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评价建议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1989845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评价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评价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评价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评价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评价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评价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评价建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新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与教学、评价建议 政和县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刘诗德 人教版新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于2015年11月,在安徽合肥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试教试用培训会议上,才真正出现了部编语文新教材一年级上册。我县师生才于今年9月初拿到该教材。面对全新改版的新教材,在尚未经过任何培训,又没有太多参考资料的前提下,我们的老师该如何进行教学?通读了本册教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领会新教材编排意图 把握教学主旨本册教材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高大上”。所谓高,就是层次高。它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教授主编。目前全国各地现行语文教材有十几种之多,自有它积极意义的一面。但文史、思政教

2、材历来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从这几年的情况看,有很多争议和问题,估计需要由国家来控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偏差和纠缠。因此,这次才升格为由教育部组织人教社来编写这套新的语文教材。所谓大,是开本大。原人教版教科书是32开本,152页;新教材是16开本,122页。字体大,原教材课文标题二号,课文正文小二号,田字格的字在二号与小二号之间。新教材课文题目小初号(英文36号),课文正文二号,田字格的字在小初与二号之间,都分别加大了半号;识字第1课的“天 地 人 你 我 他”,字号竟然是72号(英文字号),课本显得大气。所谓上,是外观上精致,画面风格、字体选择、装帧设计、页面布白,都让人感到现代时尚、和谐养眼

3、。比如,教材插画,原教材以写实居多,新教材则更多的是童话图;原教材的图画属单线平涂,新教材则大多采用无线平涂(没骨画法),明暗更清晰,色彩更和谐,立体感更强。这样的高大上的新书发到孩子手上,他们能不开心吗?外观只是第一印象,作为教师,更为关注的是教材的结构体系、文本选择、拼音识字、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教材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一)、关于结构体系有增更有减基本相同于原教材,也安排入学教育、识字、拼音、阅读四大板块,一共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较松散的主题,不强化。每个单元后还是“语文园地”,最后是识字表写字表和新增的常用笔画名称表。(1)、拼音安排顺序有变动原教材先拼音后识字,而新教材先用1个识字单

4、元,然后安排两个拼音单元,再安排5个单元的识字和阅读(其中识字1个单元)。拼音板块的安排有多种形式:先拼音后识字(或诵读)有8种;先识字后拼音的有2种;拼音识字穿插的有4种;识字中学拼音的有两种。第种是多数,原人教版也是这样。新教材改变了原体系,先用一个单元学习40个汉字,包括数字、天地、物象、人称、人体、站坐、上下等。先识字,我想主要是体现三个意图:一是强化母语文字的意识;二是体现识字的传统经验口语基础学识字;三是幼小衔接,避免突然的陌生和枯燥。(2)、识字写字的增减识字表安排300个汉字,比原教材减少了100个,降低了教学难度。写字表安排100个汉字,字数与原教材相同。但由于新教材按字频选

5、字,入选的字有所不同。比如,原教材“一 二 三”十个数字都选,新教材“六 七 九”识字选了,写字就未入选。在每一课的“识字”栏中,新增了共50个偏旁部首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汉字的特点,书后还附了常用笔画名称表,提供了横竖撇捺点提及复合笔画名称22个,对规范笔画的称谓很有好处。(3)、文本篇数和篇幅有缩减新教材阅读课文14篇,比原教材减少6篇;识字文本10个,比原教材增加2个。文本字数减少,原教材120字以上课文有5篇,新教材只有1篇,小蜗牛208个字。(二)、关于入学教育视角不一样原教材标题是入学教育,是以教育者的视角呈现;内容安排比较单一,分别是上学、上课、读写姿势。新教材的标题是我上学了

6、。名称的改变意味着教育观念的改变。新教材是以受教育者的视角呈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定位准确。内容改变较大,分别是:“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含上学歌)”“我爱学语文(分别是三幅图“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既暗示一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朗读、写字、口语交际,也暗示着整个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阅读、写作、运用),语文任务明确。(三)、关于文本选择最远和最近新教材安排识字10课,保留原人教版教材3课,新换5课,修改2课,更新率50%以上。阅读课文14篇,保留6篇,新换8篇(其中乌鸦喝水原为一年级下册),更新率75%。换掉的课文主要原因:有的时代感不强;有的教育较生硬,成人味较重;有

7、的太哲理,学生难理解;有的语言少童趣;有的篇幅太长。个人认为,低段孩子喜欢两种文本。一种是最远的,天上地下的奥秘,鸟兽草虫的活动,非人物的情境世界,古时候的诗文故事。比如,童话、神话、童诗、童谣等。课文小小的船江南青蛙写诗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比尾巴四季雨点儿等。“跟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小兔子乖乖小鸟念书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谁会飞猴子捞月亮春节童谣等就是最远的。另一种是最近的,自己的活动、情感、成长、见闻,如影子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等,“跟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剪窗花等。不过,就教育而言,当然也需要不远不近的,以体现国家意志,明显的比如“我是中国人”“升国旗”。但从低段儿童的学情出发,在“

