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学分认定(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885873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学分认定(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学分认定(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学分认定(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学分认定(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学分认定(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学分认定(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学分认定(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学分认定(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单项选择按照题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究竟应该怎样?这两句话实在难回答得很,我们若是不能回答这两句话,糊糊涂涂过了一生,岂不是太无意思吗?自古以来,说明这个道理的人也算不少,大概有数种:第一是宗教家,像那佛教家说:世界本来是个幻象,人生本来无生;“真如”本性为“无明”所迷,才现出一切生灭幻象;一旦“无明”灭

2、,一切生灭幻象都没有了,还有什么世界,还有什么人生呢?又像那耶稣教说:人类本是上帝用土造成的,死后仍旧变为泥土;那生在世上信从上帝的,灵魂升天;不信上帝的,便魂归地狱,永无超生的希望。第二是哲学家,像那孔、孟一流人物,专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大道德家、大政治家,为人生最大的目的。又像那老、庄的意见,以为万事万物都应当顺应自然;人生知足,便可常乐,万万不可强求。又像那墨翟主张牺牲自己,利益他人为人生义务。又像那杨朱主张尊重自己的意志,不必对他人讲什么道德。又像那德国人尼采也是主张尊重个人的意志,发挥个人的天才,成为一个大艺术家、大事业家,被叫作寻常人以上的“超人”,才算是人生目的

3、;什么仁义道德,都是骗人的说法。第三是科学家,科学家说人类也是自然界一种物质,没有什么灵魂;生存的时候,一切苦乐善恶,都为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死后物质分散,另变一种作用,没有联续的记忆和知觉。这些人所说的道理,各个不同。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应该怎样呢?我想佛教家所说的话,未免太迂阔。个人的生灭,虽然是幻象,世界人生之全体,能说不是真实存在吗?人生“真如”性中,何以忽然有“无明”呢?既然有了“无明”,众生的 “无明”,何以忽然都能灭尽呢?“无明”既然不灭,一切生灭现象,何以能免呢?一切生灭现象既不能免,吾人人生在世,便要想想究竟为的什么,应该怎样才是。耶教所说,更是凭空捏造,不能证实的了。

4、上帝能造人类,上帝是何物所造呢?上帝有无,既不能证实;那耶教的人生观,便完全不足相信了。孔、孟所说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算是人生一种行为和事业,不能包括人生全体的真义。吾人若是专门牺牲自己,利益他人,乃是为他人而生,不是为自己而生,决非个人生存的根本理由。墨子的思想,也未免太偏了。杨朱和尼采的主张,虽然说破了人生的真相,但照此极端做去,这组织复杂的文明社会,又如何行得过去呢?人生一世,安命知足,事事听其自然,不去强求,自然是快活得很。但是这种快活的幸福,高等动物反不如下等动物,文明社会反不如野蛮社会;我们中国人受了老、庄的教训,所以退化到这等地步。科学家说人死没有灵魂,生时一切苦

5、乐善恶,都为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这几句话倒难以驳他。但是我们个人虽是必死的,全民族是不容易死的。全人类更是不容易死的了。全民族全人类所创的文明事业,留在世界上,写在历史上,传到后代。这不是我们死后联续的记忆和知觉吗?照这样看起来,我们现在时代的人所见人生真义,可以明白了。我敢说道:“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摘自陈独秀人生的真义,有删改)注 真如:佛教术语,一般解释为不变的最高真理或本体。无明:“烦恼”之别称,指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精神状态。1. 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

6、应该思考人生的真义,不能糊糊涂涂地虚度一生。B. 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人对人生真义的看法各不相同。C. 所有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都没有准确回答人生真义。D. 人生要造成幸福,享受幸福,传递后人以至延续无穷。2. 【小题2】下列对各家观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佛教家认为世界和人生都是虚幻的,人的生灭只是“真如”本性为“无明”所迷产生的幻象。B. 孔、孟认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生的真义,人要为自己而生,更应为他人而生。C. 尼采主张人不应受道德的约束,应尊重自我意志,发挥个人的才能,努力使自己成为“超人”。D. 科学家将人类视作一种物质,生死只是物质形态变化,苦乐善

7、恶都由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3. 【小题3】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宗教家认为世界是个幻象,人生生灭无常。应顺从上帝。作者不赞同这一观点,认为这话太迂阔。B. 相比较孔孟、老庄、墨子、杨朱、尼采,作者对老庄、杨朱和尼采的否定明显超过对孔孟与墨子。C. 科学家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物质,没有灵魂,既没有上帝,也没有来世,因而也不存在人生真义。D. 作者分析了宗教家、哲学家和科学家对人生的看法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归纳出自己的观点。【答案】1. D 2. A 3. B【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AC两项从否定的角度概括,角度不当;B项是论题。这三项都没有揭示作者的观点,因而不是文章的

8、主旨。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题详解】B项比对范围即可,原文“孔、孟所说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算是人生一种行为和事业,不能包括人生全体的真义”,不能包括“真义”,选项扩大范围了。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题详解】A项比对对象,“太迂阔”说法是针对佛教而言的,并不是针对所有的宗教家。C项比对分句位置,属于强加因果,科学家只指出了人类的物质性,没有否定“人生真义”。D项比对结论,属于无中生有,作者的观点是与前三类相比较而言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于文无据。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诗文

9、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吟商君、吴起、大夫种

10、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生,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太史公日: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

11、,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注释:釜鬲:行厨炊具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B. 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C. 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D. 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

12、恨何为不可哉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文学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拜”可指授给官职,“拜官”为旧时常用语。B. 古人作揖是推手,根据对象的不同,推手时有高、平、下之别。对庶姓,没有亲属关系,推手时稍微往下;对异性,是指有婚姻关系的,则是平推手;对同性,同一个族的,就用天揖,推手时稍微举高。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130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影响深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 在古代,为区别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

13、括经、传、史在内)一律称为散文。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 蔡泽认为,人之立功,最好的祈愿是功名和性命都能保全。商君、吴起、大夫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B. 范雎心里不快,除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C. 蔡泽终能发挥才智,建功立业,有赖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和让贤,后来范雎还托言病重以让相位,蔡泽获得了拜相的机会。D. 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14、)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2)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答案】4. B 5. C 6. B 7. (1)性命和功名都得保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效法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性命虽得苟全,但声名却蒙受污辱,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 (2)蔡泽等世上的一切辩士,虽然游说诸侯,但(大都是)到了头白也没有得到赏识。这并非他们计策拙劣,而是因为游说的力度不大。【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注意“士”做后句的主语,“死难”作前句的状语。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

15、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士”做后句的主语,“死难”作前句的状语。【5题详解】试题分析:史记是纪传体通史。【6题详解】试题分析:蔡泽的到来在当时对范雎并不构成威胁。【7题详解】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法”“戮”“所谓”“为”的翻译。第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江雨望花(崔涂)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避秦不是无归意, 一度逢花一断肠。注:避秦,即逃避秦末乱世。此指逃避唐末乱世。8.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全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9. 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析。【答案】8. 景物:春雨、春水、春风、野梅。 手法:对比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春雨知时,蒙蒙飘洒,弥漫江面;春风吹来,到处散发着野梅的芳香。纵使眼前好景迷人,好风留客,却只能更加触起诗人细雨春潮般的思乡之情。 9. 感情:表达了诗人因躲避战乱而不能归家的思乡之情。【解析】【8题详解】试题分析:注意答出“对比反衬”的手法,然后具体的解释,再分析艺术效果。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