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文体常识答题技巧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1992839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的文体常识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说明文的文体常识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说明文的文体常识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说明文的文体常识答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说明文的文体常识答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明文的文体常识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的文体常识答题技巧(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解题方法归类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

2、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

3、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

4、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

5、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说明文文体常识及答题技巧一 、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以说

6、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或阐事理为主要内容,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或者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向读者传授相关知识的文章。说明文范围比较广泛,如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均属说明文。二、说明文三特点: 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三、说明文的分类:(1)、按说明对象分为: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指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核舟记、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等等。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指在解释事物的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敬畏自然、大自然的语言。(2)按语言风格分(说明语言的特色、说明语言的生动

7、程度等):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文艺性)平实说明文:平实说明文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像数学、物理、生物等教科书。生动说明文: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或科学小品文、知识小品文)。(3)按说明特点分 自然科学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社会科学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四 、说明文的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1) 空间 顺序(从 上 到下,从里到 外 ,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等)。eg: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2) 逻辑 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

8、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3) 时间 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等)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五、说明文的中心句:*说明文的中心句有全文的中心句和自然段的中心句之分。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全文或整个自然段的开头或结尾。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

9、:(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六:说明文的方法及作用: 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例如:.按屏的建造材料极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列数字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

10、说明更有说服力。例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打比方 :(在记叙文中叫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例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如:石拱桥就是用石头做拱圈的一种桥梁。 列图表 :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

11、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例如:.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注意: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 下定义要求完整,而 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例如:这些石刻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引资料 (引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

12、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例如: .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 七、说明文的常考重点题型: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

13、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记叙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作用题都从结构和内容上考虑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一、词语:(1)赏析加点词语:分析: (1)词本义 (2)文中义(3)句义(把词语文中的意思表述出来)(4)表达好处。模式:是意思,在此处说明了,表现了的感情。 (2)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分析: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二、文章概括: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时间、地点

14、、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模式:写了xx人的xx事。说明道理文章内容的概括方法:模式:“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三、赏析句子题。分析:(1)修辞或者特殊句式 (2)具体分析修辞或者特殊句式 (3)写出的内容(注意作用词) (4)这样写的好处(有明显的感情也要点出来)知识点: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特点,使之人性化,达到形象生动的特点。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模式:(1).点明何种表现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