8、最远的”“最近的”的选择中,隐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适宜。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一直是人教版教材比较重视的选文。原教材和新教材都安排了6首古诗,其中的画咏鹅悯农是新老教材都有的,而江南古朗月行风,替换了原教材的一去二三里静夜思画鸡(后两首移到一年级下册)。新教材把古诗分别安排在“课文”“识字”“日积月累”板块中。其中“日积月累”中就安排了四首。可见,对古诗文的学习,编者意图是读读背背,日积月累,不需过度解释,不需欣赏分析。(四)、关于口语交际增强对话性新教材口语交际一共安排了4次,比原教材少了2次,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小兔运南瓜。与原教材相比,难度要求降

9、低,基本是日常生活的自然对话。从这,我们可以体会到编者的用心:“口语交际”属性明显增强,交互性、活动性更加突出,“口头作文”的痕迹大为淡化。(五)、关于课后练习朗读最重要课后练习是教学目标的体现,也是教学重点的标识。原人教版教材的课后题,除了识字写字外,一般还安排两道题,分别是朗读背诵课文、“我会说”(或读读说说、说说画画等)。新教材体例变化不大。24篇课文(包括识字的10课),除了“识字1”天 地 人没有安排课后练习,其他23课,基本都安排12题(只有两课安排了3道题)。其中21课安排了朗读课文,9课既要朗读又要背诵,可见朗读好课文是最重要的事,是第一位的;背诵应限于文质兼美的短课文,“见文

10、必背”有可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新教材对朗读还有多个特定的明确要求,如“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读准字音”“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停顿”等。除了朗读背诵,课后还有“读一读”的练习,读词语、短语、语句等,属于积累性质,给学生一些“见面”的机会,不必去掌握规律性的知识。还有其他一些练习,比如猜字、游戏、说话、问答等,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取阅读信息的能力。(六)、关于语文园地趣味与积累语文园地的名称没有变,但更注重趣味性、生活性、应用性。全册8个单元有6个单元安排了“趣味识字”,通过数字诗、日课表、反义词、时间词、亲人称谓、行业称呼等生活化的通道来识字。姓名识字、牌匾识字也是这样的通道,则安排

11、在“我的发现”中。“日积月累”是保留的栏目,因为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两大支柱之一。教材安排了4首古诗和两次格言的学习。“和大人一起读”是语文园地新出现的栏目,每个园地都精选一篇童谣或童话,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字词句运用”是新栏目,每个单元都固定安排。本册从拼音、识字、扩词、写话等形式入手,体现语言文字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是新的,但语文的性质不变,还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的理念不变,还是遵循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全面素养、读写积累、自主发展、活力开放等理念。总之,主要体现在一个改变,两个降低,三个凸显,四个更加。 一个改变:改变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的顺序。先识字,再学拼

12、音。 两个降低:降低了识字教学难度,一年级识字量由400各减少到300个,本期只要求学生掌握100个;同时降低了拼音教学难度,由旧教材设置一个单元改为安排两个单元来完成。三个凸显:凸显幼小衔接,避免学生从幼儿园的语言活动到小学语文学习的陌生和枯燥;凸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先学容易的再学较难的,有利于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凸显朗读与背诵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课后练习设计中明显加大了朗读与背诵的分量。四个各更加:更加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形成;更加注重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几乎每个单元都设计口语交际活动;更加注重家校的配合,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孩子与大人一起读的材料;更加注重古诗的学习与积

13、累,从第4单元课文、识字开始,每个单元配上一首古诗,让学生进行朗读、感受和积累。 我认为:这样的编排更具优越性。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减轻幼小的孩子过重学习与课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充满乐趣的情境中受到美的启迪,爱的熏陶感染;有利于减轻教师的精神与教学压力,过去承担一年级语文教学的老师苦不堪言,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时常赶进度,结果常常发生教学质量不如意的现象。二、采取有效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益领会了教材的编排意图,老师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加强教学研究,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施教,利用每节课4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从而让学生的识字、拼

14、音、交际、阅读等多种能力得到发展。(一)关于入学教育我上学了儿童离开家庭,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角色发生了转换,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面临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编排入学教育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入学教育以儿童的口吻“我上学了”引领儿童走进学校生活,凸显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内容分“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3 部分。3 部分有着较强的逻辑关系:从“我是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到“我是小学生”角色的转换,再到“我爱学语文”学科的定位,将情感熏陶、习惯养成与语言学习进行了有机整合。 第一部分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

15、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为背景,展现了56个民族小朋友,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欢快地团聚在一起的情景,老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全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第二部分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开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旅程。通过听读儿歌上学歌,体验“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喜悦与自豪,同时又让儿童有一个鲜明的角色转换意识,知道从今天起,将要从家庭生活或幼儿园生活走向更有规律、有计划的小学学习生活了,明白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激发儿童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读书、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执笔方法;以听、讲儿童喜爱的经典故事为切入口,通过观察插图,感受讲故事的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二)、关于各部分的教学教学建议教学各部分,应当通过有效措施变学会为会学,要教给灵活的学生学习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的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