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902606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通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通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南通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南通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通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通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一、 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国内博物馆,连接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涵养着中国人最根本的自信。近年来,深谙这个道理的博物馆人,在馆藏文物上做文章,不仅推出了一系列观众 的活动,还将文物与百姓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一方面给博物馆增加了营收,另一方面也满足了群众 的文化需求、提升了观众的文化素养。这种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 。A.喜笑颜开 与日俱增 底蕴B.喜闻乐见 与时俱进 底

2、蕴C.喜闻乐见 与日俱增 底气D.喜笑颜开 与时俱进 底气1.(3分)C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那样高大茂密, , , , , , 。而这绿底子上又不时钻出一束束金色的柴胡和白绒绒的香茅草,远望金银相错,如繁星在空。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它细密而柔软不见黄沙不见土伏在地上如毯如毡也不像内蒙古的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A. B. C. D.2.(3分)A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晚妆才罢,她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出落得更精神了。B

3、.那整个的房间像暗黄的画框,把窗外的海景镶成一幅大画。那酽酽的、滟滟的海涛,直溅到窗帘上,把帘子的边缘都染蓝了。C.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着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密织成网。D昆明气候好,秋来无萧瑟,经过了雨季,草木都极旺盛。波斯菊开犹未尽,绮丽如昔;美人蕉结了籽,远看一片鲜红。3.(3分)D4.阅读下图,对“人工智能产业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技术支撑层、基础应用层和方案集成层三个层次。B.关键硬件和算法模型为人工智能产业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层面的支撑。C.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与人工智能联系最紧密

4、。D.智慧家电、智慧工业是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顶端产品,属于方案集成层。4.(3分)C二、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方舟传戴名世方舟,字百川,江南桐城人。迁江宁府,入上元县学为诸生,受业于其父逸巢先生。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当舟之世,天下文章靡矣,舟独扫除时习而取法于古,深思自得,无所依傍,自成一家之言,由是舟之文章名天下。舟与其弟苞皆好学,日闭户,谢绝人事,相与穷天人性命之故、古今治乱之源、义利邪正之辨,用以立身行己,而以其绪余著之于文,互相质正,有一字之未安,不敢以示世,意度波澜,各有其造极,人比之眉山苏氏兄弟云

5、。舟天性醇笃,孝于其亲,既长,不异孺慕。逸巢先生尝曰:“吾体未痛,二子已觉之;吾心未动,二子已知之。”其先意承志如此。舟厌时俗龌龊,以名节自砥砺,谨法度,慎交游,而留意经世之学。平生所为经画区处,悉中肯綮。而性恬淡,不慕富贵。其所与友善,如高淳张自超,江宁龚缨,同县戴名世、刘捷数人。而金陵风物甚美,花草妍丽,城之西北尤多园林之胜,尝曰:“吾读书之暇,与此数人者挈榼而往,尽醉而归,以此终吾世足矣。”舟少有呕血之疾,壬未游京师,疾复作,寻归,逾二年卒,年三十七。舟临卒时,自取其文稿烧之,今行世者仅六十余篇。百川尝谓余曰:“天之生君子即有小人,亦犹父母之生子有才亦有不才也。父母即恶其子之不才,而有人

6、焉为之掩匿覆盖,其心必喜;有人焉数其恶而暴其状无纤悉之遗焉,在父母之心必有甚怒而不乐者。天之于小人也亦然,吾与子所刺讥悉中小人之疾,欲天之喜而勿怒,得乎?余之困甚于百川,而百川且不永其年以卒,然则百川所言,其果信而非激者矣! (选自南山集)方舟,字百川,江南桐城人。后移居江宁府,进上元县的学校做生员,跟随他的父亲逸巢先生学习。十四五岁的时候,完全通晓六经诸史及百家的典籍。融会贯通,阐发经典写成颇有道理的文章,穷究讲明精微深奥之义,务必阐明为什么是这样的缘故。在方舟那个时代,天下的文章都很华丽,唯独方舟廓清当时的风气,效法古文,深入思考,自有收获,不模仿他人,自成独特的见解,因此方舟的文章名满天

7、下。方舟和他的弟弟方苞都很热爱学习,每天关着门,拒绝世俗之事/交际应酬,两人一起探究天人性命的学说、古今安定混乱的根本、义利邪正的区别,用来自立行事,而把其余的思想写在文章中,互相辨明,如果有一个字没有妥帖也不敢拿出来给世人看,文章的构思都达到最高的境界,人们把他们和眉山的苏轼兄弟相媲美。方舟天性敦厚诚笃,对他的父母很孝顺,等到长大了,也是一个和儿时一样是个忠孝之人,逸巢先生曾经说,我身体还没有痛,我的两个儿子已经发觉了,我的心还没有想法,两个儿子已经知道我的心意了,他们便是像这样,迎合我的心意做事。方舟讨厌丑恶卑鄙的时俗,坚守名誉节操来自我勉励,严守法度,谨慎交朋友,并且关注治国利民的学问。

8、平生所经营筹划安排的事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方舟生性淡薄,不向往富贵。他所亲近友好的人如高淳张自超,江宁龚缨,同县的戴名世、刘捷这几个人。金陵的风景十分的美好,花草美丽,金陵城的西北尤其有很多的园林美景,方舟曾经说我读书的闲暇时刻,和这几个人,拿着盛酒的器皿前往,都喝醉了才回来,以此终了一生,我也很满足了。方舟年少时有吐血之病,壬未年游历京城,疾病复发,不久回到故乡,两年后就去世了,年仅37岁。方舟临去世前,自己拿出他的文稿,烧掉了,现在,流行在世的只有六十多篇。方百川曾经对我说:“上天让天下有君子,也就会有小人,就像父母生孩子,有有才的也有不成才的。父母即使因自己的孩子不成器而羞愧,但是,有人

