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交底表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21849093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5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交底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交底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交底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交底表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交底表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交底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交底表(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交底表项 目名 称专项方案名称顶管安全专项方案一、方案的要点(重点难点):(一)方案的重点1、工作井、接收井的设计与施工;2、顶管最大顶力计算、后背墙的稳定验算;3、 穿墙顶井施工工艺;4、正常顶进施工工艺;5、测量、纠偏措施;6、泥浆触变工艺;7、机头进洞工艺,防塌方和流砂措施。(二)、方案的难点 1、管道穿越地下管线 在顶管穿越之前,应结合原始资料,进一步调查各类管线与顶管交叉处的垂直距离,土质情况,分析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采取措施处理。 2、管道穿越地面建(构)筑物 顶管穿越地面建(构)筑物时,要密切注意顶进参数,做好地面沉降的监测分析,及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

2、施工方法,确保地面沉降的监测分析,及时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施工方法确保地面的沉降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二、施工部署1、施工概况*工程工程位于*,施工范围西至陶育路、东至华南快速路,北至中山大道,南至黄埔大道谭村路、平江路。其中穿越中山大道和黄埔大道的管段采用顶管法施工,管材分别采用D1350钢筋混凝土管和D2040*18钢管,本工程采用泥水平衡式顶管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顶管施工共7个沉井用于始发和接收,其中W1、W3、W5、W7#为直径5m圆形沉井(接收井),W2、W4、W6为直径7m圆形沉井(始发井)。2、施工布置3、主要工程量序号部位井号地面高程(m)管内底标高(m)长度(m)备注1工作井W1

3、14.100 7.200 102.000D1350钢筋混凝土管2接收井W211.700 6.180 74.900 3工作井W311.400 8.075 4接收井W49.340 3.000 126.900 D2040*18钢管5工作井W510.000 2.937 119.200 6接收井W69.480 2.937 24.200 7工作井W79.340 4.771 8合计447.200 4、施工进度计划计划开工日期2016年2月20日,计划竣工日期2016年6月20日,共120日历天。5、劳动力安排工种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人)130天3160天6190天91120天测量工2222机操工5

4、555模板工8840钢筋工8840砼 工5530电焊工4442电 工2222普 工10101010机修工22226、主要机械设备计划机械或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2200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2200泥水平衡2台2200顶管附助设备导轨、封板、后座各2套2200顶管附助设备顶铁、千斤顶、油泵车各3套注浆减摩设备螺杆泵、搅拌机等3套风机479离心4台空压机20m3/min4台汽吊QY25/502辆空压机W0974台自备发电机柴油式2台三、主要操作要求1、施工工艺流程放样复核工程开始测量放样基坑构筑工作坑设备安装出洞准备机头出洞顶管推进下管、接口安装水平顶进顶管进洞结 束地面设备安装注浆材料准备注浆减摩2

5、、工作井、接收井的设计与施工工作井作为顶管机的工作场地,须满足顶管过程中结构的稳定安全,且截面设计须满足顶管千斤顶、后背尺寸要求3、顶管最大顶力计算、后背墙的稳定验算根据计算的最大顶力确定千斤顶型号、数量。后背墙必须有足够的稳定性,能承受千斤顶最大顶力要求。当RT,安全系数应在1.2 倍以上。当RT 时,需做后背墙加固措施。4、穿墙顶井施工顶管穿墙位置必须作好止水,防止孔口因为流失减阻泥浆,造成孔口塌陷,发生安全事故。5、正常顶进每一段顶管初始阶段,都要进行试顶,控制推进速度及地面沉降。6、测量、纠偏掌握好管线的中线方向、高程和坡度。管顶出穿墙管及在长度3040m范围内的偏差是影响全段偏差的关

6、键,特别是出墙洞时,应综合运用工具头自身纠偏和调整千斤顶的作用力合力中心来控制顶管方向。纠偏应贯穿在顶进施工的全过程,必须做到严密监测顶管的偏位情况,并及时纠偏,尽量做到纠偏在偏位发生的萌芽阶段。7、机头进洞顶管进洞前3倍管径范围内,应减慢顶进速度,减少管道正面阻力对接收井的不利影响。穿墙时,要防止井外的泥水大量涌入井内,严防塌方和流砂。四、工作场所、岗位的危险因素顶管属于危险性较大的施工作业 必须严格按方案、操作规程施工,否则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从事本工作的相关人员的施工场所存上以下危险因素:1、物体打击;2、机械伤害;3、触电;4、起重伤害;5、高处坠落;6、坍塌;7、中毒和窒息;8、车辆伤

7、害8、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五、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一)、一般要求:1、管径小于、等于800mm时,不得采用人工方法掘进。2、采用敞开式掘进顶管,土层中有水时,必须采取降水等控制措施。3、人工挖土,土质为砂、砂砾石时,应采用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4、顶管施工中,渗漏、遗洒的液压油和清洗废液等应及时清理,保持环境清洁。5、采用密闭式掘进顶管,管口与掘进机、中继间的连接和管道间的接口必须严密,不得漏水。6、施工前,应根据顶进方法、管径、最大顶力等对后背结构、顶进设备、中继间等进行施工设计,确定安全技术措施,并制定监控量测方案。7、利用已完成顶进的管段作后背时,顶力中心应与已完成管段中心重合;顶

