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卷)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1794610 上传时间:2020-0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温度与物态变化(100分)姓名: 班级: 得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将答案填在对应的表格中)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B 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变模糊C 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 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2 、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一般会出现凝结水珠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B 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C 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

2、玻璃的外表面D 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 3、 温度为0时( )。 A 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 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 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 D 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4 、下列各种现象中哪一种属于升华现象?( )A 夏天湿的衣服变干 B 卫生球放一段时间后变小 C 霜的形成 D 露的形成5、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吸热的是( )A 霜的形成 B 露水的形成 C 衣服中水发生蒸发 D 水凝固成冰6 、箭将卫星送入轨道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卫星因摩擦生热而烧毁,工作人员会在卫星上涂上一层特殊材料,这层材料的作用( )。A这层材料能隔热 B这

3、层材料能迅速将热传走 C这层材料非常光滑,不会与空气摩擦生热 D这层材料在遇热熔化和汽化的过程中会吸收因摩擦而产生的热7、 下列措施中不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A 把湿衣服摊开放在向阳处 B 用塑料袋包装蔬菜放入冰箱内C 用扫把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散开 D 用电风扇吹风8、打开电风扇时会感到凉快,是因为( )A 风使室内温度降低了 B 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C 电风扇吹来的风加快空气的流动,使身上汗水蒸发加快了 D 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周围空气的热9 、要使水的沸点超过100,需要将( )A 火烧旺些 B 水量减少些 C 将容器移到高山上去烧 D 给容器加密封盖10 、在制药时,可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

4、,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份,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办法是( )A 缩短加热沸腾时间 B 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C 增加容器内气压,使水沸点低于80 D 降低容器内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11、 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正确的做法是( )A 温度计的玻璃泡有部分浸入液体中 B 温度计的玻璃泡置于液面之上 C 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后在读数 D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在液体中,但不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12、夏季,为了给密闭的洗相暗室降温,从降温效果看较好的方法是( )。A 打开电扇 B 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 C 用盆子装几大块冰 D 地上洒水 13、金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

5、,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原因是( )。A 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 B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C 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D 空气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附着在金属块表面14、 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的图像应是( )。15、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 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飞如图1所示,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液化 C 蒸发 D 升华16、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

6、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护路工人往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 )。A 盐使雪的熔点降低 B 盐使雪的熔点升高C 盐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熔化 D 盐从雪中吸热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 、以下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各属于哪种物态变化:(1)云:_ (2)雨:_ (3)冰雹:_(4)冰:_ (5)雾:_ (6)霜:_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是在_温度下,且只在液体_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_温度(沸点)下,在液体_和_同时发生的_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_热,但温度_,这个温度叫_。3 、如图1所示,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为_;

7、若继续加热2min,温度计的示数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温度计周围的“白气”是_形成的。图(1) 图(2)4、 如图2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可判断出这种物质一定是_(填“晶体”或“非晶体”),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的时间为_。5、 烧红的铁件放入冷水时升腾起一团“白气”,这个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有_和_。6、请填出下列描述中的物态变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_;阳春三月,江河解冻:_;衣橱中的樟脑丸不翼而飞:_。7、 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部位“冻结”起来。这是利用了液体氯乙

8、烷在_时需要_热的原理。三、 简答题(第1题4分,第2题5分,第3题6分,共15分)1、 家用电饭锅的设计是:当锅内的温度达到103时,就会自动切断电源或者转为保温状态。如果我们用电饭锅煮粥或煮汤(未干前),它会自动“跳闸”吗?为什么?2、 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你的理由是什么?3 、今年4月15日,天下着雨,小明乘坐小汽车到潍坊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车开出不久,小明发现汽车前车窗的玻璃慢慢变得模糊不清,影响

9、了观察车前方的情况。这时,司机师傅打开了一个开关,车内便吹起了冷风,不一会儿,车窗就变得透明了。小明纳闷,听说冬天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是吹热风。这是为什么呢?请你帮助小明解答这个问题。39381、(1)如图3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_图是寒暑表,甲乙两表的示数分别为_和_.3736甲乙四 、实验题(1题每空1分,2、3题每空2分,4题4分,共25分)1、(1)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_图是寒暑表,(2)甲、乙两表的示数分别为_和_。2、小薇同学把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由于疏忽,她把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帮助小薇分

10、析实验数据并回答:时间 / min0246810121416182022温度 / 989185807969797571676461(1)错误的数据是_。(2)该物质是_,原因是_。3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气流有关。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气流的关系,有人建议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甲:把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乙:把同样湿的衣服挂在有风的地方干得快,挂在无风的地方干得慢。丙:晒粮食时,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干得快。丁:将手伸入水中后取出来判断风向。(1)你认为,能说明蒸发快慢与气流有关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答:能说明蒸发快慢与气流有关的实验是_、_

11、。(2)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蒸发快慢与气流有关,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答:现象_(选填“甲、乙、丙、丁”),说明:_ 。现象_(选填“甲、乙、丙、丁”),说明:_ 。4、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活动课中,有以下三个场景:场景一:A组的其中一个同学随便选取了一支温度计,在测量过程中同组的另一同学发现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得很快,差不多上升到玻璃管顶。于是大喊:“快把温度计取出来,不然。”但测量的同学还来不及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温度计却已经“砰”的一声胀破了。场景二:B组的其中一个同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同组的同学告诉他:“要小心点,不然会损坏温度计的。”话音刚落,温度计的

12、玻璃泡就损坏了。场景三:C组同学在读温度计的示数时,有的仰视来读,有的俯视来读,还有的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结果他们测出的温度值都不相同。他们感到奇怪:同一杯水,温度为什么会不一样了。请你结合自己在课堂上做这个实验的体验,分析总结一下,应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温度与物态变化测试题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 D 2 D 3 D 4 B5 C 6 D 7 B 8 C9 D 10 D 11 D 12 C13 B 14 A 15 B 16 A二 填空题1 (1)液化和凝华 (2)液化和熔化 (3)凝固 (4)凝固 (5)液化 (6)凝华2 任何温度下 液体表面 一定 内部 表面 剧烈 持续吸 不变 沸点 3 98 不变 水沸腾所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在外面遇冷液化成小水珠4 晶体 80 15m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