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展及启示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21904315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展及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展及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展及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展及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展及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展及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展及启示(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展及启示王昶 周登 2012-12-18 10:12:55来源: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第3期摘要:半个多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本文首先回顾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演变历程,然后系统地介绍和阐述了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方法、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企业社会表现与企业绩效等方面;最后,本文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整合模型,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演变,概念定义,评价方法,企业绩效一、引 言自1953年

2、哈佛研究者Howard Bowen提出“商人的社会责任”概念而来,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争议。即使到了70年代末,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还依然被商业界嘲笑为一个笑话和一个矛盾(Lydenberg,2005)。直到90年代末,CSR的思想才被政府、公司、非政府组织及个人消费者普遍认可。目前,接近90%的财富500强企业不仅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其组织目标的基本要素,还每年公开披露公司CSR履行情况,并积极推动全球性企业社会责任运动(Boli和Hartsuiker,2001)。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相对滞后,直到2006年

3、被视为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元年。企业社会责任现已成为学术期刊、报纸,甚至人们日常谈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热门术语之一。综观国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文献,目前国外研究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SR的概念与维度、CSR的评价方法、CSR的影响因素以及CSR与企业绩效等几个方面,本文将对此进行评价。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50-60年代:CSR概念提出阶段多数研究者认为,Bowen(1953)是真正第一次尝试将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理论化。Bowen的商人的社会责任认为,商人的社会责任是指按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有关政策靠拢,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理想的具体行动的义务1。然而在奉

4、行股东利益到上的时代,Friedman(1962)提出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CSR是威胁到自由企业社会基础的破坏性学说。在而后的二十年中,就企业是否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界展开了很多讨论,如Fitch(1976),Murry(1962)对于Bowen提出的CSR的内容和过程进行了补充和发展,而Levitt(1958)则对Bowen文章中的基本假设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等。这一时期的研究更多侧重从企业伦理视角探讨商人或企业要不要社会责任,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Keith Davis,1960;Eells和Walton,1961;McGuire,1963)。(二)20世纪70年

5、代:自身利益框架阶段“自利”理论框架出现在20世纪60至70年代,研究者们研究的视角开始转向探讨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Wallich和McGowan(1970)在企业社会政策的一种新解释一文中指出,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与其社会表现相一致;同时指出,在没有证明CSR和股东利益相一致的情况下,CSR的争论会持续下去2。这一时期研究者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不与企业根本利益相冲突,健康的外部环境有助于公司和股东长远的利益(Davis,1973;Ackerman,1973;Moyer,1974;Fitch,1976;Murray,1976;Elkins,1977;Keim,19

6、78)。但确切的说,“自利”模型只是新的理念,它并没能在“社会与企业的经济利益”之间构建出清晰、具体的理论框架。(三)20世纪70年代末期-90年代中期:企业社会表现框架这一时期,Preston(1975)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取决于社会政策,CSR的范围比法律法规要广,但比广泛的社会问题要窄;同时认为,企业与社会之间仍缺少普遍接受的一个理论范式,CSR的具体内容和过程也不够明确3。为此,Carroll(1979)开创性地提出了CSP四层次模型,即CSR应该包括社会所希望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4。随后,Wartick和Cochran(1985)对Carroll(1979)模

7、型的重要补充,提出CSP应该包括社会责任的原则、社会响应的过程和相应的政策这三个方面的内容5。Wood(1991)更是将相关的经济理论与CSR向结合,提出了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模型。在这一时期,研究者们试图通过构建企业社会表现模型,界定CSR的内容,并尝试把原来相对独立的公司社会责任和公司战略响应整合在一起。但这些模型仍然难以测量和实证检验6。(四)20世纪90年代:利益相关者框架阶段20世纪80年代战略管理领域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为CSR的测量和检验打开了方便之门。1984年,Freeman系统提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在这一框架下,社会利益与经济目标的区别不再重要,因为核心问题转变为企业

8、的生存问题。而企业的生存不仅受股东影响,还受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7。1995年,Clarkson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到CSR的研究中,着重指出只有准确区分利益相关者问题和社会问题,才能更有效地分析和评估企业的社会绩效8。Wood和Jones(1995)指出,利益相关者才是对“公司应该为谁承担责任”问题的最好回答。原来泛泛而谈的公司社会责任现在可以通过它与相关利益者的关系得到明确,从而可以通过对相关利益者利益的衡量来判定公司社会责任的表现9。此后,Jones(1995)、Berman(1999)等人开始尝试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来构建CSR模型;Rowley(1997)还进一步结合社会网络理论,提

