。我曾听她说过,如果你让你的学生感受到你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她,时时事事都是为着他,他就会把你奉若神明,唯命是从。如果你对你的每一个学生都付出真爱心,付出真爱,他们自然而然的会尊敬你,崇拜你,爱上你。我想,要想让你的学生努力的学习好好地做人,让他们爱上你是一种不错的办法。初中语文研修日志4发布者:肖稚莉 发布时间: 2012-1-4 9:51:17有人说,新课程改革已到了瓶颈期,不解决一些关键问题,课改将无法推进。其实,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改精神的把握失衡是造成课改瓶颈的一大原因。

6、不少教师将新课程理解为教师讲讲笑笑、学生蹦蹦跳跳、课堂热热闹闹,自主学习、合作研究这些理念被异化为众神狂欢式的表演秀。所以,认真阅读一些理论专著,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时自己看了不少理论,有些却仅仅停留在观念层面,很少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验证,加上目前做教师的工作负担很重,压力很大,没有很多机会和时间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和研究,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始终是“两张皮”。我觉得,语文课改瓶颈的一大突破口应是将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展现在所有基层教师的面前,让我们模仿、定位,然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在学习了杨秀治老师讲的当代国外教育教学理论、布鲁纳结构课程理论、布卢姆的掌握

7、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相关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及阅读了对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的再认识、对掌握学习理论的实践与思考、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基于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中学多媒体语文教学、浅议多元智能理论与课程设计的整合相关阅读材料后,同时结合我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之后感觉自己的业务水平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与境界,真正明确理解了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意义。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 因此,注重把教育理论不断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同时,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应用现代教学技术

8、手段,以辅助教师施教和学生认知均达到最佳效果。再有,教师要从心理学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指导教学过程。最后,也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在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审美情趣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有计划地学好各门学科,有效地接受科学知识和相应的技能训练。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能较快地掌握人类的文化遗产,同时转变成为自身的能力,这就决定了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理论的指导和运用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价值和成效。因此,注重把教育理论不断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课堂教

9、学中一定要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教师施教与学生认知的复合过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施教过程中,教师是施教的主体。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所以,在授课前教师必须有完善的教学设计并依据设计完成教学工作。但教学过程并不是知识的单向传输过程,它需要有学生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发挥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而不是替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施教下的认知过程,不是自学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协调好师生的互动关系。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过多地强调对语文知识的教学介绍

10、背景、识记字、分析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生动的语言变成了各个问题的答案,学完课文,学生的脑海里堆砌的是知识的零部件。语文课程改革以来,如何处理好语文基础和个性创新的关系,如何解决好教师讲解、指导与学生感悟、实践的关系成了人们讨论的热点。不少教师误以为朗读能解决阅读课的一切问题,唯“朗读”是尊,于是,“默读”被取消了,“动笔”被封杀了,“深思”被挤掉了,琅琅读书声代替了往日的问答分析,众多的语文阅读课淡化了“训练”;甚至有些教师害怕戴上“守旧落后”的帽子,连该讲的语文知识也不讲了,该训练的语文能力也不训练了。有些课以“创新”为名,重视了质疑、讨论,看起来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却忘记了

11、语文学科姓“语”,读书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读出情感,对学生的感悟与体验也没有加以点拨、指导和纠正。一节课下来,总觉得热闹有余、语言训练不足,少了点味道,经不起回味,也耐不住咀嚼。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中国。基础教育,担负着全面育人的重任。新一轮课改,目标即在于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最具人文性的语文学科责无旁贷。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来得重要。课堂之外的世界很精彩,如果把教材上的内容向教材外延伸,和充满生机的现实生活接轨,就可以无限扩大教材的容量五彩缤纷的电影电视,眼花缭乱的报纸杂志,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都可以作为我们语文教材的辅助与补

12、充。比如,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电视剧水浒传,讲小说祝福有电影,讲失街亭有电视剧三国演义,讲雷雨有话剧,讲唐诗宋词,有唐之韵中国千古名篇音乐朗诵会等大量的优秀音像制品,可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稍加引导,学生学到的就不只是课本上的一篇,而是十篇,八篇,甚至是一生对文学的兴趣。比如,教杜甫诗,我就在教材之外,补充了“百家讲坛”中莫砺锋教授所讲的杜甫的文化意义、散文草堂诗魂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杜甫其人其诗,感受他的推己及人、忧国忧民。我甚至专门为学生朗读了天地一沙鸥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我每每哽咽,而学生也是热泪盈眶。后来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想起杜甫,就会想起他的飘零身世,想起他的忧国忧民。老师和我们

13、为他流的每一滴泪,柔柔地嵌进了我们青春的记忆。不管将来身在何方,闪着爱之光芒的眼泪都永远是灯,微弱但温暖的亮。”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还可以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以及对文本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价值取向的认识,引导学生一起探讨文学作品所蕴涵的精神文化。让他们徜徉于中华语言文字辽阔美丽的大海,也遨游在圣洁崇高的精神世界里。当教学鲁迅的社戏时,老师们一定会讲到夜色下的景色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我们在分析词句优美和体现孩子们兴奋心情的同时,是否还可以引导学生憧憬农村自由自在的充满情趣的生活。因为我小时侯生活在水乡古镇,我就跟学生们讲起这段美好

14、的经历,台下、也有学生和我呼应。当我沉醉于往事的回忆时,我也让同学们想象那幅画面。课文的描写、老师的叙述、学生的想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乡风景图,我想,当有一天,他们有机会踏上水乡古镇时,那份体验一定比别人更深刻。这就是一种文化体验吧。而有时候,一个非预设的情节:学生的回答、老师不经意的思维发散、同学间的交流,却激发出思维的火花。师生共同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所需要的境界。而那个非预设的情节,是需要我们老师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用敏锐的眼光和灵动的思维去发现、捕捉的。它可能破坏了你原来的教学设想,却能衍生出新的教学资源,带来更好的师生互动效果,使课堂在感情的交流

15、、思维的碰撞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记得曾经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感人的文章小夜曲复活了,我想把我对文章的感受通过阅读训练题传授给学生。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们似乎并没有被情节所感染,生动的心理描写也只有我在充满感情地朗读和讲解,原本预想的师生情感碰撞的场面迟迟没有出现。我有些沮丧。当问到“小夜曲复活”的含义是什么?”时,一位男同学站起来回答:“澳菲尔太太又拉起了欢快的小夜曲;她的爱又复活了”我刚想表扬他,他却没有坐下去的意思,继续说:“这是爱的力量。有一个故事” 于是,他便津津有味地讲起了另一个“爱”的故事。我想打断他的话,因为还有一些教学内容没有完成。刚想伸手示意,却意外地发现台下惊异、专注的眼神,再看发言的男孩,脸红红的,神情特别的严肃。显然,孩子们已完全沉浸到故事情节中去了。这不是我想要的效果吗?我决定抓住这个契机。将两篇文章对照起来一起阅读。学生们找到了两篇文章不同的表现手法:“一篇着重心理描写,一篇着重动作、语言描写。”此时,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了,接下去的课,流畅、生动。我和学生之间真正有了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我们都被文章的情节感动了,爱的清泉在心中流淌。我原来只是想通过一些阅读训练题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及写作手法的理解,而事实上,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了人物描写的方法,更深切地感受了一回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情操,语文学习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教学活动是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