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解析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888704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全国卷历史真题解析基于昭阳二中154班教学反思范文仓一、选择题(一)中国古代史部分24题,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即儒家文化。考查中国悠久文化核心素养。抓住关键词“孝”“悌”,即可得出源于宗法制,答案选A。B选项禅让制、C选项郡县制够不成干扰,很容易排除。据考生反馈,D选项察举制,由于举“孝”“廉”,仅仅根据“孝”选择了D选项。忽略了察举选官制度与题目主旨是否相符,缺少与选项A的对比,属于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审题不准导致的失分,其实本题难度不大,属于中等难度偏下的题。据考生反馈,失分原因在于一下子从政治题过度到历史题,心理上有些不适应。这就需要平时加强综合科训练,尽量不要单科单打独斗,以

2、免出现此种科际分割心理。25题,北魏孝文帝改革。课堂上对魏晋石窟艺术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杨琪教授作客中华文明大讲堂讲述的敦煌莫高窟,笔者以此拓展开来讲述了大同云岗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并写了一首关于北魏和两大石窟的现代诗歌。讲课时主要通过石窟艺术特点着重强调民族融合,亦即汉文化对北魏鲜卑族的影响,进而通过与近代西方列强入侵的异同归纳概括出“落后文明融入先进文明”这一规律性认识。笔者上新课时原创的单元测试题考过,高三最后一次四声联考25题也从同一时间段同样的角度考查过。故本题选D,儒家文化的影响,属于比较容易的题。26题,考查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或原因,即三冗二积中的冗兵冗费。考查史料证实核心素养。

3、考查题目反映北宋募兵制,士兵待遇优厚,士兵数量多。笔者上课时以澄清水浒八百万禁军教头林冲并非领军八百万为导入,通过吴晓波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之王安石变法的明清军队数量对比,讲清了冗兵冗费。B选项提升了军队战斗力,明显北宋军队战斗力差的情况不符。C选项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与消除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强化了中央集权不符。D选项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材料无体现,也不符合题目主旨。故正确选项为选A,加重了财政负担。因此,本题属于比较容易的题。27题,因为社会转型期如春秋战国、明清、晚清等,往往是高考重点考查对象,所以笔者与很多教师授课时,明清江南经济注意点主要聚焦在社会转型方面。如摘引南开大学樊树志教授的国

4、史概要谚语“湖广熟天下足”取代“苏湖熟天下足”导入,讲解经济结构变化、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苏淞专业化市镇、茶马古道与长途贩运、徽商与晋商的异同等。今年出乎意料地考查个体农耕经济,回避主流角度,反其道而行之,达到试题创新目的。但是根据材料信息,会发现与唐朝敦煌自耕农经济盛行真题差不多。不管是劳作方式还是土地占有情况都应该选C,即“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其余的材料没有涉及。所以,备课时应以高考真题为主,高质量的模拟题为辅,讲知识、技巧、方法,使之上升为必备能力,练出技巧、方法,练出能力。平时教学和一轮复习遵循“知识技巧能力”,二轮通过回归真题“技巧知识能力”来回归基础知识,尤其是有缺漏的核

5、心知识,从而内化为能力。(二)中国近现代史部分28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考查时空观核心素养。题目反映19世纪六七十年代,通商口岸,中国经办新式企业,盛行借用外国人名字。授课时提及中国商船挂外国旗这种特殊现象,通过回顾、对比鸦片战争签署的南京条约四大内容中的“协定关税”,及之后的黄埔条约望厦条约所攫取的“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特权,导致中外商品流通税对华竞争力不利等,理解“挂羊头卖狗肉”现象及中国近代自制影片在上海、天津、北京放映情况。从时间并结合选项可知是中国民族在本主义产生,民资资产阶级出现时期。A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后的情况。B选项“新的社会阶层发展”符合阶段

6、特征和题目主旨。C选项出现在1895年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开设工厂”内容,时间不符,故排除。D选项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明显与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不符。解中国近现代历史选择题,一定要抓住阶段性特征,把隐形或显性的核心背景知识挖掘出来,并通过关键词、关键句子把握住题目主旨,以此进行选择。29题,1916,青年杂志,陈独秀,中国传统道德政治与时代发展背离。得出新文化运动本质中反封建主旨,所以选B反封建伦理。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备考,许多模拟题承袭已考过的真题角度,将重点放在是否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今年高考被以往真题和本届备考赶到从正面考查上来,与初高中所学最为贴近,

7、难度最小。 备考时许多老师根据五四运动100周年这以热点,有的学校还挖掘出一大堆次热点,复习近现代主要思想文化时,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五四运动上。但是今年考题比较显著的特征是回避热点,这无疑提醒了大家“备考时不能不重视热点,又不可太重视热点”。心术要正,不搞猜题、押题,应把心思放在高考真题的稳定性导向特征上,落笔在狠抓核心主干知识的掌握上。30题,20世纪30年代经济性质。考查存在决定意识核心素养,考查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决定我们学的历史注定以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理论依据,“两半”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判断依据的。故选D,马克思主义方法得到传

8、播。A和B选项太绝对,不符合常识,故排除。B选项材料没体现。而且,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主义是抗战胜利后败退台湾前。备考时,由于18年是马克思诞生100周年,全国卷从马克思主义与国产国际,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等角度考查过,故注意力很少再放到马克思主义。加上专业性、理论性太强,使得本题成为今年高考选择题中的难题。高考复习尤其是二轮复习,以真题为主,结合核心素养要求,显然是科学合理的,更能有针对性地高效备考。据笔者的了解,云师大附中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他们只进行一轮同时复习,接着就是将2007至上一年的全国卷和海南卷统统考一遍,考出知识、方法技巧,上升为能力。通过昭一中名班主任交流会了解到,也

