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座谈发言精选

上传人:c**** 文档编号:121904001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座谈发言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座谈发言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座谈发言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座谈发言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座谈发言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座谈发言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座谈发言精选(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座谈发言精选(5篇)第一篇 深化产教融合 助推产业纵深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产业技术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我省入选全国首批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当前,我省产教融合仍存在政策约束力不足、实施性措施不明、服务平台效度不显等问题,亟需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完善政策法律引领、丰富相关服务平台,以助推产业纵深发展。 优化人才供给,树立

2、目标导向,构建多链条有机衔接新格局 解决人才供需矛盾,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出发点,也是破解产业纵深发展难点的迫切需要。应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牵引,持续推进高校开放办学,为加快构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方面,应突出企业主体,开展校企互聘,全力促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往往存在系统性设计不足、长效机制缺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及资源不完备等问题。应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坚持“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将行业体系、企业人才引用标准融入高校管理育人之中,支持企业以评估促建、合作办学等方式参与高校专业规划、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践。加强“双师

3、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选派教师到企业培训实习、顶岗挂职,选聘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企业人才入校兼职,参与学生培养全过程。 另一方面,应明确育人导向,扩建孵化载体,全面营造高校创新创业氛围。一些高校培养技能型人才还存在与企业需求、产业发展、行业实情脱节等问题,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应进一步鼓励高校依托优势学科,围绕我省重点支柱产业,以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特色鲜明、创新成果突出、产业匹配度高的创新创业中心和孵化基地,联合打造区域产业应用型学院、学科、专业,促进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完善政策引领,加快科研转化,确保产教融

4、合精准助力产业发展 完善产教融合相关政策,应着力消除校企合作阻力,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一方面,应加快落实落细实施方案,强化产业和教育系统的政策牵引。实施方案试点城市应全面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资,细化教育可适用的土地、资金等优惠政策,形成详细清单向全社会发布。对已初步建设培育、认证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财政、信用等方面的激励举措。在政策执行层面,应着力解决政府、高校热,企业反应平平的问题。同时从顶层设计上为校企融合、合作搭建桥梁。 另一方面,高校应建立长效机制,将产教融合纳入学校的长期规划及纲领性文件。要探索教育高水平发展规律,制定适合高校实情的产教融合发展

5、规划和具体目标。对先行先试、成效明显的高校应在建设项目投资、学位点及学科设置方面予以支持,行政主管部门要善于引导多方力量共建共管,打消院校和企业的对接疑惑。 搭建服务平台,催化产业变革,加速建设高校创新驱动策源地 深化产教融合,实现高校与企业在资源利用、人才管理、技术发展等方面全方位实质性深度对接,需要建立和优化一批平台载体作为支撑,以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催化”产业技术变革。 一方面,应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园区。鼓励地方政府、高校、企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共建产教融合科技产业园、文化产业园、智能产业园创新平台。促使企业重视基础研究、底层研发,从输出劳动力、粗加工

6、向输出商业模式、科技发展模式、文化创新模式迈进,实现“智造”“湖湘品牌”升级。在芯片、关键基础材料、高端设备仪器、航空航天技术等精加工生产线与智能制造等领域,尤其要加大“高校+企业”联合创新力度。 另一方面,应鼓励运用智媒体、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建设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服务平台。构建吸引各类资源向湖湘本土聚集机制,着力突破区域、环境、资金等现实约束,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应立足产业优势,逐步完善平台立体服务体系,为高校办学体制、教育管理改革赋能。要加快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我省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助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显著提升产业效益,为富饶美丽幸福新建设提

7、供强大动力。 第二篇 共生共荣,谋求产教融合突破性发展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新时代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根本遵循。 随着“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我省先进新兴产业链不断加速发展,急需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与此同时,作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区域,加强深度产教融合迫在眉睫。2019年出台的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

8、见提出按照统筹协调、因地制宜、校企协同等原则不断深化产教融合,计划到2025年基本形成区域产业和教育共生共荣发展格局。鉴于此,我省应着力谋求产教融合突破性发展。 举措突破:全面凸显产教融合中企业的特有功效。 高校与企业是产教融合的一体两翼,在以往的产教融合模式中,企业所取得的最终盈利并不明确,其参与积极性受到影响。要深化产教融合,必须更加重视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第一,转导向。产教融合应廓清市场发展趋势、对接特色、以省内高新产业园区需求为主导;第二,优队伍。引企入教,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推行“名师学徒式”培育模式;第三,重实训。突出应用环节实践,落实顶岗实践机制,打造“毕业即可

