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镇党委政府关于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建设的情况汇报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1987816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乡镇党委政府关于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建设的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X乡镇党委政府关于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建设的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X乡镇党委政府关于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建设的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XX乡镇党委政府关于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建设的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XX乡镇党委政府关于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建设的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乡镇党委政府关于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建设的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乡镇党委政府关于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建设的情况汇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党委政府关于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建设的情况汇报是全国命名的首批特产之乡的“中国银耳之乡”,而则是通江银耳的发祥地和主产区。她位于西部,处诺水河西源,距*城38公里,辖9个村、77个社,农业户数为3334户,12275人,幅员面积113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盖率%,耕地10116亩。“粮、耳、桑、牧”为其骨干经济。二00二年三月起实施以银耳标准化建设为主体的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建设,现成效显著。建设主要内容及成果为了做大做强做优具有支柱性、带动性、竞争性的银耳品牌产业。党委政府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质监局、银耳办等部门的指导下,具体实施银耳标准化建设,其内容和成果主要体现为:“建好两个体系”、

2、“实现一个提升”和“走好一条路子”。一是健全了银耳标准化建设衡量体系。结合国际国内市场对食用菌系列产品标准化要求,从生产到产品销售全过程,总结修订了民间银耳生产技术、银耳加工技术和银耳生产企业标准,初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相配套,科研、生产、推广相衔接的高水平、高标准、高起点的无公害食品通江银耳生产技术规程和通江银耳地方标准,既有效又可行,推动了通江银耳源产地保护及地理商标认证的申报成功。二是健全了银耳标准化生产推广体系。构建银耳标准化示范网络,抓好银耳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培训,利用“公司+基地+耳农”、“协会+能人+农户”、“示范菌种厂+耳农”的经营方式,引导带动银耳生产基地和广大耳农自觉按照标

3、准化生产。现耳农严格按照标准化认真组织生产的有2500户,达到常年种耳户的100%。通过银耳的标准化建设,示范带动了我乡另一支柱经济项目蚕桑的“小蚕共育技术、蚕簇改良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改良,优质蚕茧率提高了10%,单产提高到每张纸产茧35公斤。人们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按标准化生产普遍得到提高。三是提升了银耳产业换代升级。在种源上,建成标准化菌种场6个,菌种合格率达98%,优质率达到80%;在生产上,发展标准化种植示范户2500户,接种椴木银耳稳定在15万瓶,充分利用提高单产来保证总产。单产从示范建设前的公斤/瓶提高到公斤/瓶,可实现无公害银 耳年产量达到49吨,实现收入446万元,户均增

4、收比建设前增加了1566元。在市场中。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依托县山霸王公司、银耳公司,开发银耳保健、药理、食品美味等功能,提供具有营养性、安全性、保健性能的绿色食品,其通江银耳、银耳八宝茶等10多个绿色食品,已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获得了“二十一世纪消费暨绿色技术装备委员会”频发的银奖及“中国名牌食品”、“国家质量稳定合格产品”等荣誉称号。山霸王公司因此连续三年被*委市政府授予“明星私营企业”,并获准“企业自营进出口经营权”。银耳产、加、销一条龙走入良性发展。四是坚持走银耳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改造和培植成片耳并举,切实控制生产规模,保证资源永续利

5、用,促使耳林面积由实施前的6万亩增加到8万亩,森森覆盖率由建设前的%提高到%。实现山山造耳林、户户建耳塘,人人当耳农,个个说耳话,家家发耳财,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比冀双飞,确保银耳产业经久不衰。实施的主要做法第一,从落实责任入手,努力把银耳标准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农业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以乡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组成的银耳技术指导小组,每年召开相关专题会议,拟发相关文件,并落实相关专门人员坚持常抓不懈;二是严格目标责任制管理,在县人民政府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与乡签订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责任书的同时,乡与村、村与社层

6、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任务明确,职责分明,责任追究落实;三是强化部门配套服务功能,始终达到要技术提供技术,要标准提供标准,要物资提供物资;四是落实部门和干部帮扶措施,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包银耳重点村社,一般干部包发展大户,资金福利与阶段实绩考核挂钩,不见成效不脱钩、不松手。全乡有50多名乡、村干部分别联系种耳大户2户以上,有力地推进了银耳基地标准化建设。第二,从创新机制入手,建立起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运作方式。一是广泛宣传动员耳农“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以自我投入为主,自主生产经营。二是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农科企联姻,以产业链条形式形成“公司+科研+基地+协会+农户”的联合体,签订银耳生产、技术服务、

7、产品回收合同,相互依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三是建立菌种厂家的承诺、售后服务和赔偿机制,坚持谁供种、谁指导、谁负责,确保种耳户利益。四是实施“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和“信用社+基地村社+大户”的投入激励,采取以奖代补和信用社投放银耳生产专项贷款30多万元,县乡累计投入补助资金31万元。其三,从提高科技入手,引导耳农自觉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耳农定期培训,即翻印银耳栽培技术、银耳生产标准资料10000余份,发到耳农手中;又聘请县内外科技人员实地授课,每年集中培训耳农3次以上;还组建当地“能人”、“土专家”分片联线对各村各社的标准化银耳生产示范户随时现场指导,努力提高种耳技能

8、。二是试行种耳 能手15人进行“科技承包”,明确职责,确定标的,联产联利联酬,不断改革传统栽培方式。三是大力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切实制定出无公害食品 -通江银耳生产技术规程和通江银耳地方标准,并认真从生产源头抓起,采取每户制发生产流程记录本,严格要求,规范操作,逗硬检测,确保了银耳系列产品无公害、无污染。其四,从规模发展入手,夯实基地区域种植优势。大力实施种耳专业村、专业社、专业户战略,着力把河坝场村、陈家坝村建成银耳生产科技园区,通过协会实行统一原辅材料调供,统一生产技术培训,统一操作规程,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回收加工。如今,全乡村村实施了银耳标准化,种耳户稳定在250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75

9、%,银耳生产得到历史性突破。其五,从宣传影响入手,畅销银耳系列化产品。通过中国特产报、四川经济日报、巴中日报等报刊和电视加大宣传,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银耳公众信息站,使银耳文化、银耳产销、银耳烹调在信息互联网上一目了然,不断提高银耳知名度。同时,优化环境,发展营销大户11户,并通过山霸王公司、银耳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精深加工“银耳八宝茶”等系列产品,市场畅销,既安置下岗职工38人,又实现了耳农和企业双赢。其六,从保护生态入手,确保银耳系列化生产经久不衰。在银耳生产上,椴木银耳严格按照“坐七砍八”的规律间伐,并充分利用耳树枝丫生产香菇等菇类,提高资源利用率。在耳林的保护上,加强6万亩成片耳林管理,

10、督促农户由烧耳树改烧煤、沼气、用电。在耳林发展上,抓住退耕还林的契机,每年新种耳林万亩,改造低产耳林万亩培育成后续资源,确保银耳生产经久不衰。主要工作经验1、党政领导重视,坚定“兴耳富乡”的信心,始终将银耳标准化生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浮夸,力戒浮躁,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真抓实干,是该项目实施的动力。2、必要的资金、物资及时投入到位,发动党员、干部、能人帮扶和示范带动,是该项目实施的基础。3、坚持以人为本,大胆技术革新,强化技术推广,引导耳农自觉按标准化组织生产,是该项目实施的关键。4、县质监局、科技局、银耳办等部门尽职尽责,全力指导,大力支持,是该项目实施的保证。5、创新运作机制,建立“公司+科研+协会+基地+农户”的联合体,形成相互依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该项目实施的保障。本文标题: 精品办公范文集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