9、出一种基于网络关系的CSR模型,以此来预测对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及企业的反应。Lee(2008)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对“股东至上”原则的修正,现已成为研究企业与社会关系的核心理论10。(五)21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框架本世纪以来,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解决了CSR测量的问题。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测量与检验成为研究者们讨论的中心议题。此外,也有研究者尝试探讨CSR与资本市场的反应(Richardson,1999)、竞争优势(Porter和Kramer,2006)、消费者反应以及对优秀员工吸引力(Laszlo,2003;Schuler和Cording,2006)

10、等问题。在实践中,随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概念进一步融合,CSR概念中包含了对股东的经济责任,而企业绩效进一步扩展到包括非财务绩效的内容。企业社会责任已被视为改善企业业绩底线的战略性资源,有利于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Porter和Krammer,2002;McWilliams和Siegel,2001;McWilliams,2006)。企业社会责任逐渐被纳入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三、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及维度尽管近年来有关CSR的维度和相关概念依然层出不穷(Swanson,1995;Wood,1991;Rowley和Berman,2000),但它们的基础和核心是一致的,即企业履行CSR是一个核心的

11、商业原则,企业不仅具有经济和法律的义务,而且还有承担超出这些义务之外对社会的责任(Bowen,1953;McGuire,1963:Sethi,1975)。纵观国外CSR的定义,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层次责任观(Levels of Responsibility Theory)。Catroll(1979)认为,CSR是整个社会希望企业履行义务的总和,并提出了一个被学术界广泛采用的CSR四维模型,即CSR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等四个抽象的范畴,并可以看成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其中经济责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1997年,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斯顿(John Elkington

12、)提出了三重底线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经济责任也就是传统的企业责任,主要体现为提高利润、纳税责任和对股东投资者的分红;环境责任就是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就是对于社会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企业在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时必须履行上述三个领域的责任。第二,社会契约观(Integrative Social Contracts)。这种观点认为企业自成立起便与社会之间形成了契约,既包括法律契约,也包括那些隐性契约,以此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契约包含着一个社会固有的假定和期望,规定了企业有义务遵守其与社会达成的契约,为社会和经济的改善尽自己的义务(李淑英,2007)

13、。Wartick和Cochran(1985)认为CSP是指在企业社会责任原则、社会反应过程和社会政策相互联系下解决社会问题的结果5;Wood(1991)指出CSP包括商业组织在社会责任原则、社会反应过程、政策、方案以及可观察到的产出各自的特征所关系到的公司的社会关系6;第三,利益相关者观(Stakeholder Theory)。Clarkson(1995)认为CSP就是企业管理和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股东、客户、供应商等)的能力。欧盟把社会责任定义为“公司在自愿的基础上把对社会和环境的关切整合到它们的经营运作以及它们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8。世界银行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

14、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与此同时,研究者们提出并检验了一些与CSR相关的维度。ErnstErnst(1978)对财富500强披露出的社会责任进行跟踪研究,归纳出CSR的六大范围:环境(污染控制、产品改进、环境治理、废旧物回收)、机会平等(种族、妇女、弱势群体、地区平等)、员工(安全与健康、培训、个人咨询)、社会(公益活动、健康、教育与文化)、产品(安全、质量)以及其他(股东、信息公开等)11。Isabelle等(2002)通过对美国和欧洲国家CSR调研,得到了CSR的11个维度:社会:艺术与文化建设、赞助教育、提高全民生活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顾客:产

15、品服务质量和安全;员工:平等的机会、健康和安全;股东:创造利润承诺、信息公开、公司治理;供应商:机会公平12。 Subroto(2003)列出的企业应该承担相应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顾客、商业伙伴(供应商和竞争者)、社区、环境、股东等13。Jarues(2003)指出了企业对各个利益相关者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认为企业应该对顾客、股东、员工、社区、供应商以及竞争者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14。四、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方法企业社会责任的测量与评价在实证研究中至关重要,不少研究者在这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设计了一些比较适用的方法,主要有5种方法(如表1):年报内容分析法:这种方法一般先搜寻企业年报披

16、露等公开资料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然后对信息归类,用这些量化的社会活动信息作进一步研究;污染指数的测量法(如TRI):TRI指标主要是政府部门与特殊兴趣团体用来评价环境问题的指标,包括水、空气、垃圾场、危险废物的处理等环境问题;问卷调查法:这种方法先把模型各维度直接操作化,对每个维度都设计一系列测量题项,编制成测量工具,然后通过调查问卷来调查答卷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各个题项的感知,最后根据各题项的得分及维度得分来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声誉指数法:这种方法由业内资深人士用声誉指标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部分或全部。应用最广泛有1972年版的Moskowitz指标和1992年版的财富杂志声誉指标。专业机构数据库:这种方法是指使用专业评估机构建立的企业社会责任数据库进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