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2 论“雅而不高”课后检测 粤教版必修4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701208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春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2 论“雅而不高”课后检测 粤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春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2 论“雅而不高”课后检测 粤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春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2 论“雅而不高”课后检测 粤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春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2 论“雅而不高”课后检测 粤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春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2 论“雅而不高”课后检测 粤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春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2 论“雅而不高”课后检测 粤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春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2 论“雅而不高”课后检测 粤教版必修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论“雅而不高”修养是一盆火,融化了结冰的心;修养是一阵春风,吹绿了人生的季节;修养是一道阳光,照亮了前进的路。一颗纯净的修养之心,是一泓清泉,它涵养着人类文明最纯净的思想;一颗美丽的修养之心是一朵蓓蕾,它将吐露出一个生意盎然的春天;一颗缤纷的修养之心,是一片云雾,它牵引出的是彩霞满天美字体修养之于心地,犹食物之于身体。赏美文雅与俗野草心说到雅与俗,就总有人愿意把它们隔绝开,似乎二者不能同日而语,一个是天上的星宿,一个是地下的野鬼。以至于一看到自己认为“雅”的东西就拊掌称善;若是看到不那么“雅”的,就不得了乎了,深深一副国将不国的忧叹样子,好像悲伤着哥伦布的上厕所与毕加索的看漫画。至于雅人听音

2、乐,那不叫“听”,要换一个词,叫“鉴赏”;看书,那不叫“看”,也要换掉,叫“品评”;甚乎于引申到上茅房,也不能叫小便,要叫“如厕”,在古代,更有“更衣”的更雅的称号呢!由此,我似乎又回忆起“窃不能算偷”的孔乙己倒也可以明正的算一个雅人。我是一个不大雅的人,证据就是我从来不爱把天地吊在嘴上大叫着英勇,也不爱把爱恨交织编化成词语凝固在心头。有一句俗话叫“俗人办雅事雅事也俗”,我深以为是,所以我做什么事都秉着一杆“俗”的大枪,枪头上还挑着“俗人俗事”的招牌来招摇过市。比如买菠菜,为了两毛钱,我可以和人高举刀枪干革命;比如看电影,为了一张票,我可以恶语伤人骂大街。无论如何都不能够霁月光风地把生活的琐碎

3、统统抛在脑后。其实这些还都是小俗,雅人看到了只不过歪过头去呸了一声:“没文化,小农意识。”但我还有让雅士们深恶痛绝的大俗,就是,我喜好写诗。我喜好写诗其实也算不得什么,但我偏又写些读不通的古诗,里面还时常喜好引经用典。这就不得了了,说我的引用离骚,诋毁了屈大夫的忠贞高洁;我的引用孔子,玷污了孔圣人的微言大义;我的引用老子,羞辱了太上老君的神名仙身。总之,是把一切的天下太平都搅得乱了。其实,无论雅也好,俗也罢,都是对美的一种天然的追求,“阳春白雪”固然雅得可贵,但能够引起全城的人的共鸣的“下里巴人”却犹然俗得过瘾。若是强叫人们高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大概也该“雅”得无人种地了吧。到那时候这一

4、班饿得瘦成皮包骨的骷髅们还在“饮酒乐甚”,那确乎只能够高吟“羽化而登仙”了。自选超市明示不许品尝而有人偏下手抓;封闭式空调车上抽烟或摆弄臭脚;住公寓楼在楼内大吼大叫;出行坐车一路车笛长啸;“档次”“品位”常挂嘴边,洋话国骂各尽其用;遮口剔牙与烟雾喷人;雅兴高歌与粗口迭出等。写作运用适合“雅与俗”“荣辱观”“辨是非”“论修养”“品味时尚”等话题。示例一:当人们的血脉中奔流着各色汽水饮料时,似乎再也没有一杯香茗高山流水般诗意地流淌的踪迹。当人们恣意地将头发烫染得卷曲蓬松、五彩斑斓时,似乎大家忘记了自己原本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当人们开始将衣服穿薄,甚至“衣不蔽体”、奇形怪状时,似乎特立独行成了时