9、就业”人才,直接为企业、行业、产业输送新鲜“血液”;第四,促攻坚。除提升知名大型企业参与度外,产教融合还应注重对接中微型企业,拥抱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落后地区产业智能化转型。 衔接突破:全面促进产教融合“四链”有机衔接。 产教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综合了政府、社会、高校、行业、企业等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必须全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第一,对准教育链,形成有效的专业教育供给。实现产教资源要素的互相转化,完善教育要素、创新要素、生产要素之间的双向转化机制;第二,对应人才链,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目前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有7300多家,极度

10、渴求人才。应汇聚多方教学资源,建立人才整合平台,健全高校“工学结合”的灵活学习制度,突出人才培养的跨界整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引进、培育并且留住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第三,对接产业链,精准契合需求。紧扣我省20条重点产业链,推动高校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精准对接;第四,对好创新链,构建创新驱动对接框架。合作组建产学研综合体、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制订成果转化方案,形成技术技能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系统。 质量突破:全面推进高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高校应认识到伴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教融合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先选择。针对一些高校产

11、教融合培养人才质量不高问题,可做如下提质改革: 一是打造产教融合“升级版”:刷新观念、促进教改以凸显应用型特质。健康的产教融合生态链是高校、企业、社会和政府等主体彼此有机联系、深度融合并相互作用。不可简单地将产教融合等同于校企合作,高校要深化应用型教学改革,加强应用型学科与科研供给之间的精准对接;二是建造产教融合“强化版”:夯实相关制度保障。各高校应完善学校章程,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与产教融合发展相适应的体制,完善产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督查体系,构建企业职工、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实践制度;三是锻造产教融合“创新版”:优化平台与机制建设。重点推进省内已有教育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规划,支持

12、各市州因地制宜搭建教育科技产业园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制度改革,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园区。 第三篇 提高产教融合“四度” 优化家政服务人才供给 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二胎政策全面实施,家政服务需求急剧增长。老龄人口和儿童人口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家政服务需求更为旺盛。 近年来,家政服务业稳步发展,但有效供给仍然不足,高端管理人才空缺、专业技能人才急缺、一线服务人才紧缺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瓶颈。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质量革命”、优化人才供给,是推进家政服务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行业企业应联动发力,通过提升从业人员认同度、提

13、高人才培养适切度、扩大高校企业参与度、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度,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提升从业人员认同度,解决“两冷两热”难题。 目前,家政服务人才供需面临“高校培养冷、社会需求热”“招生冷、就业热”问题。仅女子学院一所本科院校开设家政学专业,三届毕业生就业率100%,但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率只有45%。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乃至全社会对家政服务业的认识不深、职业认同不高。 鉴于此,一方面,应深化校企合作,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情怀、职业认同、职业荣誉贯穿产教融合全过程。通过引入先进行业文化、开展“三下乡”、敬老扶幼等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教育,提升其对家

14、政服务职业的认同度、使命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切实改善家政服务人员从业环境、提高从业人员社会地位;大力宣传家政服务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支持政策,助推扩大家政服务人才培养规模。 提高人才培养适切度,破除供需“两张皮”矛盾。 针对家政服务人才培养供给结构不优、质量与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的现实问题,应通过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提高人才培养适切度。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根据产业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目录,增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 二是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探索“订单培养”模式;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鼓励

15、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联合高校、企业共同研制家政服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深入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引导学生提高就业创业本领。 三是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高校采用特聘、全职外聘、兼职聘用等方式,引进企业技术、管理人才到校任教;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 扩大高校、企业参与度,构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支持人才培养等配套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应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一是政府引导推动。建立区域性家政服务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校企需求精准对接;将家政服务业列为产教融合重

16、点领域,在项目立项、资金安排等方面优先支持;落实组合投融资和财政政策激励,鼓励企业参与举办家政服务类职业教育。 二是企业积极主动。行业企业应从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战略高度,重视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紧密对接。 三是高校能动善动。高校应进一步强化应用型办学,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通过共建产业学院等,推动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文化等全方位融合。 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度,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当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家政电商、“互联网+家政”“互联网+养老”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日益成为家政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因此,必须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度,加快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应通过设立家政服务产业教育研究项目,推动校企协同创新。鼓励高校促进家政养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