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公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112****80 文档编号:121840739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光曲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月光曲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月光曲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月光曲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月光曲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光曲公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曲公开课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月光曲主办单位: 单位: 作者: 时间: 月光曲教学设计 延寿县 学校 教学内容:部编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22课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主要讲述了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有人在断断续续地弹奏他的曲子,感到十分好奇,当他走近茅屋,听到屋内兄妹俩的谈话后,被他们虽贫穷但互相体谅的真挚情感所感动,便走进茅屋为他们弹奏一曲,又因盲姑娘不仅懂音乐,而且非常了解他的音乐激动万分。此时,他看到月光下茅屋里清幽的景色,产生了创作激情,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穷兄妹俩陶醉其中,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幸福。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

2、曲的经过,体会月光曲的魅力所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难点在于通过对贝多芬情感变化的体验,探究其创作的原因。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初步了解月光曲谱成的经过,然后引导学生研读重点语段,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人物的言行中体会人物丰富的心理和情感,从而深入探究贝多芬弹了一曲又创作一曲的原因,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最后,通过品读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感受音乐给兄妹俩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大音乐家的敬意。教学目标:自主学习课文生字,理解“传说、谱写、幽静、纯熟、清幽、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

3、章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背诵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课文内容。重点、难点:课前准备: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课前准备为课文标注小节号。把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圈出不理解词语,并尝试解决。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要来了解一个动人的传说,题目叫做月光曲。板书课题。1、师: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月光曲讲了一个怎样

4、的传说。2、指名复述。 要求学生复述的过程清晰而且全面。(请学生自己评议纠正)3、围绕“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这句话引出月光曲是贝多芬即兴谱成的。二、 解读“联想”,达曲境1、师:同学们,既然课文是讲月光曲谱成的经过,那么就让我们再次默读课文来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对这首月光曲的介绍、描写。找到以后,请同学们把这段文字认认真真地读一读,欣赏欣赏这优美绝伦的乐曲。2、指名读,出示段落: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3、请生一起读,初步感受这美景。4、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想象,看到了怎样的画面。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形成板书: 月光照耀

5、 巨浪奔涌 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此过程比较灵活预设如下:(1) 生:我看到了一幅非常宁静的画面。 师:在这宁静的画面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月亮。 师:怎样的月亮? 生: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的月亮。 师:是呀!海水是如此的平静,天空也是如此的平静,月亮就从那水天之间悄然升起。板书:月亮 升起 师:在这宁静的画面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微波粼粼的海面。 师:怎样的海面?能说得具体点吗? 生:平静的海面,泛着鱼鳞般的波纹,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师:是呀!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宁静的画面。板书:微波粼粼 师:你能把这“宁静”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再指名几个同学读,齐读。(

6、2) 生:我看到了月亮升高了,在天空中的轻纱般的微云中穿行。 师板书: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 师:多美的景色!你能读好它吗? 指名读。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你的欣喜,谁再来? 指名读。齐读。(3) 生:我看到了巨浪在翻滚。 师:啊!巨浪翻滚!它们翻滚着,一个连一个引读:朝着岸边涌过来板书:巨浪奔涌 请生读此句 师:它们就这样一个连一个,一层连一层地朝着引读:岸边涌过来有时巨浪与巨浪相遇便,激起了生:无数的浪花。有时巨浪与礁石撞击在一起,便又激起了生:无数的浪花。此时在月光的照耀下,浪花显得如此引说:雪亮。板书:月光照耀 请生读此句。 师:在这个时候,我们不仅看到了这壮美的景象,还听到了崩雷的

7、巨响,再读 齐读整个语段,读出感情来。三、 “曲调”为索,悟曲情1、师:同学们,我们读了这么久,可是我却还是没有听到有什么乐声啊,这曲在哪儿呢?我们都知道,曲应该有曲调,可这里有曲调吗?预设:有。在兄妹俩联想到“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的部分,这乐曲的曲调应该是比较轻柔的,而且也是比较缓慢的。而联想到“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的部分,应该是比较轻快的,因为他们感觉到了快乐。在他们联想到“月光照耀 巨浪奔涌”的部分,则应该是比较热烈、激昂的,因为只有这激昂的音乐,才能让他们有这样的联想。(基本达到要求即可)教师或学生按以上解说在黑板上画出曲调线: 2、师:作曲需要灵感,灵感又来自于情感。那么到底是什么原

