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导学案1使用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904677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虞美人》导学案1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虞美人》导学案1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虞美人》导学案1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虞美人》导学案1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虞美人》导学案1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虞美人》导学案1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虞美人》导学案1使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虞美人导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发展阶段和流派。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关于词的常识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词大多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阙”。 词按篇幅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温庭筠、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2、关于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

2、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二、关于作者及相关背景(知人论世)1、李煜,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其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 “日夕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亡国后,孤

3、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相传三年后,李煜在七夕之夜(也是其四十二岁生日)命歌妓唱此词,宋太宗闻之大怒,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也可说是他的绝命词。2、前人评价: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又是位多愁善感的词人,能够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痛楚,生动而细致入微地反映于词作之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

4、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三、披文入情,研习词句(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所学诗歌,思考“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5)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6

5、)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7)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8)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联系学过的诗词,举几个写愁的例子,试分析其写法。四、朗读品味,背诵此词五、拓展阅读,迁移训练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D以“水长

6、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参考答案】“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7、?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作为亡国之君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内心痛苦,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或者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明确: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东风即春风,“又

8、东风”点明他被俘到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感慨宇宙之永恒不变。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明确: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思念亲人的主题即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含义,其他诸如“梅”“莲”“柳”“长亭”等。)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明确:“只

9、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雕栏玉砌的“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之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明确: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之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明确: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之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前

10、面一唱三叹,最后一句达到高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作者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王国维说得好:“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也曾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

11、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例析以比喻写愁的诗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之重)李清照武陵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李煜将愁变成水,贺铸、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则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到了王实甫更把愁从船上卸下来装在车上。他们都是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感情化为具体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附】李煜故事之感性解读:一个细雨蒙

12、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色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2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

13、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附】深解其词及人生:作为词人的李煜,其悲剧遭遇与其说是由于他的昏庸,毋宁说是产生于一种封建伦理政教责任所导致的人生错位。李煜是个艺术上的全才,却是个政治上的庸才,他在位期间“好声色,不恤政事”,这种人生错位终至产生了他国破家亡的悲剧。因此确实是“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哀叹命运、感慨人事变迁无情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