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卷)_(含答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1746456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学年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卷)_(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学年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卷)_(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学年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卷)_(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学年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卷)_(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学年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卷)_(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学年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卷)_(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学年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卷)_(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普陀区 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 分,完成时间:100 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 27 题。一、文言文(40 分)(一)默写(15 分)1.僵卧孤村不自哀,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_ ,雪尽马蹄轻。 观猎3.爱上层楼,_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_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5所以动心忍性, 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 6 一 7 题(4 分)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6.开首两句出现的景物与天净沙秋思中相同的有_、_ 和夕阳。(2分)7.下列理解恰当的是 ()

2、(2 分)A.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B.这首小令描绘了江南秋天的美景。C.前后画面的对比极尽秋景之迟暮。D.最后一句以抒情收尾,直打胸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8 一 10 題(9 分)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8本文作者是_(1)_,选自短篇文言小说集_(2)_。(2 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一狼径去,其一犬坐

3、于前。_10.对文本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 (4 分)A.本文用精练的语言十分传神地描写了狼的动作、神态。B.本段文字详细地表现了屠户由畏惧到拼死自卫的过程。C.故事启发我们:不论怎样狡诈的恶人终归是要失败的。D.屠户的表现让我们懂得遇到邪恶势力一定要勇于斗争。(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1 一 13 題(12 分)试焚宫室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

4、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注】必:果断,决断。降北:此指投降败敌。比死敌:比,等同:死敌,死于敌,为抗敌而死 被濡衣:被,同“披”;濡衣,湿衣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 分)(1)吾欲伐吴()(2)吾赏厚而信()12翻译画线句: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_(2 分)13越王欲伐吴,试焚宫室。下令前民众“_(1)_”;下令后民众_(2)_(用自己的话概括)。由此,越王明白胜利的必要条件是(3)(6分)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 一 18 題(20 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媒体尤其新媒体的“星”闻报道存在着一“热”一“冷”两种现象。对娱乐明星的花边轶事、生

5、活八卦,一炒再炒,文字、图片、视频,甚至还用上了直播、H5 等新技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率部队抗洪救灾保护 42 万人生命财产的“流泪将军”董万瑞、被誉为中国航天“总总师”的两弹元勋任新民相继离世,相关报道却显然冷清不少。这种冷热失衡的舆论现象,背后折射出同一的价值取向。娱乐明星知名度高、粉丝众多,一举一动都可能受到关注,很容易成为镜头的焦点、版面的热点,适度报道无可厚非。但是,个别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视听率,过度追捧娱乐明星、网络红人,极力炒作个人隐私、情感绯闻,大肆宣扬纸醉金迷、花天酒地,使“星”闻弥漫着庸俗、低俗气息。娱乐化、物质化的信息大行其道,享乐主义、奢靡主义倾向泛滥,大大影

6、响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这些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才是真正的璀璨之星。但这些“星”往往甘于寂寞、埋头奉献,所从事的领域也不为人熟知,而媒体或报道过少,或用心不够,使人们很难了解、无从体味其中藴含的宝贵精神力量。事实证明,只要潜心挖掘、深入报道,他们就会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让陈景润成为明星,激发了国民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专题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不同岗位劳动者匠心筑梦的故事,让人感受到默默坚守、孜孜以求的伟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展现了文物修复者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让很多人敬佩不已

7、。追什么“星”,推出什么“星”闻,媒体责任重大。不能为取悦受众而“失向”,不能为吸引眼而“失真”,不能为刻意迎合而“失态”,更不能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爆料”淹没我们的生活。媒体的价值引领,不是关注谁要结婚生子、谁又离婚出轨,而是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应多一些激浊扬清、少一些哗众取,多一些积极向上、少一些庸俗格调,把更多镜头和版面投向那些功勋卓著的民族英雄、苦干实干的科学巨星、令人敬重的学界泰斗,投向那些爱岗敬业的劳动模范、崇真扬善的道德先锋,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激励全社会不懈奋进的强大力量。“铁肩道义,妙手著文章”。新闻媒体只有牢牢把握正确

