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合肥新城高升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864770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合肥新城高升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合肥新城高升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合肥新城高升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合肥新城高升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合肥新城高升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合肥新城高升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合肥新城高升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合肥新城高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道、儒、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2战国时期,齐国在国都临淄的稷门附近开办了一所学校,称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当时

2、最著名的文化与学术中心,这里名士云集,他们常常就时政各抒己见,进行讨论和争鸣。出现“稷下争鸣”的主要社会原因是A.齐国国王喜好结交天下名士B.稷下学宫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C.“士”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知识分子D.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各家提出治国救世之道3有学者认为,过去人们常常把“儒家文化”、“儒家传统”当做“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同义词,但实际上从秦至清的整体看,中国传统的主流是“儒表法里”,因此传统中国一直存在着法家制度文化与儒家典籍文化之间的张力。下列最有可能符合该学者的主旨是A儒家思想不是中国传统的主流B法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的主流C打倒孔家店能打到中国传统D中国文化有表里不一的差异4下表

3、反映出汉初皇帝相关记载高祖时令儒生叔孙通制定一套君臣礼仪以加强他的统治和威严。在其去世的前一年,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孔子。文帝时学者贾谊的过秦论揭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他建议改正历法、变易服色制度、重定官名,提倡礼乐,削弱诸侯的实力。景帝时研治儒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A.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动摇B.思想文化呈现出活跃局面C.儒家思想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有所变通D.统治思想实现了由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尊5儒学的发展经历了汉代“经学化”和宋代“哲学化”的两个阶段,其中儒学在宋代“哲学化”主要体现在A.传统的儒家学说体系已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B.宋代儒生摒弃佛道,直接继承了

4、孔孟的“道统”C.宋代儒家学说体系的形成中,吸收并融合了佛、道思想D.宋代儒家学说重视思辨,并就宇宙本原问题召开深入探讨6王阳明早年因“格竹之困”对朱子理学思想产生了怀疑与反思,被贬龙场之境遇使他对朱熹哲学的反思达到了顶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世致用”思潮得到传播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格物致知”思想遭到挑战D心学思潮由此出现7黄宗羲在明儒学家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若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

5、黄宗羲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君臣平等B.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C.重视社会实际,倡导经世致用D.倡导朴实学风,反对思想统一8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下面对王夫之的这一思想主张认识正确的是A.王夫之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B.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C.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D.反映了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的时代要求9处于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的智者都有着某些共同特点,如擅长语法技巧和辩论术;致力于逻辑学和修辞学的研究;关注人的世俗生活,并从中概括和抽象出一般性原理。这表明古希腊智者的出现A源于人神同

6、构的文化传统B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C导致社会公共道德的沦丧D促进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10在古希腊人看来,人体是造物主最完美的杰作,希腊神话中的十二位主神几乎都是有着黄金比例的俊美裸体形象男性神肌肉发达、体格健壮、健美匀称;女性神各个婀娜多姿、丰腴饱满、光彩照人。这说明古希腊A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B宗教信仰意识比较淡薄C认为人是世界真正的主宰D理性主义占据主导地位11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1539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令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上述举措A引发了基督教改革运动B导致封

7、君封臣制度进一步强化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D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12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A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B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C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D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13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B西欧人不再

8、信仰宗教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14伏尔泰认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另一个是贫困阶级。”他在哲学词典中对“平等”作了如下解释:“除非有无限数量的人一无所有,人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据此推知伏尔泰A.否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迎合资产阶级上层心理C.对平等内涵缺乏理性思考D.思想观念由激进变为保守15康德在1784年写道:“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A康徳认为新的偏见会取代旧的偏见B康徳反对通过革命的方式

9、推翻专制C康德主张用理性作为武器实行社会变革D康徳否定了法国大革命的现实意义16在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应高于执行权。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A以上下权力制衡为目的B为后世不同程度所借鉴C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D指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17张衡及其地动仪曾经是中国古代科学成就代表,近年来却备受质疑。专家指出:张衡实有其人,但教科书中介绍的地动仪模型,实际上是当代的复原品。迄今为止,学者们依据多种原理“复原出了多种地动仪,无一能够实现后汉书中说的测

10、定“震之所在”,由此,学术界对“张衡发明地动仪”一事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产生了争议。所以教育部决定删除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地动仪的内容。由此可见A后汉书为二手史料缺乏可靠性B历史现象因时代久远而任人评说C只有考古发现才能印证地动仪真伪D历史研究离不开理性与科学精神18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这些优秀作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C元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D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19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

11、面貌画的完全一致;在千福寺壁画中,他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说明了吴道子的宗教画A吸收融合外来的绘画方式B借鉴民间风俗画表现手段C重视线条描绘的写实风格D具有浓郁的世俗化的倾向2016世纪末,汤显祖为宜黄腔创作的传奇牡丹亭,在它的故乡江西,几乎没有太大反响,而在吴门(苏州)剧坛却“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这主要是因为A地域文化审美趋向的差异性B地方执政者的政策不同C地域经济发展及阶层的差异D昆曲在地域影响力不同21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

12、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22牛顿的研究都是基于严谨的科学观察和人类理性,而不是上帝的指示,他的研究获得了各方的赞誉。1727年牛顿逝世时,越来越多的欧洲人争相致力成为各个领域的牛顿,政治、经济、司法只是这些领域中的几个。这反映了A牛顿的研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科学研究方法开始得到社会认可C牛顿力学标志科学时代的开始D科学的进步改变了人类日常生活23德国科学家基尔霍夫(18241887)曾说:“物理学已经无所作为,往后无非在已知规律的小数点后面加上几个数字而已。”下列能够证明这一说法错误的是A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B电力的广泛应用C电磁感应现

13、象的发现D相对论的提出24由于达尔文提供了丰富而恰当的进化的证据,加上他对于进化的解释,使绝大多数生物学家都很快相信了进化的发生是客观的事实。达尔文关于“进化的解释”是A“自然选择”B“物种同源”C“上帝创人”D“用进废退”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

14、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被服儒雅,行若狗彘。李贽藏书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其政治主张各是什么?两种主张在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9分)(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8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

15、。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