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课时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903783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课时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课时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3课时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3课时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3课时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课时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课时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导学案 编 写: 校 审: 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左传的知识。2、背诵课文,并学习本文说话的技巧。3、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习重点】目标2、3【学习难点】目标3【学法指导】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导学问题】(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 所作,因为 和 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被称作“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亦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它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

2、记叙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 2、写作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补充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晋国

3、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注: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基础过关】3、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因人之力而敝之 (3)且贰于楚也 (4)既东封郑 (5)夜缒而出(6)与郑人盟(7)越国以鄙远(8)阙秦以利晋(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通假字无能为也

4、已。共其乏困何厌之有?秦伯说失其所与,不知5、仔细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秦师撤退( )6、秦晋为何围郑?(用原文回答)开篇交待这些有何作用?7、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辞”后“许”,有什么作用? 8、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使秦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战国策东周【目标达成检测】(第一课时) 【基础过关】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秦军汜()南 佚()之狐 夜缒(C)而出 B.越国以鄙()远 君之薄()也 共()其乏困 C.朝济()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 失其所与()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C.共(供给)其乏困 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 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 B. 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 唯君图之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5、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

6、过也 C. 邻之厚,君之薄也 D. 何陋之有【能力提升】6、翻译下列句子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矣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战国策东周【目标达成检测】(第一课时) 【基础过关】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秦军汜()南 佚()之狐 夜缒(C)而出 B.越国以鄙()远 君之薄()也 共()其乏困 C.朝济()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 失其所与()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用绳

7、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C.共(供给)其乏困 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 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 B. 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 唯君图之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5、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过也 C. 邻之厚,君之薄也 D. 何陋之有【能力提升】6、翻译下列句子 (1)以其无

8、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矣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并学习本文说话的技巧。2、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习重点】目标2、3【学习难点】目标3【学法指导】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导学问题】【基础过关】1、古今异义行李之往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亦去之 共其乏困2、文言句式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夫晋,何厌之有?是寡人之过也3、晋文公为何不愿攻秦?(用原文语句回答) 【能力提升】4、烛之武的说辞分哪几层?用哪些理由说服了秦伯?(用原文语句回答并作分

9、析) (可以看出烛之武的一番说词都是围绕一个“利”展开,好象处处为秦着想,其实呢,完全是为了保存郑,秦晋联盟也有损害,这就是“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5、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结合原文语句分析这一艺术形象。6、小结: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全文处处注意伏笔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繁简得当,有始有终,层次井然,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背诵课

10、文,并学习本文说话的技巧。2、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习重点】目标2、3【学习难点】目标3【学法指导】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导学问题】【基础过关】1、古今异义行李之往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亦去之 共其乏困2、文言句式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夫晋,何厌之有?是寡人之过也3、晋文公为何不愿攻秦?(用原文语句回答) 【能力提升】4、烛之武的说辞分哪几层?用哪些理由说服了秦伯?(用原文语句回答并作分析) (可以看出烛之武的一番说词都是围绕一个“利”展开,好象处处为秦着想,其实呢,完全是为了保存郑,秦晋联盟也有损害,这就是“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5、烛

11、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结合原文语句分析这一艺术形象。6、小结: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全文处处注意伏笔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繁简得当,有始有终,层次井然,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第三课时(测验)【基础过关】1.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12、之,乃还(撤走) 2.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B. 夜缒而出 (在夜里)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 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3.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4.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能力提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子产为政,完成1115题。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