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边城的爱情悲剧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21904407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边城的爱情悲剧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边城的爱情悲剧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边城的爱情悲剧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边城的爱情悲剧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边城的爱情悲剧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边城的爱情悲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边城的爱情悲剧(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边城的爱情悲剧薛向东内容摘要:边城以富有诗意的笔触描写了湘西边地农村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翠翠的爱情不受权势、名利、金钱等物欲的污染,她对爱情从朦胧认识、忧虑感受到执着追求,始终表现出一种纯朴和真诚,但在当时由于受民族心理缺陷和当事人主体意识微弱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她的爱情最终是个悲剧。宿命感和神秘感是这个爱情悲剧中的特点,善良和谦让的美德是这个爱情悲剧的动力,即便她是一个悲剧,却能让人们在悲剧中寻找善良的人性以及所表现出的无限凄美,引导我们去认识社会,振作起来,追求其中的真善美。关键词: 边城 翠翠 悲剧特点悲剧原因边城构筑的是一个田园牧歌式的诗意世界,一个充满着“ 爱”与美的王国。这里人民

2、憨厚、朴素、勤劳,几乎每个人都是善和美的化身。而就在这个几乎唯美的世界中,却演绎着一段爱情悲剧 翠翠的恋爱悲剧。留下翠翠孤独无望地等候着傩送的归来,使人不得不对纯情可爱的翠翠发出一种由衷的感叹,也叫人深思。正如鲁迅曾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指是那些合乎历史必然性的人类进步要求和美好品质,而毁灭是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遭受到挫折、牺牲。”翠翠的爱情悲剧充满着人类阴差阳错的神秘感和命运感在自然描绘中表现一种化外之境的生命形式。诗情画意中闪烁着边地原始神秘性和浓厚地方色彩,在山灵水秀、人性淳朴中散发着悠远的忧郁。老船夫的善良愿望却终于不能实现,小说安排他

3、女儿与军人私奔不能而喝水自尽,留下尚在襁褓中的外孙女的悲惨情节,已为全文渲染了悲剧气氛。随着情节不断向前发展,一位勤劳善良、有着至善至美心灵的老人形象树立在读者面前。他希望外孙女翠翠能有一个美好归宿的愿望,他与艰难生活抗争的意识,似乎自己完全没有什么过错,却招来了别人的误解,又似乎是命运的捉弄,阴差阳错,一次次的努力,都使事情朝着老船夫的愿望离得越来越远。一、翠翠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沈从文在边城中营造着爱与美的天地,潜心于表现“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的人生之常。从表面看,边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梦幻般的世外桃源图,其中的主人公们代表着完美的“人生形式”,然而似乎总有些完美还是不够吸引人的,应该有点遗憾

4、或是痛惜的感觉才会更加使人难忘。边城就是这样,它“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在这个美丽的故事里,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善良,可是善良并不代表完美。善良和纯朴的人性带给我们无限的感慨,感慨它们为什么没有带给翠翠美好的结局。这其中无不表达了作者本来的用意,用善良而不是批判来唤醒一个沉睡的民族。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极具神秘感的宿命论,还是一味只想让人幸福的母爱般的关怀,这些因素都在悄悄构建着一个沉默的悲剧,它没有什么嚎啕大哭,只是在一旁默默抽噎,可这种静默悲伤更能沁人心脾,让人久久不能忘怀。造成翠翠爱情悲剧的主要因素有客观偶然性因素、人物性格上的主观因素和社会现实的影响。(一)客观偶然性

5、因素边城处处散发着人们的质朴、善良、勤劳。一却都是那么和谐,人们从不会因个人私事而发生争吵。沈从文有意回避或冲淡了人为的对立和冲突,而是设计了很多偶然性的误会。他认为:“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不凑巧就是偶然,偶然即命运,沈从文说的就是一个命运问题。边城里隐含着人生命运的无常以及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例如,天保和傩送都爱上了翠翠,初次与傩送见面是在端午节的龙舟比赛上,因与爷爷走散而等候在岸边的翠翠碰上了捉到鸭子的傩送,傩送邀她到家里等爷爷,她误以为要她到有人唱歌的楼上去,心里觉得受了侮辱,便轻声骂了傩送。傩送不但没恼她,还打发伙计送翠翠回家。这件事“使翠翠沉