8、力必须小于已完成管段与周边土壤之间的摩擦阻力;后背管口应衬垫可塑性材料保护。8、在城区、居民区、乡镇、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等人员密集区和穿越房屋、轨道交通、铁路、道路、公路和地下管道等建(构)筑物时,宜采用密闭式机械掘进顶管。9、施工过程中应按监控量测方案的要求布设监测点,设专人对施工影响区内的地面、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的沉降、倾斜、裂缝等进行观察量测并记录,确认正常;发现异常应及时分析,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二)、顶管工作井1、顶管工作井的位置,水平与纵深尺寸,支撑方法与材料平台的结构与规模,后背的结构与安装,井底基础的处理与导轨的安装,顶进设备的选用及其在井底的平面布置等均在施

9、工方案中有详细规定,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任意更改。2、开挖工作坑土方前应按要求了解地下管线、人防等构筑物的情况,按要求坑深,掌握管线、构筑物的具体位置。作业中应避开管线和构筑物。在现况电力、通讯电缆2m范围内和现况燃气、热力、给排水等管道1m范围内开挖工作坑时,必须在主管单位人员的监护下采取人工开挖。3、开挖工作坑土方作业前必须检查工作坑周围场地,场地应符合排管、运管、吊运、出土、排水、防汛的安全要求。4、工作井的四周要有防雨水进入井内的措施,井外的临时排水设施应保证畅通,工作井底要安装有效的排水设施,保证井内的安全。5、严禁在高压线下方设工作坑。在高压线附近设工作坑时,必须符合下表中的规定,保持

10、安全距离。起重机与架空输电导线的最小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电压(KV)220沿垂直方向(m)1.53.04.05.06.0沿水平方向(m)1.52.04.04.06.06、工作井四周设立防护栏杆,栏杆固定在预埋铁板上,栏杆高度 为1.2m,每1.5m立一根直杆钢管,横杆为50脚手架钢管,立杆材料为50的钢管。采用红丹防锈漆打底,再刷油漆。护拦必须用密目式安全防护,做到牢固、可靠,确保人员的安全。7、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上下工作井应走安全梯,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三)、设备与辅助装置1、施工前,应根据顶进中的最大顶力选择顶进设备和辅助装置。2、施工前,必须对顶进设备和辅助装

11、置进行检查,经试运行,确认合格。3、安装导轨应安装在稳固的基础上;导轨应安装直顺、牢固;设在混凝土底板上的导轨,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且不得低于5MPa时,方可安装。4、拆除顶进设备必须在停机、断电、卸压后进行;拆除的设备和材料,应随时运走或按指定地点码放整齐。5、顶进设备和辅助装置应完好;防护装置应齐全有效;后背结构及其安装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油泵压力表使用前应经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标定,并形成文件。6、安装后背墙体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轴线垂直;方木、型钢等组装的后背,组装件之间应连接牢固;后背墙体应与后背土体贴实,缝隙应用粗砂等料填充密实;现浇混凝土后背的结构尺寸和强度应符合施工设

12、计要求;后背墙体埋入工作坑底板以下的深度应符合施工设计要求,且不得小于50cm。7、安装(或拆除)洞口密封装置需高处作业时,应支设作业平台,不得垂直交叉作业;脚手架应置于坚实的地基上,搭设稳固;脚手架的宽度应满足施工安全的要求,在宽度范围内应满铺脚手板,并稳固;上下平台应设供作业人员使用的安全梯;平台临边必须设防护栏杆;作业中应随时检查,确认安全。8、安装顶铁前,应检查顶铁的外观和结构尺寸,确认完好和符合施工设计要求;顶铁应安装平顺,不得出现弯曲和错位现象;顶铁、千斤顶轴线的中心线应在通过管道轴线的铅垂面上;安装前,应将顶铁表面和导轨顶面的泥土、油污擦拭干净;顶铁与管口顶接处应采用带有柔性衬垫

13、的弧形顶铁;顶铁顺向使用长度,应根据顶铁的截面尺寸确定;当采用20cm 30cm顶铁时,单行顺向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1.5m;双行使用时应在顺向1.2m处设横向顶铁,顺向总长度不得大于2.5m。9、安装工具管和顶管机底板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导轨应安装牢固,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管径2000mm(含)以上的工具管、顶管机时,应支搭作业平台;工具管、顶管机安装完成后,应检查其主要尺寸、紧固或焊接质量,确认合格;油、气、水等管路应经检查,确认畅通、严密;机械设备经调试和试运行,确认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使用;顶进设备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安装。10、使用液压千斤顶前应检查其活塞阀门和管路,确认完好、

14、无漏油;一旦损坏和漏油应立即更换检修;千斤顶必须按规定的顶力使用,不得超载。其使用顶力应按额定顶力的70计算;最大工作行程不得超过活塞总长度的75;千斤顶应放置在干燥,且不受暴晒的地方,搬运时不得扔掷,千斤顶和油箱应单独搬运;顶管同时使用的各台千斤顶的规格型号应一致。11、安装液压千斤顶、液压泵、管路和控制系统的配置,应符合施工设计规定;使用一台液压千斤顶时,其顶力线应位于通过管道轴线的铅垂面上,且与后背保持垂直;使用多台液压千斤顶时,宜对称布置在钢制支架上,支架中心线应位于通过管道轴线的铅垂面上,且与后背保持垂直;千斤顶液压系统应采取并联方式,且每台千斤顶都应有独立的控制装置。12、使用起重机吊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有电力架空线路时,应设专人监护,确认作业现场符合施工用电安全要求。(2)、起重机与竖井边缘的安全距离,应根据土质、井深、支护、起重机及其吊装物件的质量确定,且不得小于1.5m。(3)、作业前施工技术人员应对现场环境、电力架空线路、建(构)筑物和被吊重物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选择适宜的起重机。(4)、配合起重机的作业人员应站位于安全地方,待被吊物与就位点的距离小于50cm时方可靠近作业,严禁位于起重机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