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教案(1课时)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906799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偶成教案(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偶成教案(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偶成教案(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偶成教案(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偶成教案(1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偶成教案(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偶成教案(1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序号 二教学班级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形式新授课 题名 称偶成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抒发的情感和蕴含的哲理。2.体会诗歌回环往复的结构特点。教学重点1.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抒发的情感和蕴含的哲理。2.体会诗歌回环往复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诗歌回环往复的结构特点。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补充介绍戴望舒前后期诗歌风格特点。课前准备学生回顾复习戴望舒的寻梦者,并预习课文;老师查阅资料备好课,制作课件,上传学案至空间。课外作业见课后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偶 成戴望舒中心句: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永远存在。抒情:对理想的热爱和执着之情。哲理:理想与现实、现状与想象、困境与美好的辩证关系

2、 第一节是主题结构回环往复 第二节是变奏理想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永恒的,只要条件成熟,它就会出现。教学感想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环节主 要 教 学 内 容教学手段与方式导入新授一提起诗人戴望舒,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雨巷,头脑中就会出现一个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形象,以至于人们称他为“雨巷诗人”。可以说,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那么,戴望舒的诗歌风格是否都是这样的呢?其实,他诗歌的风格前后是有差别的,早期他的作品多含蓄,喜用象征手法,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抒发人们内心的孤独、抑郁、伤感之情,如雨巷烦忧等;后来由于抗战爆发,戴望舒积极投身其中,并因从事革命活动而入狱,对社会的了解不断加深,对现实的

3、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作品的题材和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的来说,现实题材增多了,对社会的忧患意识变浓了,作品的理想性增强了,风格也显得硬朗许多,很多作品已显示出了超越个人情感的高层次内涵和蓬勃的生命力,如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而偶成一诗就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之一,有的甚至称其为“压卷之作”。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压卷之作偶成,看看他在偶然之中写成的诗歌是怎样的。1、 朗读诗歌,介绍背景偶成作于抗战最后的岁月(1945年5月31日),那一段黎明前黑暗的岁月,被无数的人默默地承受,慢慢地想起,又淡淡地吐出。当然,偶成不仅仅是那个时候的一首表达革命乐观精神的诗,这样太束缚了偶成的境界,它更是一首生命的赞

4、歌,是诗人历经磨难之后得到的大悟。2、 细读文本,理解内容1.诗中描写了哪些美好的事物(“好东西”)?它们的寓意是什么?消融的凝冰,灿烂的微笑,万物回灵,春日梦醒。寓意生命是顽强的,哪怕寒冷,哪怕坚冰。比较讲述学生朗读老师介绍背景问题驱动细读诗歌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环节主 要 教 学 内 容教学手段与方式2. 找出表达这首诗主题的关键句(或中心句),并说说作者是如何围绕它来结构全诗的。关键句: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第一节先做一个假设,“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由假设想象出凝冰解冻,笑容再现,世界明朗。第二节探讨原因,得出结论,美好的东西不会消失,结尾照应开头,春天来了,花儿自然开放。3.这

5、首诗既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哲理诗,你如何理解?(即抒发了什么感情,蕴含着什么哲理?)说它是抒情诗,因为它洋溢着一股温暖,充溢着一种美好,抒发的是对理想的热爱,和一种对理想的执着之情。说它是哲理诗,它确实道出了一种辩证的道理,将理想与现实,现状与想象,困境与美好的关系作了形象的理解。诗人告诉人们,美好的东西是永恒的,不会消失的。它们可能被掩埋,被封冻,但不会被消灭,只要时机来到,它就会像花儿一样重新绽放。三、深入品味,体会特点 1.全诗两小节、八行,从结构上看有什么特点?从结构上看,这首诗有着内在的回环往复,如同音乐中的旋律一样,它是一次极简单的变奏,第一节实际上就是主题,第二节只不过是第一节

6、的变奏,在于将第一节重申和深化。两节都在诉说一个道理,理想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永恒的,只要条件成熟,它就会出现。 2.这首诗虽然短小,但语言却极具表现力,请你就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内容,谈谈体会。第一节中,表达永恒以及时间相接的词语,比如“重到”的“重”说明不是一次,“古旧”,虽说时间可能很长,但终究挡不住春天的脚步。“再看见”“再听见”,与“重”一样,表示美好事物顽强出现的频率和规律。“迢遥”表示美好理想是人类永远的理想。找关键句理解主题进一步理解主题(讨论)点拨品味诗歌语言,谈体会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环节主 要 教 学 内 容教学手段与方式 小结 作业第2节 中最后两句,用比喻手法表现诗人对美好生命的歌颂和追求。这首偶成,诗人不经意间凌空而来的灵感冲动下笔成文,却也从侧面让我们瞥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纷繁落尽,正道沧桑,随着时光流转,这一个偶然转身,已经是另一番模样。只有静水流深,汩汩中流淌着生命的真谛,至今不息。 1.思考与练习1、2、3。 2.练习册相关练习。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