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心得——树立和谐理念建设和谐绥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1876228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树立和谐理念建设和谐绥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树立和谐理念建设和谐绥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树立和谐理念建设和谐绥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树立和谐理念建设和谐绥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树立和谐理念建设和谐绥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树立和谐理念建设和谐绥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和谐社会心得——树立和谐理念建设和谐绥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和谐社会心得树立和谐理念 建设和谐绥化一个时期以来,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阶段的活动安排,在自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的同时,我坚持参加了集中学习周活动,认真领会了胡锦涛总书记今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做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了更加清晰、更加完整、更加深刻的认识。纵观党的发展史,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讲话 是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第一次全面阐述,也是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次全面部署,更是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次全面动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

2、分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看,和谐社会这一提法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其基本特征和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就我们绥化来说,作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业大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着眼点和落脚点,应该放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上,最终构建和谐绥化。一、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

3、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就这一点来说, 我们要坚决改变一切妨碍人的创造活力的思想观念,坚决革除一切束缚人的创造活力的体制弊端,为各行各业的人们干事创业提供舞台,努力营造全体人民各尽其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这是不断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的前提。我们要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和营造这样一种观念和氛围: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

4、和尊重。要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要建设和营造有利于人民发展的服务环境。从鼓励、支持各行各业各类人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角度,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扶持,把他们的创造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积极拓宽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开发渠道,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要研究好职业技术教育问题,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培训教育,提高城乡广大群众的素质,为他们创业提供智力支持。要协调和聚合社会力量致力于经济发展。重点是协调好

5、各民主党派、各宗教团体以及海外人士,积极关注绥化发展,积极参与绥化发展,千方百计为绥化发展献策出力。二、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城乡统筹发展的社会,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好“三农”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五个统筹”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从绥化来看,具有农业大的特点,农村人口40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0 %,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建设“和谐绥化”,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农村是关键。必须牢固树立和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重点,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兼顾各方、协调发展的突破口,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统

6、一的整体,把农业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大格局中,把农村进步放到整个社会进步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总格局中统筹安排,建立城乡一体、相互推动的体制和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让改革发展的成果不仅惠及广大城市居民,更要惠及广大农村群众。要通过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由农民变成工人,实现身份的彻底转换。搞好组织引导,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大城市和国外输出、向长期性输出、向技能性输出转变,在不断扩大总量的同时,提高转移质量。 要通过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村经济,以产

7、业的发展为支撑,以产业的聚集带动生产要素和人口的聚集,让农民直接参与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工作,赚到距离市场最近的钱。要把已经比较成型的玉米产业、水稻产业、乳品产业、亚麻产业、烤烟产业的龙头企业做大,把初露端倪的肉类加工、马铃薯加工搞起来,通过优势产业的牵动促进城乡经济的 融合。要 通过加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大力推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引导广大农户积极参险,解除后顾之忧。全面开展农村低保试点,尽快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兼顾公平的社会,必须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是建设和

8、谐社会的两大支柱, 要千方百计研究共同富裕问题,防止分配不公,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要加强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深入认识和分析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发展变化和趋势。要加快建立绝大多数群众能够得到较大实惠的分配机制和利益格局,使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分配机制不断趋向合理,使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协调。要突出抓好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平台、就业技能培训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就业综合信息平台和鼓励创业政策平台建设,完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体系,努力使每一个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都能享有就业机会。 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采取整村扶

9、贫、开发式扶贫、部门帮扶扶贫等切实可行的办法,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要积极救助城乡弱势群体,特别是加大农村五保户、残疾户、大病户的救助力度,让他们也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四、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必须妥善处理各种矛盾,营造协调发展的环境。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积极主动化解各种矛盾,营造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进行各项改革发展时首先

10、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善于从政策取向上找准不同群体利益的结合点,正确反映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特别是要维护和发展好困难群众的利益。要解决好就业再就业、城市征地拆迁、社会保障、土地承包流转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要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善于在政策法规教育中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使群众在学习和运用政策法规中提高法制观念,规范行为,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要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群众的意见、愿望和呼声要主动听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主动解决,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要主动去办理,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五、和谐社会

11、应该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高度重视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在坚持搞好总量平衡的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水利、交通、能源等薄弱环节。要保持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进一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研究探索人口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适应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相对平衡。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继续搞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精品办公范文集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