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护理新护士培训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21843384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热的护理新护士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发热的护理新护士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发热的护理新护士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发热的护理新护士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发热的护理新护士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热的护理新护士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的护理新护士培训(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热患者的护理 基本知识 发热 fever 体温过高 hyperthermia 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当腋下温度超过37 或口腔温度超过37 2 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 以上可称为发热 发热概述 体温的形成 体温 指身体内部的温度 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调节 维持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 产热 散热 体温的调节 调节体温的中枢在哪里 下丘脑 体温的影响因素 昼夜差异 人的体温24h内的变动大约在0 5 1 清晨2 6时最低 下午2 8时最高 年龄 随年龄增长体温有下降的趋势 所以老年人体温偏低 性别 同龄的女性体温高于男性 饮食 饥饿 禁食时体温偏低

2、进食后体温可升高 运动 激烈运动 骨骼肌紧张并强烈收缩 致产热增加 体温升高 情绪 兴奋等均会造成体温升高 其他 药物 环境因素等都会对体温有所影响 基本知识 原因 两类1 感染性疾病在发热待查中占首位 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 其次为病毒等 2 非感染性疾病血液病与恶性肿瘤 变态反应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哪些是普外科病房 常见发热原因呢 术后体温常低38 3天后将至正常 术后发热原因 超过38 持续不退 或者一度降至正常 又突然上升 一般在术后4 5天 达到39 40 以上 非感染性 感染性 吸收热 特点 特点 腹部手术常见发热原因 吸收热 外科术后病人一般都有体温升高 一般不超过38

3、 5 主要是血液坏死组织被吸收所致的体温升高 称为外科吸收热 MoriyaK SakakibaraN HirakawaK etal Clinicalstudyofgaslesslaparoscopicadrenalectomyin17cases comparisonbetweenlaparoscopicadrenalectomywithandwithoutpneumoperitoneum NihonHinyokikaGakkaiZasshi 1997Dec 88 12 1021 7 YangCW KimTH ParkCS etal Methylprednisolonepulsetherapyf

4、orsevereabsorptionfeverduetoperirenalhematomaafterpercutaneousrenalbiopsy Nephron 1996 73 1 120 1 腹部手术常见发热原因 反应热 药物热 即输血 输液反应所致的发热 反应热多为有外源性进入机体所致 但有时也与药物热夹杂在一起 这种热多在输液后数分钟发生 用药量与热度不成比例 应用各种退热措施 如退热药 效果不好 但如停用致敏药物 有时即使不采取抗过敏措施 体温也能自行下降 ChristabelA SharmaR ManikandhanR etal Feveraftermaxillofacialsur

5、gery acriticalreview JMaxillofacOralSurg 2015Jun 14 2 154 61 腹部手术常见发热原因 脱水热 多在夏秋季 由于术前禁食 过度出汗而补液不足等原因 患者出现高热 烦躁 口渴 尿少而黄 体检正常 血清钠 氯偏高 补足液体后体温恢复正常 即可诊断 其机制与患者相对需水量大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McDermottS DehydrationFever BrMedJ 1943Oct9 2 4318 455 腹部手术常见发热原因 感染性发热 感染热在早期可与吸收热交叉而不易发现 但多数的感染热在吸收热期过后呈持续热 或体温降至正常后又出现发热

6、 感染的部位多在肺部 伤口和尿路 切口感染一般是术后3 5天体温恢复正常后 再度发热 或者体温升高后持续不退 伴切口皮肤红 肿 压痛 疼痛加重 肺部和尿路感染结合特异症状 体征 影像学检查即可确诊 吻合口瘘腹膜炎JrgensenFS SrensenCG KjaergaardJ Postoperativefeveraftermajorabdominalsurgery AnnChirGynaecol 1988 77 2 47 50 基本知识发热程度判断 以腋温为例 发热程度可划分 低热中等热高热超高热低热型 37 5 38 中热型 38 1 39 高热型 39 1 40 超高热型 41 Compa

7、nyLogo 基本知识热型 基本知识发热热型 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 40 左右 达数天 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 多见于肺炎 伤寒 弛张热 体温在39 以上 24h波动范围超过1度 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多见于败血症 风湿热 化脓性痢疾 间隙热 体温骤然升高至39 以上 持续数小时或更长 然后降至正常 经过一个间隙 又反复发作 见于疟疾 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规律 且持续时间不定 见于流感 癌性发热 发热的热型及临床意义 1 稽留热 体温高达39 以上 波动幅度 1 见于伤寒 肺炎 发热的热型及临床意义 2 间歇热 体温骤升至39 以上 而后降至正常以下 经一个间歇后 再规律地交叉出现 见疟疾

8、 发热的热型及临床意义 3 弛张热 体温在39 以上 波动幅度大于2 3 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 见败血症 发热的热型及临床意义 4 不规则热 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 且持续时间不定 见于流感 肿瘤病人发热 人体最高耐受热约40 6 41 4 基本知识发热三期 特点 产热大于散热表现 皮肤苍白 畏寒 寒战 皮肤干燥 高热持续期 特点 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表现 皮肤潮红 灼热 口唇 皮肤干燥 呼吸深而快 心率加快 头痛 头晕 食欲不振 全身不适 软弱无力 退热期 特点 散热大于产热 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 表现 皮肤潮湿 大量出汗 由于大量出汗 体液大量丧失 易出现血压下降虚脱或休克现象