9、为他遮掩,他们的心中一定是很高兴的;若有人数落责备他们的孩子的丑恶而把他们孩子的丑恶行为毫无遗漏地揭露出来,在父母心中,一定很愤怒而不快乐。上天对于小人也这样,我和你所嘲讽指责的全都切中小人的缺点(毛病),希望上天高兴而不发怒,能做到吗?”我比百川还困厄,百川尚且不能活的长久而去世了,这样的吗话,那么百川所说的,恐怕确实是真的,而非愤激之语了!方舟传戴名世方舟,字百川,江南桐城人。迁江宁府,入上元县学为诸生,受业于其父逸巢先生。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当舟之世,天下文章靡矣,舟独扫除时习而取法于古,深思自得,无所依傍,自成一家之言

10、,由是舟之文章名天下。舟与其弟苞皆好学,日闭户,谢绝人事,相与穷天人性命之故、古今治乱之源、义利邪正之辨,用以立身行己,而以其绪余著之于文,互相质正,有一字之未安,不敢以示世,意度波澜,各有其造极,人比之眉山苏氏兄弟云。舟天性醇笃,孝于其亲,既长,不异孺慕。逸巢先生尝曰:“吾体未痛,二子已觉之;吾心未动,二子已知之。”其先意承志如此。舟厌时俗龌龊,以名节自砥砺,谨法度,慎交游,而留意经世之学。平生所为经画区处,悉中肯綮。而性恬淡,不慕富贵。其所与友善,如高淳张自超,江宁龚缨,同县戴名世、刘捷数人。而金陵风物甚美,花草妍丽,城之西北尤多园林之胜,尝曰:“吾读书之暇,与此数人者挈榼而往,尽醉而归,

11、以此终吾世足矣。”舟少有呕血之疾,壬未游京师,疾复作,寻归,逾二年卒,年三十七。舟临卒时,自取其文稿烧之,今行世者仅六十余篇。百川尝谓余曰:“天之生君子即有小人,亦犹父母之生子有才亦有不才也。父母即恶其子之不才,而有人焉为之掩匿覆盖,其心必喜;有人焉数其恶而暴其状无纤悉之遗焉,在父母之心必有甚怒而不乐者。天之于小人也亦然,吾与子所刺讥悉中小人之疾,欲天之喜而勿怒,得乎?余之困甚于百川,而百川且不永其年以卒,然则百川所言,其果信而非激者矣!(选自南山集)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文章靡矣 靡:华丽B.古今治乱之源 治:治理C.平生所为经画区处 画:谋划D.其果信而非激

12、者矣 信:真实5.(3分)B(治:太平。)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舟勤奋好学,年少时精通经史及百家之书,并虚心学习时人的创作风格,深思自得,写出有独特见解的文章。B.方舟性情淳厚,尊奉孝道,长大以后还像孩子一样依恋亲人。他的父亲曾说方舟与他弟弟都能预知自己的想法。C.方舟注重名声节操,性格恬淡,不慕荣华富贵,读书之余和几个朋友尽享愉悦的生活,希望能像这样终其一生。D.方舟身体虚弱,患有呕血的疾病,壬未年在京师游历时因疾病复发回到故乡,两年后就去世了,年仅三十七岁。6.(3分)A(“虚心学习时人的创作风格”错。)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3、)(1)舟厌时俗龌龊,以名节自砥砺,谨法度,慎交游,而留意经世之学。(5分)(5分)方舟讨厌卑鄙,恶劣的时俗,用(坚守)名节勉励自己,重视行为规范,慎重地与朋友交往,关注治理世事的学问。评分建议:每小句1分,语意通顺即可(2)天之于小人也亦然,吾与子所刺讥悉中小人之疾,欲天之喜而勿怒,得乎?(5分)(5分)上天对于小人也是这样,我和你讽刺、指责的事都击中(或“符合”)了小人的毛病,想让上天高兴而不发怒,能够(做到)吗?评分建议:“然”、“刺讥”、“疾”、“得”,语意通顺,各1分。8.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方舟临终焚毁自己文稿的原因。(4分)8.(4分)治学严谨;性情淡泊;文章多讥讽。评分建议:每

14、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三、 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新居苏轼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旧居无一席,逐客犹遭屏。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数朝风雨凉,畦菊发新颖。俯仰可卒岁,何必谋二顷。【注】这首诗写于元符元年(1098年)。苏轼被贬海南儋州时寄居在官舍,后被使臣逐出,在友人相助下构筑新居。永:深。二顷:即二顷田,诗中指供温饱的田产。9.这首诗的前八句写出了“新居”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环境清幽,设施简陋,空间狭小,地处偏僻。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10.诗歌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5、6分)通过“风雨凉”菊发新颖”,表达诗人对新居环境的喜爱和对新居的满足之情;“数朝风雨凉”,又暗指遗遇人生、政治的风雨,表达诗人对当时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处境艰难的感慨;“菊“又表达诗人对不合流俗的高洁品质的追求;“何必谋二顷”表达诗人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情怀。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乘彼境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2)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3)诚意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4)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所而众星共之。(8)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五、 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