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2 章末整合提升学案 湘教版必修1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922090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2 章末整合提升学案 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2 章末整合提升学案 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2 章末整合提升学案 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2 章末整合提升学案 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2 章末整合提升学案 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2 章末整合提升学案 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2 章末整合提升学案 湘教版必修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末整合提升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的成因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地壳的物质循环?试简述其物质循环的过程。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是什么?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有哪些?3什么是褶皱?其基本形态有哪两类?如何判断?4什么是断层?常形成何种地貌?5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分别可形成哪些地貌?三、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为什么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怎样实现的?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大气的水平运动基本过程及成因?3三圈环流

2、是怎样形成的?4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5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有什么不同?五、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可分为几种类型?其判断理由是什么?2冷锋和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是如何变化的?3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近地面气流运行方向是怎样的?4气旋和反气旋中气流在垂直方向的运行方向是怎样的?分别形成怎样的天气?六、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有哪些?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哪些?七、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洋流的概念、形成及意义是什么?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是什么?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材P3031活动实验

3、一:如下表所示观察颜色对磁铁的反应磁铁矿铁黑色有磁性,能吸小铁钉赤铁矿钢灰色或暗红色无磁性,但能被磁铁吸引实验二:先根据透明度把五种常见矿物分为两类,一类是透明或半透明的方解石、萤石、石英;另一类是不透明的滑石和石膏。然后用相互刻划的办法再进行区分,滑石刻不动石膏,而石膏能刻动滑石;萤石能刻动方解石,而刻不动石英。经过这两个步骤能迅速地区分开以上五种矿物。教材P33活动主要按照以下几步进行:带齐必备的野外考察用品。例如,能敲开岩石便于观察新断面的小锤、装岩石标本的背包等。观察岩石的组成矿物特征,确定岩石名称。根据岩石的构造特征进行归类。岩石的主要用途可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进行总结。例如,可作为工

4、业生产原料的岩石有石灰岩、煤炭;可用于建筑的岩石有大理石、花岗岩等。教材P3435活动1(1)如图。(注意:该图中“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位置可以互换,互换后B与C的相应内容也应该互换)(2)A.冷凝B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C变质作用D重熔再生作用2(1)形成条件分布位置(2)沉积物沉降下来以后,必须经过埋藏及成岩作用,才能变成沉积岩。(3)变质岩形成的条件:原先形成的岩石随着地壳运动下沉,或者与炽热的岩浆接触,温度和压力升高,从而发生变质作用。(4)要使岩石实现转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放射能和外部的太阳能,是岩石转化的动力;物质运动:地质循环和外力搬运,是岩石

5、转化的链条;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上升冷凝、高温熔化等是岩石转化的基本条件。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教材P3738活动1(1)印度洋板块向东北方向运动,欧亚板块向东南方向运动。(2)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互相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3)两个板块的挤压使地表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地区原是大洋的一部分,后来由于板块的碰撞,致使地壳抬升隆起,形成了高峻的大山脉和大高原。2(1)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北运动。(2)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是两个板块彼此分离形成的。教材P39活动(上)背斜谷和向斜山的形成,首

6、先是地壳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岩石向上隆起的为背斜,向下凹陷的为向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疏松易被侵蚀;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因此背斜侵蚀成谷地,向斜堆积成山地。教材P39活动(下)1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发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2断层线两侧的岩石一侧向上运动,一侧向下运动。3上升的部分形成块状山地,下降的部分形成谷地和河流。4断层线上经构造运动后,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断层线被侵蚀后会形成沟谷、河谷。教材P40活动(上)1褶皱构造是沉积岩挤压变形而成的。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因为搬运介质、沉积物质和沉积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岩层。沉积岩的层理弯曲变

7、形后露出地面接受风吹、雨淋、日晒等因素的作用,其分层现象会更明显。2.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原因可能是水平挤压力。3.判断褶皱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从剖面上可根据岩层形态判断,向上隆起的是背斜,向下凹陷的是向斜。在此基础上背斜常成为山地,向斜成为谷地。4.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地。因此判别背斜和向斜不能简单地从形态上看,还应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看。教材P4041活动火山喷发往往形成火山地貌,地震往往造成地形断裂和错动。教材P41活动相同点:都通过侵蚀、搬运等作用改变地表形态,使地表不断趋向平坦。不同点:在不同的地区,其影响范围和强度不同。教材

