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源市第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11290184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860044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凌源市第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1129018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辽宁省凌源市第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1129018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辽宁省凌源市第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1129018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辽宁省凌源市第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1129018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辽宁省凌源市第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1129018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凌源市第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1129018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凌源市第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1129018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凌源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1-30每题2分, 共60分)1.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B“炎黄”本是同一部落C华夏族主体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D从古至今就是这么流传的2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 ()A禅让制开始出现 B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C分封制开始出现 D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3.“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上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实行()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

2、制 D内外朝制4.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政府从此一蹶不振,地方出现了 ()A节度使 B诸侯王 C州刺史 D藩镇割据5唐宪宗元和十三年,户部侍郎皇甫铸“以巧媚自固,奏减内外官俸钱以赡国用。敕下,给事中崔祜封还诏书,其事方罢”。根据所学知识,给事中崔祜应任职于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6.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解读正确的是 ()A“调”是指缴纳一定量的谷物 B“租”是指缴纳一定量的绢和布C“庸”是指缴纳一定的银子代役 D在租庸调制下农民生产时间具有一定的保证7.隋唐时期,玄奘、义净西行探求佛法和以佛学为主的石窟艺

3、术,反映了隋唐文化的特征是()A高度繁荣 B吸纳融合 C世界领先 D影响巨大8.宋朝为了分割相权,设置了_来分割宰相的军政权。 ()A参知政事 B通判 C三司使 D枢密使9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A宋代吸取前代教训,重文轻武 B宋太祖重视教育C文人忠君思想浓厚 D宋太祖出身文人10、.宋神宗见王安石“适如所愿,不觉如鱼得水,如胶投漆,则倾心纳之”。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克服危机,维护统治 B提高军队战斗力C使人民生活富裕 D增加政府收入11诗人张以宁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伐心”。该诗反映

4、的史实是()A北宋放弃收复幽云十六州地区 B澶渊之盟,辽宋和议C绍兴和议,南宋偏安东南一隅 D南宋灭亡,元朝统一1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13、.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却不能让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主要因为()A郑和不能航行到达美洲 B郑和不能航行到达欧洲C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 D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加强海外贸易14、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外戚宦官交

5、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5、世纪初曾相继占领台湾北部和南部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 B葡萄牙和荷兰C西班牙和荷兰 D荷兰和日本16、据统计,自洪武(朱元璋年号)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先后八日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件,每件奏章里,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三千二百九十一件事。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A明朝政局腐败 B朱元璋励精图治C朱元璋强化皇权 D明朝科举制僵化1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的理论18、耶律阿保机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首领()A契丹族

6、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19、下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在()A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B南宋时期四川地区C元朝前期江浙地区 D明朝时期江浙地区20、宋元时期,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其根本原因是()A政权并立,各民族文化交融 B统治者纵情享乐的影响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D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广泛流行21、面对儒家思想受到佛、道两教的冲击,唐宋儒学大师的态度是()A放弃儒家思想 B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加以完善C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 D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新思想22、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有()A匈奴、鲜卑、羯、氐、羌 B

7、蒙古、鲜卑、羯、氐、羌C匈奴、靺鞨、羯、氐、羌 D南诏、鲜卑、羯、氐、羌23、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生产生活比较稳定C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D为后来国家重新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24、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的布达拉宫(下图),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那么,将这位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统治者是谁?()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25、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

8、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南宋以后()A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经济重心基本转移至南方C衣被原料受到政府关注 D中原成为棉花种植的中心26、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北宋)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 500万至1 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这说明纸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金属货币的短缺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政府的强制发行27.下列对百家争鸣局面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百家”泛指众多的思想流派,如墨、道、法、儒等学说B百家争鸣是政治、经济领域

9、的变革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反映C百家争鸣引起思想界的混乱,阻碍了社会发展D在争鸣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28、魏晋南北朝曾统一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有()A曹魏、北魏 B西晋、东晋C前秦、东晋 D前秦、北魏29、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30、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两者都()A描写了古代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C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D表明等级观念

10、受到极大冲击二、 多项选择题(31-38每题,4分 , 共32分)31、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有()A养活了众多人口 B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C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32、下列有关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正确的是()A商品种类增多 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D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商业萎缩33、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准确的是()A.社会比较安定 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C.人口增加 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34、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有( ) A. 玉米B.水稻 C.棉花 D. 粟3

11、5、下列对明朝倭患的叙述,正确的是()A倭寇是指日本的武士、奸商B明朝中期,我国东南沿海倭患严重C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D倭寇只在海上活动36、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A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B火药开始用于军事C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用于航海37、西域,是指历史上新疆天山南北等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一直进行有效的管辖,下列机构是对西域管理的有( )A. 西域都护府B.安西都护府 C

12、.北庭都护府D. 北庭都元帅府3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B东汉班超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C宋朝开始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苏轼、辛弃疾都是豪放派代表。D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楚越之地(长江流域及江南一带),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商人)而足,地势饶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业扃,盖东西之极盛也。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年号,376396)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战乱),区域之内,晏如也。自此以至于大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