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师新课程培训50问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21997136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教师新课程培训50问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物理教师新课程培训50问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物理教师新课程培训50问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物理教师新课程培训50问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物理教师新课程培训50问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教师新课程培训50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教师新课程培训50问(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教师新课程培训50问 一、新课程的理念1、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的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这次课改是建国以来进行的第八次课改,这次课改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有:第一、更新观念。要将以教师“教”为主改为以学生“学”为主。第二、转变方式。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自主决策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

2、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重建制度。重新建立学校管理制度与教育评价制度,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对教育部门、社会对学校、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家长对老师、老师对学生的评价。2、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核心理念是什么?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转变为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要把目标锁定在能够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之上。3、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第一、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

3、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和革命传统。第二、要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第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四、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第五、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第六、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第七、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八、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第九、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要有六个转变: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改变

4、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

5、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4、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是自觉地、主动地、独立地学习。合作是通过与同学、老师的共同合作质疑解疑,来共同解决旧问题、产生新问题。只有在学校里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才能在社会上获得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探究是指让学习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5、课程改革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是什么? 课程改革遇到的困难是来自旧观念的束缚。阻力是来自管理与评价制度。对于一个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来说,政府与社会对教育的评价直接影响着这个地区的教育决策;对于一个学校的校长来说,来自教育主管部门与学生

6、家长的评价指标自然左右着这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对于一位教师来说,学校的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将决定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6、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其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它能使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7、新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新课程的特点是:强调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实现了分学科课程目标由“知识与技能”的单维目标向三维目标的转变,新课程的内容更具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教材内容

7、多为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强调了五性特征,即科学性、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与整体性。二、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和设置的研究8、解放初期我国高中物理课程内容是怎样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50年教育部编写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草案),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讨论,1952年3月印发,以此为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高中物理学第一册。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第一套高中物理教材。1952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以前苏联课本为蓝本编写了第二套高中物理教材并于1953年秋季使用。1956年参考前苏联的新教学大纲,制定了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草案),至1957年秋季高中三册

8、全部出齐并一直用到1966年。 从内容上讲有力学、热学和分子物理学、电磁学、光学、原子模型和原子核结构。强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1956年的大纲中明确列出的教学中应做的演示实验为131个,学生实验为19个。9、“文革”阶段我国高中物理课程内容是怎样的? 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新中国成立17年的教材被彻底否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教材被批判,学校基本停课。1968年各地开始复课闹革命,成立中小学教材编写组。出版了第一批教材,将物理、化学合并为“工业基础知识”课本,大量删减物理知识,增加大量具体的生产内容。1972年各地又出版了第二批教材,此时有些省市恢复了物理课,但

9、不久这批教材受到批判,紧接着又出版了第三批教材,其中的物理知识被进一步削弱,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水泵即“三机一泵”成了高中物理教材的主体,物理基础知识被弄得支离破碎。10、1978年以后的课程物理课程内容和设置是如何?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物理教学大纲颁布后,1979年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供全日制十年制学校用的新教材,高中物理分上、下两册。这套教材突出强调能力的培养。但由于破坏,学生程度不齐,师资水平下降,教材本身有所提高,一般中学不能适应,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是修改学制和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是实行两种教学要求。198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

10、中学教学计划 (试行草案)和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1983年10月教育部颁发的高中物理教学纲要中,提出了两种要求:一种是基本要求,比试用本的内容减少、要求降低,使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学得了;一种是较高要求,仍基本保持试用本的水平。人民教育出版社从1983年起着手编写高中物理课本,根据基本要求编出的叫乙种本,根据较高要求编出的叫甲种本,自1984年秋开始供应。这套课本注意发扬试用本的优点,克服试用本的缺点。在编写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能力的培养;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分追求严谨;叙述上强调思路清楚,线索鲜明,注意渗透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增加了物理学史上的小

11、故事、阅读材料、小实验、小制作,对例题、习题也作了些改进,以提高兴趣,扩展眼界,活跃思维,提高能力。1990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课程结构规定高一、高二两年全体学生学习“必修物理课”,高三年级中,报考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学习“选修物理课”。1997年,原国家教委在山西、江西、天津两省一市开始试验新课程计划,1999年在进行修订之后,物理课程结构由“二一分段”改为“两类物理课”,开始出现“分类型”、“有选择性”的思想。学生可以选择学习i类物理课和ii类物理课。i类物理课是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标准,是高中毕业会考的依据;ii类物理课是较高要求的物理课,是理工科大学入学考试的依据。11、高中物理课程

12、目标是什么? 高中物理课程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高中物理课程具体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

13、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

14、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可靠的意识。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 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

15、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12、近十年来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物理课程的改革注重在: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物理课程的综合评价。2)重视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中心理因素的研究。3)适当降低物理知识的深难度。4)物理课程强调联系生活、联系技术、联系社会。5)加强实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物理课程内容与教材有三个结合:1)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物理教材体系。统一性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培养必须有最基本的要求;现代化生产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呈现了多样性,促使教材的多样性。2)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必修课是学生不论准备升学还是准备就业,不论发展倾向如何都需要而且能够学习的最基本的内容。 物理选修课教材分为限定选修课教材和自由选修课教材。限定选修课是学生必须在指定范围内进行选修的内容,必须达到规定的目的和合格的标准。这类选修课实际上是分科和分流的性质,准备升学的学生可根据升学的专业要求进修对口的物理课程,准备就业的学生可以选相应适当的物理课程,这也就需要有相应的物理选修教材。另一种是自由选修课,学生可选也可不选,完全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条件而定。这种选修不在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范围之内,往往对学生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这种进修课的教材应该及时反映最新的科学技术,因而教材的更新也就必须更加频繁。3)分科和综合理科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