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921411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南城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据此可知,分封制A. 加强了西周中央集权制度B. 是典型殷人血缘政治的延续C. 是西周时期官僚体制的创新D. 利于通过地缘政治加强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突破了纯粹的血缘关系的界限,使分封制的主体实现了王族、功臣及先代贵族后代的有机结合,可见分封制有利于通过地缘政治加强统治,故选D。A项不符合史实;B项不符合材料;西周

2、是贵族政治,官僚体制尚未建立,排除C项。2.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制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这说朝汉初A. 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B. 经济政策摇摆不定C. 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D. 致富成为社会时尚【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这是为了稳定刚建立的汉政权;材料中“孝惠、高后时”“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即松弛了对商人的法律、赋税,“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说明汉统治者的政策促使汉的经济发展。综上分析

3、可知,汉初统治者的政策是以稳定与发展为要务的。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体现经济政策摇摆不定,排除;C项,重本抑末政策失败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致富成为社会时尚的结论,排除。3.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这段话主要阐明的是A. 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B. 法度严明利于统一C. 政治统一需要思想统一D. 大一统是历史规律【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新儒学主要是为君主专制服务。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4、,勿使并进。”体现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这一思想的统一是服务于政治统一的需要,C正确。材料中是实现思想的统一的措施,不是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思想的统一,与法度严明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中是通过思想的统一来实现政治的大一统,不是说大一统是历史规律,D项排除。4.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省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苏州庆历中2004501绍兴二十六年2000131531福州绍兴二十六年340062561淳熙十年15000622421A.

5、 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 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 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宋朝参加赴试人数、分配名额以及录取比例呈增长趋势,说明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A项正确。表格信息无法体现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而是强调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而是强调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排除C。材料强调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与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无关,排除D。点睛:本题属于表格信息型题目,关键是注意表格中的地区、赴试人数、分配名额以及录取比例等信息,解

6、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联系宋代科举制的相关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5.成书于明朝末年的温氏母训指出,“治生是要紧事”,“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并且认为“通文义的商贸”与“学孝弟(悌)的秀才”、“知稼稿的公子”的地位一样。这表明当时A. 家训重灌输封建伦理B.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C. 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加快D. 经商谋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 “通文义的商贸与学孝弟(悌)的秀才、知稼稿的公子的地位一样”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秩序受到冲击,商业和商人

7、的地位有所提高,表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传统抑商观念受到冲击,并未体现封建伦理的灌输;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传统抑商观念受到冲击,并未体现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加快;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温氏母训中的观点,不是社会共识。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明朝设立的内

8、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B. 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C. 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D. 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详解】“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说明明朝内阁制的设置属于公开行政,“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说明军机处的设立属于私密行政,C正确;内阁并不等于宰相,内阁制也不是对宰相制的继承,A错误;材料比较的是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不同,B错误;材料不是说明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D错误。7.汉字“丁”的变化如图所示: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A. 总体的趋势是由繁到简B. 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C. 已形成完整的文字

9、体系D. 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甲骨文中的状如竹丁、木楔;钉帽形状;金属质地”可知体现的是生产材料的不断变化,反映的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甲骨文中的丁字并不繁琐,A选项排除。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汉字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书法艺术,D选项排除。8.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B. 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C. 更好体现社会教化功能D. 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

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杂剧具有浓厚的世俗化、生活化的特征,更加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B项正确。材料强调元杂剧的产生是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而不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宴乐的需要,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教化功能,而是强调元杂剧的产生是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排除C。D项错误,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与元朝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科举制度被废除等史实不符,排除。9.明代泰州学派代表何心隐寡欲载:“寡欲,以尽性也。尽天之性以天乎人之性,而味乃嗜乎天下之味风味。而色,而声,而安佚,乃又偏于欲之多者之旷于恋色恋声,而苟安苟逸已乎?凡欲所欲,

11、而若有所节,节而和也,自不戾乎欲于欲之多也,非寡欲乎?”该观点A. 超越了程朱理学的范畴B. 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 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D. 表达了新兴阶级的诉求【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何心隐认为“寡欲”是一种自然人性论,反对程朱理学关于“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排除A,C项正确。何心隐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在当时不可能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何心隐代表新兴阶级,他也是儒家代表,而不是新兴阶级代表,排除D。10.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

12、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B. 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C. 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D. 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可知,明代后期我国科技重实用的特点,“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体现轻视理论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奇器图说的个例,无法体现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普及”,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外技术差距缩小,排除C;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中西科技的目标,排除D。11.姑苏志中说:“民居所聚谓之村,商贾所聚谓之镇。”下图显

13、示了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数量增加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万历年间中国市镇开始兴起B. 乾嘉年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 同光年间市镇发展得益于世界市场D. 明清时期中国市镇模式与西方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表“商贾所聚谓之镇”可以看出,清朝同光年间,商业、市镇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从而促进了同光年间市镇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太湖地区的市镇数量的增加,无法体现出中国市镇开始兴起于何时,故A项错误;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B项错误;中国市镇模式与西方不同,故D项错误。【点睛】“商贾所

14、聚谓之镇”是关键信息。12.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出现大危机,受王安石变法启发,时任美国农业部长的华莱士在美国建立常平仓制度稳定物价,设立商品信贷公司为农民提供农业贷款。以下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为其提供了借鉴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均输法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美国建立常平仓制度稳定物价,设立商品信贷公司为农民提供农业贷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指的是每当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给农民提供一定数量的贷款,收取一定的利息,符合题意。市易法指的是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符合题意,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募役法规定原本百姓按户等

15、轮流到州县当差役的方法,改为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与材料无关,错误,AB选项排除。均输法指的是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凡籴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与材料无关,错误,C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王安石变法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内部自救运动,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13.下图为瑞典商船“哥德堡”号。该船于18世纪中期曾作为瑞典东印度公司船队中最大的船,两次往返中国。当时该船能合法停靠的中国城市是A. 上海B. 天津C. 广州D. 宁波【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处通商,故瑞典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能合法停靠的中国城市是广州,故C正确;上海与宁波是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故AD排除;天津是1860年北京条约开埠通商,故B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