6、默了一个夜晚”,爱情的种子开始在少女的心里萌芽。两年后的端午节翠翠又与爷爷进城看龙船,她人长大了,而傩送一直在她心里隐现,鼓荡。按理说他们应该是男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可事与愿违,不巧的是,傩送的哥哥也爱上了美丽清纯的翠翠。但他们事先却都不知道对方心意,在没弄清翠翠爱谁时,老船夫见天保有意,便指出“马路”或“车路”的求爱方式让大老选。爽直的大老采取的是汉族成婚,有男女双方父母的家长通过托媒决定,即所谓的“车路。”天保虽然真心爱翠翠,但翠翠并不爱他,而翠翠早已钟情于二老,但矜持的她却未向任何人甚至爷爷吐露心声,老船夫好心办了坏事。在媒人杨马兵看来,翠翠的婚姻大事是掌握在老船夫手中的,可老船夫出

7、于对孙女的尊重与爱,也不想让她重蹈她母亲的覆辙,“他同时想起那个可怜的母亲过去的事情,心中有了一点隐痛,”不愿意包办孙女这场婚姻。当他征求翠翠意见时,翠翠又不好意思地选择逃避,“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菜抛到水中去”“痴着,忽地站运气,半簸箕豌豆便倾倒到水中去了。”“第二次被祖父询问到自己主张时,仍然心儿忡忡的跳着,把头低下不作理会,只顾用手去掐葱。”这使得老人手足无措,只好将大老两次托人提亲不置可否地搪塞过去。大老因此对老船夫产生了误会。反而怨恨老船夫说:“鬼知道那老的存心是要把孙女嫁给一个会唱歌的水手呢,还是预备规规矩矩地嫁个人!”而当大老打算走“马路”时(苗

8、族以唱情歌赢得爱情的自由恋爱方式),才知道弟弟也爱上了翠翠,于是两人准备公平竞争,为心爱的人唱情歌,但二老一开口,哥哥便知不是对手,因此抽身退出,在失望与愤慨中驾船外出而意外溺水身亡。爷爷在天保死后,摸清了孙女的心意后,又来撮合她和傩送的婚事,无奈,深爱着翠翠和哥哥的傩送对老船夫吞吞吐吐的行为十分反感,认为是他间接害死了大老,这种情绪也影响到他父亲身上,致使老船夫在他们那里碰了壁。顺顺不愿让间接害死大儿子的女孩子再来做二儿子的媳妇。而傩送既钟情于翠翠,可又得不到翠翠明确的爱意,唱情歌那晚,翠翠睡着了,翠翠有意听着时他却没来唱。后来两次见面翠翠都不好意思地逃掉了。加上父亲逼他娶团总的女儿,他只好

9、负气下桃源了。天保赌气出走,客死他乡,这本与翠翠无关,但顺顺却迷信的认为儿子的死就是翠翠造成的,翠翠是一个大克星,所以“船总性格虽异常豪爽,可不愿意间接地把第一个儿子弄死的女孩,又来作第二个儿子的媳妇。”正是这种心理缺陷,最终成为主宰人物命运的因子,这一美好人性的阴暗面,直接导致了翠翠与二老爱情的悲剧结局。这一系列的不巧致使老船夫的努力失败,在为翠翠的终身幸福上心力交瘁,使他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郁郁猝死。而在他死后,傩送走后,顺顺才承认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可悲剧已经酿成。作者所要表现的似乎是一个“谁也没有错”的悲剧,用老船夫的话来说:“谁也无罪过,只应由天去负责。”老船夫认为翠翠父母的悲剧就是

10、这样,而他也预感到翠翠母女二人共同的命运,然而这种不祥的预感果然一语成谶了。包括善良的杨马兵,他在年轻时对翠翠母亲唱了许多情歌,却得不到理会,但多年后他却成了这个孤雏唯一的靠山,唯一的信托。这岂不也是一种命运的安排?这种左右人类的无形力量从小说的背景故事一直延伸到翠翠的爱情故事中,尽管人物个个争取,个个心态美丽健康,但悲剧还是降临在了他们头上,这使作品笼罩上了一层无奈的命运感,流露出作者的无奈与叹息。他由此揭开了边城人生和谐的一面,让我们领悟到一种只应由“天”负责的爱的缺憾。正如他在作品中所言:“一切依旧,惟对于生活,却仿佛什么地方有了个看不见的缺口,始终无法填补起来。”(二)人物性格上的主观

11、因素人们都会有性格上的缺失,而正是这些缺失的暴露使得本应完美的爱情有了遗憾。翠翠过于含蓄内敛了,在祖孙之间、爱人之间,她都未能大胆倾心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她把自己的爱与希望,孤独与痛苦默默埋在心底,致使爷爷无法了解她的心意,而遭到他人误会。“翠翠”这个名字就预言了她这个人是活泼、单纯、可爱的姑娘,因在那独特的环境中孕育了她独特的性格,即“翠翠在风日里长大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养育了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写出她自然天真、乖巧、活泼、不染纤尘,也就为她命运悲

