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高品质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896108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高品质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高品质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高品质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高品质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高品质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高品质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高品质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山水田园诗鉴赏授 课 人安雪玲课 型复习 课时3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山水田园诗的有关知识,把握山水田园诗的特征。2、感受山水田园诗营造的意境美,分析诗歌形象和思想感情。3、学习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的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1、课堂讲解示例诗歌。2、课堂鉴赏练习。3、鉴赏练习讲评。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1、感受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分析诗歌形象和思想情感。2、学习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的表达技巧。教学难点1、感受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分析诗歌形象和思想情感。2、学习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的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

2、吟诵、练习教具学具多媒体、练习 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 一、知识链接第 一 课 时山山水水总关情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

3、思想感情。二、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表达对仕途官场的厌倦,对归隐山林的向往和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是山水田园诗中最常见的情感。为了表现这些情感,诗人总会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融入了自己爱憎情感的景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这类诗歌中,诗人往往用饱蘸热情的笔表达自己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同时,这类诗也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歌颂农人勤劳、热情、淳朴及乡村生活的幽静平和等。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

4、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问题:这类诗歌中,诗人常会选取哪些富有特点的景物(意象)?你认为这些景物与诗人的热爱田园之情能做到和谐统一、情景交融吗?请结合诗歌举例予以分析。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

5、豆苗、菊花、鸡、犬、禽雀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与官场的污浊和紧张压抑形成对比,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二)厌恶官场,向往隐逸诗人们通过对山水风光、田园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尘世官场的污浊、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宁静、平和、隐逸生活的渴望,抒发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独来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寒山

6、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终南别业 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问题:这类诗歌中,诗人常会选取哪些富有特点的景物(意象)?你认为这些景物与诗人的隐逸之情能做到和谐统一、情景交融吗?请结合诗歌举例予以分析。1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2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3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

7、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宁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三)淡泊宁静,志趣高远 这类诗歌往往对环境超凡脱俗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 诗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刻画了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2)诗作是从哪两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

8、?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一方面通过首联、颔联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描写,间接表现其高洁不俗。“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颇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点明作者造访的时间是清爽的秋天同时也暗示了陆鸿渐的身份。另一方面通过颈联尾联西邻对其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其潇洒疏放。“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的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鸿渐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其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的风度。(四)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不止一种,往往是闲适、寂寞、岁月流逝、报国

9、无门、远离他乡等二种或多种的并存。还有一部分诗作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或揭露封建剥削(主要是范成大)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注东皋(go):诗人隐居的地方。 徙倚:徘徊义。 采薇: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武王平定了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4分)诗人举目四望,写秋色先从大处着眼,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背景,而后又在这背景上增加关于牧人与猎马的特写,景,注意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野秋景“不施

10、脂粉的朴素之美)(得分点:要求答出画面由静到动的变化;能够说出整幅画面自然、朴素的总体风貌) (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4) 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意对即可) 观看屏幕看资料思考理解记笔记朗读诗歌体会情感讨论交流解决朗读诗歌体会情感讨论交流解决讨论回答讨论回答三、方法总结 第二课时* 解读山水田园诗必须要掌握的一个方法是什么?借助诗人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情感。山水田园诗,它们是自然的画卷,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田园一角,“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湖光山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水明田外,碧峰出

11、山后。”(王维新晴野望)这些景物,一旦进入诗篇,总是会打上诗人情感的烙印,或愉悦,或宁静,或闲散,或孤清真是山山水水总关情,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宿建德江:“野旷天地树,江清月近人。”中的“旷野”、“天”、“树”;三个意象就写出了“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清江”“月”,正是因为明月在天,而江水清澈,倒影在水中就好像在人的身边一样。从这两句看作者既有远眺,也有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是诗的核心,意境的把握是诗的形

12、象的深层理解和感悟。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体味诗歌的意境思路: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或恬淡宁谧,或清新淡雅,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丽,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或是热爱自然钟情于山水,或是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情怀,或是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是复返自然后的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

13、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鉴赏示例:村夜 自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两句写景,信手拈来,气氛淡雅凄清,给人寂寞萧条之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寂寞的感情,寓情于景,而非直接抒情。寂寞的诗人“独出门前望野田”,似乎想凭此排解烦闷,“月明养麦花如雪”,写景转为轻快明丽,诗人的心情肯定也立即欣慰。全诗前后的写景,色调气氛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巧妙地借助景物色调的变化,反映出诗人情绪的微妙变化。转换灵活自

14、如,不着痕迹,朴实无华,浑然天成。(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知人论世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阳人,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生活经历简单。一生不仕,大部分时间隐居在故乡鹿门山,写了很多表现隐居逸兴的田园诗;40岁时曾往长安求仕不成,后漫游吴越,穷山水之胜,写了不少抒羁旅行役心情的山水诗。他的山水诗往往在抒写孤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