8、因让贝多芬创作了这首举世闻名的月光曲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在文中标上批注。可以用线条划一划,可以用字词来概括,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文中标上记号。3、请生回答。此过程随机性比较强,预设如下:(1) 是由于兄妹俩的谈话深深地感动了贝多芬。a.“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重点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喜爱,读出她的渴望来。b.“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哥哥说他们家太穷,可是他们家却有一架旧钢琴,你猜这钢琴是怎么来的?生:可能是父母留下来的。师:是啊!有这个可能,可是他们家穷得连

9、张音乐会入场券也买不起,哥哥有卖掉这架妹妹心爱的旧钢琴吗?为什么?生:因为哥哥知道妹妹喜欢音乐,所以他不想让妹妹失去音乐。生:因为哥哥爱自己的妹妹,不让自己的妹妹失去最心爱的东西。师:还可能是怎么来的?生:可能是哥哥花了许多心血,积累了好多年才攒了钱买来的。师:是呀!可见哥哥知道妹妹喜欢音乐,会不同意妹妹去听音乐会吗?生:不会。师:可是现在哥哥却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你读出什么来了?生:我体会到了哥哥内心的内疚、无奈、悲伤及对妹妹的怜惜。c.“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这句话是重点要分析的,体会妹妹的懂事、善良。师:“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生:没有考虑

10、,顺便说的话。师:“随便说说”指的是哪句话?生:指的是“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师:盲姑娘是真的这样随便说的吗?生:不是。因为这首曲子很难弹,她非常渴望能亲耳听到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师:既然不是随便说的,那她为什么又说“随便说说”呢?这说明了什么?生:说明她家太穷,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生:说明她能体谅哥哥的难处。生:说明她能理解哥哥贫困的处境。生:说明她为自己刚才说的那句使哥哥难过的话感到不安。生:说明她为自己刚才说的那句话感到后悔。生:说明她很懂事、很会体贴人。师:对。“随便说说”说明了这个十六七岁的盲姑娘对哥

11、哥的体谅和理解,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不安和后悔。这说明盲姑娘是多么懂事、多么体贴人啊。指导读好对话。(2) 是由于盲姑娘的懂音乐,是贝多芬的知音。 围绕“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展开讨论。 师:盲姑娘因何而激动? 生:因为他感觉到了弹琴的人就是贝多芬。 师:盲姑娘看到过贝多芬吗?她听过贝多芬弹钢琴吗? 生:没有! 师:没有!那她又怎么能认定对方就是贝多芬呢? 生:她是从贝多芬的琴声中感觉到的。 师:琴声中感觉到的,从没见过贝多芬,也从没听贝多芬弹过琴,却能从琴声中感觉到弹琴的就是贝多芬,可见盲姑娘是一个 生:非常懂音乐的人。 生:是一个有音乐天赋的人。

12、师:她可以称得上是贝多芬的 生:知音。 师:贝多芬得到了这一个知音,心里能不感到高兴吗?于是灵感突发,决定再为她即兴弹奏一曲。(3) 还因为周围的环境,感染了贝多芬。 主要理解:“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和“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这两句话中“幽静”和“清幽”两个词。4、请生再齐读第9自然段,读出曲中之意。四、 以“曲”为媒,识人心师:同学们,这便是贝多芬的月光曲,可是在这乐曲之中真是只包含着这点情感吗?让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或许读后你会有更深的理解。出示课件请生自读: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一个音乐家的家庭,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

13、岁举行首次公开演奏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二十二岁起定居维也纳。当时正是奥地利封建统治最黑暗的时代,他十分憎恨专权暴政,极其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庸俗。他早年受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不少作品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及其理想中的英雄性格。他有一句格言:“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师:现在你再读这月光曲,回忆他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了吗?生:我体会到了他内心对黑暗统治的痛恨。是这黑暗的统治让兄妹俩过上了这样的生活,让盲姑娘热爱音乐却不能拥有音乐。生:我体会到了他对盲姑娘的关心与同情以及像盲姑娘一样的穷苦人民的关心与同情。师:是呀!这就是月光曲,这就是贝多芬,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来读这段有关于月光曲的联想。(配上月光曲的剪辑片断)师:下课!五、板书 月 光 曲 月光照耀 巨浪奔涌 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