9、是特别注重知识、方法技巧。生源比较差的学校,通过回归真题,通过真题稳定性导向,回归课本核心主干知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1题,在预料之内,考1953“一化三改造”大规模经济建设,与18年全国卷奶奶的尺子阿姨的尺子即两把尺真题完全一致。模拟题再怎么接近高考也达不到如此程度。答案选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建国初期经济建设是2012年以来超稳定的考点。从文字素材考到图画素材,“一化三改造”大规模经济建设这一核心主干知识没变。命题者以不变应万变。巧妙地避开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热点,改革开放40周年次热点。而许多学校许多教师,复习重点放在热点和次热点上。高考真题很好地弥补了备考侧重

10、点导致的偏差。(3) 世界史部分32题。考查教改革中的英国国教和1640至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第一句英国国王成为英国教会唯一的首脑,时间17世纪六七十年代,查理二世(因倒行逆施,强化君权神授等,被光荣革命推翻),可知是光荣革命之前,故排除B、D,选项答案为C强化专制统治。本题说的是宗教,A与查理二世倒行逆施的反动性不符,不符合史实,排除。33题。考近现代艺术流派,从“细节真实”“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可知是现实主义,故选人间喜剧。哈姆雷特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导图归纳得很到位了,课堂上也多次提。34题。时间19471948,关键词“共产主义”,可知美国救

11、灾政策受意识形态影响,故选B35题。时间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因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过多,处于“滞涨”时期。之前讲到过的真题“美国尼克松要求各州承担相应义务”,与本题一致。本题从反面来考,“经济下滑的情况下,推行国有化”,在急需减少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还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只会导致经济恶化。故选A加剧了经济恶化。 难度值最大的应该是27题和30题。27题的题干信息多干扰大,不容易快速抓住题旨。用排除法首先排除B、D,剩下A、C,用代入法细加考量即可得出答案。30题,难度在于选项的专业性、学术性、理论性太强,大多同学不具备这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因此,错几个题纯属正常。水涨船高,

12、反之亦然,这是数学反证法。此类题介于常规题和偏题、怪题之间,复习时不可不重视又不可太重视,应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通过高考真题的导向性,回归核心基础知识。至于中国和世界古代史部分,与通常所说的先秦、秦汉的汉、隋唐的唐、宋元的宋、明清的明;世界史部分第一题必定考古代史,不考希腊民主、人文主义就考罗马法的注重保护私有财产内容、程序形式性或灵活性适应性、对后世尤其是欧洲的影响等。表面上19年高考明显与此有较大出入,实际上依然是稳定压倒一切。原因在于高考选择可考选修,选修部分不着重涉及必修部分。选择题根据非选择题决定知识点分布的权重。40题即25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古罗马和汉朝,选择题部分没有再做考查。

13、选修题46题考查了唐朝,选择题部分对唐朝不重复考查。这也体现了高考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非彼此割裂,而是有机整体。不管是大题还是小题,无论题目还是选项,尽可能全面地考查了所学知识。二、非选择题(1) 必做题 40题25分综合题。考查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两大题型中的中外关联。平时提过罗马方阵和大汉军团,但没有往基层治理方面多想。异同比较,16年以期得高考真题有这方面的题型,答案80%通过对比归纳就可以得出,课堂上还创出表格化作答,虽然(1)小题16分,分值比历年考试的分布都高,其实分配到同、异两方面,不难作答,问题不大。根据长期改卷情况来看,难度可能出在很多学生习惯简单抄材料,不擅长“对比”归纳,找不

14、到切入角度或角度少。41题12分的开放题。考查历史阶段性特征核心素养。将以往真题中材料及表格两种形式合二为一。问题是常规的无观点或论题,根据材料信息提炼出论题并加以论证。材料解析:不同时期对同一名著的翻译与改动不同,明显与当时的背景密切相关。1901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相继失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救亡意识不断觉醒,但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虽然思想有所解放,但是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所以,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的技术和戊戌变法的制度层面的近代化之后,还需思想文化方面的近代化,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后来的新文化运动。190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署了辛

15、丑条约,清政府沦为洋人以华制华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并有进一步沦为殖民地国家的危机,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建立,以“三民主义”为革命纲领,发起了多次边疆武装暴动,革命形势不断高涨。因而当时名著的翻译与改动部分,体现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的强烈的革命色彩。从总体阶段性特征或根据其中某个时期的信息提炼论题,结合史实加以论述皆可。我们平时讲得多,练得多。本想以15年真题,通过材料信息,将隐性的史实大量挖出来组织答案,鉴于学习氛围不浓也就放弃了这方面的强化训练。高三上学期专门讲解,加上一次又一次模拟训练,足以拿下本题。 有学生反映历史41题即12分的开放题空着的。虽然政

16、治12分的38题和14分的39题合并为26分的38题,大题题量看上去减少了,实际上小题题量没变分值不变,阅读字符从668增加到774,即阅读量不减反增。出现没做完的现象,比较正常,不足为怪。(2) 选做题44题,与18年全国卷的45题北京环境卫生和湖南近代警察制度一样,间接或直接考查戊戌变法。开制度局主要负责法律尤其是宪法的制定,可概括得出,制度局是变法核心机构(或专门机构)以及具有议员性质;“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最终由皇帝裁决”,很容易概括出维护皇帝权威等特点。至于原因:减少变法阻力;争取统治者支持,导图上有所归纳,个人认识转变等需根据材料得出。45题战争与和平,考查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考查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素养。与师大附中卷最后一次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