8、P42活动(上)图220是海浪侵蚀作用产生的海蚀崖地形,海蚀作用主要表现在海浪对岩石的冲击、侵蚀和溶蚀。而图221是深居内陆干旱的荒漠景观,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图中的岩石形态是岩石受到含有大量沙粒的风的侵蚀所形成的孤立石柱。教材P42活动(下)1在梯田上进行耕作的方式更利于农业生产。因为梯田是相对平坦的地块,既利于耕、种、收等活动的进行,又能保土、保肥、保水。若在坡地上进行耕作,因坡度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农业生产趋向恶性循环。2填海造陆是人工完成侵蚀、搬运、沉积的过程,与河流进行的自然过程无异,但进行得更快更强。因此,填海造陆能把陆地削低,使海面缩小,陆

9、地扩大。第三节大气环境教材P43活动1随高度的上升,对流层的气温逐渐降低,平流层的气温则逐渐升高。2.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几乎都是在对流层中进行的。3.平流层的气温下低上高,空气难以对流,以平流运动为主,飞机飞行不会上下颠簸;平流层水汽和尘埃少,天气晴朗少变,能见度好,利于飞机飞行。教材P44活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吸收、散射和反射三种形式。吸收具有选择性,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光和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太阳辐射可见光部分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容易被散射;反射则无选择性,像反光镜一样把光线反射回宇宙空间。2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容易被空气分子所散射,空气越洁净,这种散射越明显,因此晴朗的天空多

10、呈现蔚蓝色。教材P45活动1月球上没有大气,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月球表面温度升得很高;夜间,月球表面辐射强烈,并直接散失到宇宙空间,月球表面温度骤降,所以温度变化剧烈。地球上有大气存在,白天,大气的反射、散射和选择性吸收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高;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被近地面大气吸收,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了地面,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从而减小了气温日较差。2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热量散失得多,致使地面温度低,所以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3人造烟幕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

11、射,减少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教材P47活动1由于塑料薄膜(或玻璃)的阻断作用,温室内的红外光长波辐射不能穿过塑料薄膜(或玻璃)与室外的大气进行交换,使大部分热量保留在室内,故温室内气温高于室外。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采取温室育秧或覆膜育秧。在地热能较丰富的地区,也可用地下热水育秧。3农民在冬季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是对气候条件的改造,在大棚内可提高温度和湿度,并进行人工通风等。教材P48活动1绘图略(用平滑曲线连接图中气温值为35.0的观测点,即为35.0 的等温线,连接气温值为35.5的观测点,即为35.5 的等温线)。2上海地区此时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12、城区高、四周低(或由城区向郊区递减)。造成的原因是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因而导致城区的气温高于郊区。3东南风偏北风教材P52活动(上)1左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气压带和风带都向北移;中间: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或秋分;右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气压带和风带都向南移。2如下图:教材P52活动(下)1在南北纬1020之间,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至北半球时,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北纬1020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南纬1020之间受信风带控制,干旱少雨。当

13、太阳直射点南移至南半球时,情况相反。这样在南北纬1020之间的大陆西部,因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干湿交替的热带草原气候。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至北半球时,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北纬304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南纬3040之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当太阳直射点南移至南半球时,情况相反。这样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中海气候。2.气压带分布成因气流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0附近热力原因上升湿热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下沉干热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

14、附近动力原因上升冷湿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下沉冷干风带分布风向对气候的影响北半球南半球低纬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热中纬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温湿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冷干教材P54活动1(1)甲图是1月,乙图是7月。因为甲图中欧亚大陆上为高压,说明陆地上的温度比海洋上的低,符合冬季的情况,北半球冬季的代表性月份是1月;乙图中欧亚大陆上为低压,说明陆地上的温度比海洋上的高,所以是7月。(2)甲图中东亚地区吹西北风,南亚地区吹东北风。因为东亚地处亚洲高压东部,南亚地处亚洲高压的南部,分别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北风和东北风。(3)乙图中东亚地区吹东南风,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太平洋指向欧亚大陆内部,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的。南亚地区吹西南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的。2(1)自上至下,自左至右依次为:。(2)略。教材P56活动1如下表所示:冷锋暖锋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降雨、大风、降温等天气现象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水汽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冷气团代替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好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