8、导向,把那些筑梦路上的巨匠大师和无名英雄从幕后推到台前,用他们书写的绚丽篇章去感动社会、去影响社会,使之成为人人景仰和追逐的明星,才不辱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职责和使命。14第一段“星闻报道”中“星”加引号,其特殊含义及表达效果是_(3 分)15.第段画线句连用多个“不能”的表达效果是_(3 分)16.本文针对社会上(1)_的具体现象展开论述,第段论述了(2)_,第段论述了(3)_(6 分)17以下对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B.冷热失衡的舆论现象,背后折射出同一的价值取向。C.我们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坚守和价值引领。D.把握正确导向是媒体应尽的职责和使

9、命。18第段画线句不宜删除。请阐释理由。_(5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9 一 23 题(20 分)冬夜说书人馀鲁我怀念,小时候在故乡山村漫长的冬夜里,那些走村串巷的说书人带给我们的温暖、欢乐和梦想。那时,一进入腊月的门儿,所有的农活儿都忙活完了,村里的大人和小孩就开始盼望着,说书人快点来到。“说书人来了!说书人来了!”小孩子们会飞奔着把这个好消息瞬间传遍全村。他们背着背着的三弦琴、牛皮鼓,还有鼓板、鼓架和铺盖,用竹竿一人牵着一人排着队走来,正是我们盼望很久的说书人,排在最后面的那少年是“瞎子小光”,他是我童年时代的好朋友,这些说书人全是盲人,没有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学会说书的,又是怎样

10、互认识然后组合在一起,走村串巷给大家说书。说书人一来,就在村头的孤身老人满大爷家住下了。满大爷的小屋里是那么温暖,因为炕洞里整个冬天都生着牛粪火。漫长的冬夜里,热热的土炕上,大人和小孩都喜欢挤在一起,听这些盲人说书。鼓板一响,说书开始了。鼓板声和笑声不断地飞出满大爷的小屋,整个小村都沉浸在快乐的气氛里。孩子们都咧着缺了门牙的嘴巴,开心大笑着,乡亲们一张张写满艰辛和沧桑的睑上,也露出了难得的陶醉的笑容,有时候听到后半夜了还不愿意离开。小光和我一样大,当时也就十来岁。每次到来,他都穿得干千净净的,崭新的夹袄里面露出了雪白的衣领,刚刚修剪的小分头,梳理得整整齐齐。“小光,你也看不见,为啥要把自己打扮

11、得这么干净整齐呢?”我问小光。他一边整理衣领,一边回答说:“我看不见,可乡亲们都看得呀!”他整理衣领时,好像对着一面明亮的镜子。我慢慢观察到,每位说书人,都穿戴得那么干净整洁,每一颗扣子都扣得整整齐齐的,每个人的衣领都洗得干干净净的。父亲告诉我,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清清白白,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那时我最喜欢小光和他的师父说“大刀史更新”那一段。说这段时,小光给他的父拉胡琴,过一会儿,小光又打起了鼓板。他的鼓打得又急又狠,再怎么想打瞌睡的小孩,也提起了精神。“小光,你教我学说书好不好?”我打心眼里羡慕小光,我也很想做一个说书人。“不行,你要上学念书的。“那你教我打鼓板好不

12、好?”他笑着把我推到了那架小鼓面前。我一手捏着鼓棒,一手拿着鼓板,不由自主地闭上双眼,学着他的样子,就像一个真正的小盲人那样煞有其事。这时,在我的心目中,好像失明也是一种“本事”。我听见了自己敲出的响亮的鼓板声“小光,春天和秋天,你们在哪里呢?”“春天和秋天,我们也要各自回家干农活儿呢!”他们什么也看不见,还会干农活儿?那一瞬间,我觉得,小光和他的师父们,真的是一些了不起的人!说书人佳了半个多月后,又开始收拾铺盖,要离开这去邻村了。“小光,明年冬天一定再来哦!我们等着你!”我爬到村扣的老枣树上大声喊道。大家依依不舍地把他们送过了小石桥。他们是冬夜里的说书人,是给我的童年带来过温暖和梦想的人。直到今天,我还记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是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清清白白,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现在,说书这门手艺,在大部分乡村里都已经失传了吧?我们这代人也早已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我童年时的朋友“瞎子小光”,当然也早已长大了。小光,你现在在哪里呢?你们还在冬夜的山村里给乡亲们说书吗?19.第段中加点的“本事”的意思是_(2 分)20.第段画线句“说书人来了!说书人来了!”与后一句中的“_”一词相照应,表现了_。(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