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21839470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选修《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选修《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选修《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选修《战争与和平》知识点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l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2.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可

2、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3.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国。4、经过:第一阶段:1914年 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 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 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

3、兰海战(最大的海战)第三阶段:19171918年 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5、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的原因:6、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经济实力处于劣势军事战略上的失误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7、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英国更衰

4、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美日的崛起体现在: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参战国的革命与独立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影响欧美工人运动德国与匈牙利:分别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虽然失败,但是伟大尝试中东欧政治版图发生剧变:一战摧毁了四个帝国德俄奥匈奥斯曼,诞生了一批独立国家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原因:列强的奴役与掠夺,激化民族矛盾;宗主国放松控制使本国新兴阶级力量的壮大;影响: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基础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用阶段

5、、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等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改变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l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巴黎和会背景 (1)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2)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时间:1919年初6月28日地点:凡尔赛宫参加国:27个战胜国的代表。操纵国:英国 劳合乔治、美国 威尔逊、法国 克里蒙梭。6.各国目的:(1)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建立国联,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2)英国奉行“势力

6、均衡”政策,既要削弱德国海军力量,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勒索战争赔款,维护其庞大的殖民帝国及海上优势。在欧洲联合美国遏制法国称霸,因此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在东亚支持日本以牵制美国。(3)法国为重建欧洲霸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坚决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乃至肢解德国。(4)意大利希望落实参战时协约国的承诺,扩大领土。(5)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7.主要问题:对德和约问题(中心)、中国问题(山东问题)、建立国联问题。8.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1)时间:1919年6月28日。(2)内容:领土:重新划分德国疆界;将阿尔萨

7、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划定非武装区殖民地:德国放弃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等战胜国瓜分军事:德国废除义务兵役制,只保留10万陆军赔款:德国要支付大量赔款给协约国(未确定总额)。(3)性质: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10.影响:(1)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西方的统治秩序,开始建立凡尔赛体系(2)严厉限制和削弱了战败国德国,引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3)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4)英法获利最大(5)美国受到抑制(6)民族自决权得到一定的肯定(7)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凡尔赛体系1.

8、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的和约和国联盟约2.凡尔赛体系的影响:(1)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2)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上述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3)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国家(4)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欧洲地位削弱,美苏日崛起(5)其中又隐含了很多矛盾,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3.凡尔赛体系的矛盾:(1)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性的惩罚,德国滋生强烈复仇情绪(2)战胜国列强之间:分赃不均,美意不满(3)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3)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列强矛盾:牺牲一些弱小

9、民族国家的利益,中国“五四”爱国运动等。4.新的民族矛盾:列强主要考虑削弱战败国和实现自己的利益来安排领土,没有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5.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掠夺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国际联盟(1)背景:一战的巨大损失使人们渴望建立能维护和平的国际体系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盟约,以此领导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整体(2)时间:1919通过国际联盟盟约,并被列入凡尔赛和约。1920年生效(3)总部:瑞士日内瓦(4)主要机构: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秘书处(5)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并且声称要裁

10、减军备,制裁侵略(6)盟约原则: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委任统治(7)操纵:英法。由于美政治军事实力有限,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加上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强大。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拒绝参加国联(8)解散:二战时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宣告解散(9)实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10)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1)活动:1924年组织缔结了和平解决争端议定书日内瓦协定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其有关机构或组织发挥了大量用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12)评价:是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国际组织,为联合国提供了多方面有益的经验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

11、、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阻止新的世界大战(原因)华盛顿会议1.背景(1)巴黎和会留下遗缺,亚太地区的矛盾没有真正缓和(2)战后美日英国在亚太地区的争夺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3)为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4)中国掀起反帝爱国运动2.发起国:美国3.目的:为了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平息中国反帝怒潮时间:1921年11月1922年2月。参加国:美、英、日、中、法、意、比、荷、葡九国操纵国:美、英、日7.主要议题:英日同盟问题、海军军备竞赛问题、中国问题8.内容:【1】四国条约(1)签订国:美、英、法、日

12、(2)内容: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英日同盟终止(3)影响:对美:拆散了英日同盟,扫除了在太平洋的称霸障碍对英:维持了与美日的表面关系,后英日矛盾日渐激化对日:同盟解散利益受损,但一战的获利大多承认,也获得了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2】五国条约(1)签订国:美、英、日、法、意(2)内容:分别规定了它们各自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3)影响:美: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并驾齐驱,抑制日本势力膨胀英: 丧失了海上霸权日: 受到抑制,但日本在一定区域内拥有优势(总评:是第一个裁军协定,暂时缓和了大国的海军军备竞赛,但没有根本解决问题,不能制止战争)【3】九国公约(1)签订

13、国:美英法日中意荷比葡九国(2)内容: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3)影响:实质上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了条件9.华盛顿会议的影响(1)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续,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华盛顿体系(2)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又达到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3)日本,英等国受到抑制(4)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5)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华体系。10.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日

14、中在会外签订条约,把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归还中国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异同相同点:背景:在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世界性会议过程:会议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充满矛盾和斗争结果:会议签订了带有大国强权色彩的一系列条约;都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中国主权;条约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作用:新的国际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不同点:巴黎和会是一战的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成立了新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形成了凡尔赛体系,英国和法国成为会议的胜利者。华盛顿会议遏制了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头,

15、主要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会议的主导者和胜利者。l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具体原因: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供需矛盾扩大市场的虚假繁荣,市场供需矛盾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矛盾,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直接原因)2.爆发标志与表现: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股价狂跌,大量股票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3.特点:(1)范围特别广(地区从美世界;部门从金融工农各部门)(2)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3)破坏性特别大4.影响:(1)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