9、 体温上升期 患者的体温监测 1 一般患者1次 日 14 00 新病人入院患者2次 日 6 00 14 00 连续测2日 2 术后3日内的患者3次 日 6 00 14 00 18 00 3 T 37 5 的患者3次 日 6 00 14 00 18 00 T 38 的患者4次 日 6 00 10 00 14 00 18 00 T 39 的患者6次 日 6 00 10 00 14 00 18 00 22 00 02 00 T 38 5 的患者有降温措施 降温后半小时需测体温 口表 盛水银端较细长 可作口腔或腋下测量 肛表 盛水银一端呈圆柱形 用于直肠测温 水银体温计 口腔 腋下 肛门 测体温的部位

10、 舌下热窝 闭口 勿咬 方法 时间 3min 口温测量 注意 1 婴幼儿 精神异常 昏迷 口腔疾患 口鼻手术 呼吸困难者不宜测口温2 如有进食 冷热敷 间隔30 再测3 咬破体温表 清除玻璃碎屑 口服蛋清 牛奶 摄入粗纤维食物 注意事项 口温 1 勿用牙咬体温计 勿说话 防止体温计滑落或咬断 2 一旦不慎咬破 首先清除玻璃碎屑 以免损伤口腔及消化道黏膜 再口服蛋清液或牛奶 保护消化道黏膜并延缓汞的吸收 若病情允许可食粗纤维 加快汞的排出 先擦干腋窝 再放体温计水银端置腋窝 屈臂过胸夹紧 方法 时间 8 10min 注意 1 腋窝疾患 出汗较多 肩关节受伤 过度消瘦不宜测腋温2 如洗澡 腋部做冷

11、热敷 间隔30 再测 腋温测量 方法 时间 3min 适用 婴幼儿 昏迷 润滑 将肛表水银端插入3 4cm 手扶 注意 1 直肠肛门疾患 手术 腹泻 心肌梗塞病人不宜测肛温2 坐浴 灌肠后间隔30min 肛温测量 请使用肛表 消毒方法有二种 将体温表浸泡在消毒中 使用前清水洗净擦干 浸泡5min 甩表 第二盒浸泡30min 冷开水冲洗 擦干 放清洁盒备用 体温计消毒 方法一 病人单独用 方法二 病室集体消毒 常用消毒液 70 酒精 1 20084消毒液 0 5 过氧乙酸碘伏 口表 腋表 肛表分开清洗 消毒 体温计的检测 甩表至35 以下放入已测温的40 以下的水中3分钟后取出读数误差在0 2

12、或以上 水银柱有裂痕者 均不能使用 护理措施 降低体温 药物及物理降温 局部 冰袋 冰囊 冰帽 冷毛巾 全身冷疗 温水 酒精擦浴 电冰毯 注意事项 防冻伤 护理措施 降低体温 酒精擦浴 高烧患者最简易 有效 安全的降温方法原理 刺激皮肤血管扩张 增加散热 酒精挥发性 吸收带走大量的热量浓度及温度 25 30 酒精 擦浴温度为30OC 擦拭方法及顺序 侧颈 肩部外侧到手背 侧胸 腋下沿手臂内侧到手心 下肢髋部 大腿外侧至足背 腹股沟 大腿内侧至足踝 臀下沟 下肢后侧经腘窝至足跟 注意事项 注意保暖 半小时后测量体温 腋下 腹股沟 手心 肘腘窝等处时 应稍用力 并延长擦拭时间 以促进散热 禁忌擦拭

13、胸前 腹部 后颈部 足心部位 护理措施 降低体温 药物降温 静脉输液 肛入 护理措施 加强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按要求测量体温体温 38 5度监测体q4h 发热三期 特点 产热大于散热表现 皮肤苍白 畏寒 寒战 皮肤干燥 保暖 高热持续期 特点 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表现 皮肤潮红 灼热 口唇 皮肤干燥 呼吸深而快 心率加快 头痛 头晕 食欲不振 全身不适 软弱无力 安全护理 退热期 特点 散热大于产热 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 表现 皮肤潮湿 大量出汗 由于大量出汗 体液大量丧失 易出现血压下降虚脱或休克现象 关注出入量平衡 体温上升期 护理措施 促进患者舒适 休息 高热期绝对卧床 以利减少能量消耗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定时开窗通风 补充营养和水分 给予高热量 高蛋白 高维生素 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鼓励多饮水 每日3000ml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液 促进毒素及代谢产物排除 口腔护理 发热唾液分泌减少 口腔粘膜干燥 易出现口腔感染 应晨起 饮食后 睡前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 皮肤护理 退热期 出汗多 及时更换衣服 注意保暖 保持皮肤清洁 干燥 对长期持续高热者 应协助改变体位 防止褥疮发生 必要时吸氧 高热期呼吸心率加快 易缺氧给予氧气吸入 护理措施 加强心理护理 Thank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