12、剧的发生埋下伏笔。她很明白自己心里爱的是谁,她耽于梦想,只将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化于梦中,在现实中却不敢行动,“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她痴痴地追寻、等待歌者。可是,这些等待有什么结果呢?这使她与爱无缘,无法打破传统的网,并在恋爱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她对傩送的爱情一直处于一个萌生与觉悟的阶段,如当她听说傩送在六百里外的青浪滩,她恍惚如梦地问爷爷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而她知道爷爷的船是不会去那里的,表示她的爱情意识已经完全觉醒。唯其心属傩送,在摆渡傩送时,见傩送正盯着自己看,她“便把脸背过去,

13、不声不响,捏着嘴,很自负提拉着那条横缆”,既不轻浮又不撒野,可看出她一方面对爱情的渴望,但当心爱的人站在自己面前,又有了羞涩感,不敢大胆的将爱情表白出来,说明她对爱情的自觉、自矜与自尊。致使她得不到幸福的人生。面对天保对自己的爱意,她没有作出决定而采取回避他的方式,最后通过爷爷来解决问题。可看出她性格当中有懦弱的一面,做事不果断。天保的离去致死,在她人生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船总顺顺逼儿子取王团总家的女儿时,她还是害羞,自己心爱的人欲娶别人,还不勇敢的站起来,向爱情发起挑战,这不仅仅是害羞,已经是软弱了。一直以来由爷爷安排着做事,不知道所谓幸福人生要自己争取、奋斗才行,在她的思想里好象一切都听

14、从天意。所谓天意弄人,所以到最后,她什么也没有。傩送最后承受不住人们的舆论,并把天保的死归与自己身上,以及父亲的逼婚而毅然离去,走了。翠翠的祖父也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伴随着白塔的坍塌而死去了。面对这样一系列悲惨事情的发生,她依旧不愿做爱情的叛逆者,坚持着傩送会回来,不愿离去,在渡口,一边接送四方客人,一边矢志不渝等心上人的归来。而“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个结局,我以为是作者的写作技巧了,或者如翠翠一样、如“边城一样,温情善良,不希望那个可怜的人儿太过残忍,也不想让读者太过失望和悲伤。”所以她去做了一件没有答案的事,并把时间用在了等待上,她对爱情的忠贞,换回的却是形单影只,

15、若她接受了船总家的要求,也不会使别人孤独,自己也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所以她性格中的矜持,以及保守的思想,还有强烈的自尊,使她把自己放不下,甘愿做一个孤零零的人,又重复着与母亲相似的悲剧。(三)社会现实的影响尽管沈从文不忍心让现实的丑与恶直接显露出来破坏美与善,也清醒地意识到了现代世界的喧嚣和威胁。面对被现代文明冲击瓦解下的湘西人情美,沈从文也表现出了深沉的焦虑和无奈。正是这种痛惜无奈的情绪使他将边城中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处理成一个悲剧,使读者在体味美的同时,引起对“美”的毁灭的深沉思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因此他笔下还是透露出了与“清越的牧歌声不谐和的现代杂音”。边城并非真正

16、的世外桃源,它也有了一定的“文明”,商业已在小城落脚,“现代”二字已到了湘西。这“不谐和的现代杂音”具体表现为“横在翠翠与傩送之间的那座碾坊”。在它的上面,凝聚了封建买卖婚姻的本质。它是财富的直接象征,“比雇十个长年还得力一些”。乡亲们关心的是傩送要“碾坊”还是“渡船”,“他又不是傻小二,不要碾坊,要渡船吗?”正是这样一种世俗价值观逼视着傩送翠翠的爱情自主权。在象征财富的碾坊与象征清贫的渡船的角逐中,慷慨洒脱,乐善好施的顺顺的内心天平明显倾向碾坊一边,所以他没征得傩送意见就欣然应允了团总的婚事。傩送远下桃源也是在和他吵了一架之后赌气出走的。可见,在义利的取舍上,他也绝非完全舍利而取义,现实中的门当户对观念在他心中也很牢固,他在牌桌上回答老船夫问话时那种轻慢的态度与口吻,固然有他埋怨老船夫的一面,然而从老船夫在他面前表现出的自卑不安,欲言又止上,都从更深层面上反映出他们之间由于社会地位的悬殊造成的隔阂。顺顺受人推崇,不光是他德高望重,更是由于他有超过一般人的财富所获得的社会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