5、代的标签。老祖宗的含蓄之美渐渐让步于时尚装扮。当人们以车代步,进入了电动马达四轮的新纪元,似乎很少有人在月亮下闲庭信步,边走边欣赏,感受城市霓虹灯下最温存的拥揽。似乎再也没有人用脚步去丈量脚下的土地,感知生命的重量与自然的厚实。当人们用电邮、用短信、用视频支起了整个地球村,网住了这个偌大的城市时,人们似乎丢失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期待与盼望。鸿雁飞过,丝毫没有等待的不安与渴望。咫尺与天涯丢失了那份如同生死别离般的重量。(品味“时尚”)示例二:那么,何为修养?修养以形形色色的个体呈现于芸芸众生中。有修养之人,苦淋于狂风暴雨之中,但他眼中并不是苦涩的泪水,而是美丽的彩虹;有修养之人,攀援于峭壁之上

6、,他心中没有一失足粉身碎骨的畏惧,有的只是对顶峰奇景映日辉煌的渴望;有修养之人,独行于漫天风沙的大漠里,而他的视野中不是露于荒野的白骨,而是通向绿洲的路标修养,是雨中人的彩虹,是攀援者的渴望,是跋涉者的路标修养,留下的是临逝前一个无怨无悔的微笑,赠与今人一个矢志不渝的追求。这就是修养,一座辉煌灿烂的金桥,一端是现实的此岸,一端是理想的彼岸。只有修养在,才能涉惊涛履平川,攀高峰,一往无前!(谈修养)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不解(ji)之缘押解(ji)罢黜(ch) 弄巧成拙(zhu)B应(yn)接不暇 应(yn)该散(sn)漫 天女散(sn)花C乳臭(xi)未干 臭

7、(chu)味摒(bn)弃 孔雀开屏(pn)D天赐(c)良缘 剔(t)牙喷(pn)香 喷(pn)薄而出解析:A项,“押解”中的“解”应读ji;B项,“应该”中的“应”应读yn;D项,“剔”应读t。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生活中,我们都很讨厌那些_的人。(2)在这年夏季反“扫荡”战役中,当地军民在军部的统一指挥下,多点开花,密切配合,使敌军_,对粉碎敌人的“扫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3)表演讲究的是自然真实,贴近生活,_和搔首弄姿都不是表演艺术。(4)他天生的正义感油然而生,他决定将真相和盘托出。之后,在场的每个人无不_,甚至还有人拿出了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8、实际上却只是惺惺作态而已。A扭捏作态捉襟见肘矫揉造作相形见绌B扭捏作态顾此失彼矫揉造作黯然失色C忸怩不安顾此失彼装腔作势相形见绌D忸怩不安捉襟见肘装腔作势黯然失色解析:(1)扭捏作态:言谈举止不大方,装模作样。忸怩不安:不好意思,心里慌乱。(2)顾此失彼: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捉襟见肘:整理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多用来比喻境况困难,顾此失彼。(3)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很不自然。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矫揉造作”偏重于做作,多用于书面语;“装腔作势”偏重于不切合实际,常用于口语。(4)黯然失色:指心情不好,脸色难看;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相形见绌:相比之下

9、,显出一方的不足。答案:B3下面这个句子有语病,四个选项中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人的素质的提高,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上,也体现在精神生活和思想素质的提高上。A人的素质的提高,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也体现在精神生活的改善和思想素质的提高上。B人的素质的提高,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上,也体现在精神生活的提高和思想素质的改善上。C人的素质的提高,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也体现在精神生活和思想素质的提高上。D人的素质的提高,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上,也体现在精神生活和思想素质的改善上。解析:原句“生活水

10、平”与“改善”不搭配,“精神生活”与“提高”不搭配。答案:A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王同学因病请假回家已经三天了,班主任给他的母亲发去短信:“小王同学病好了吗?回函为荷。”B高志同学,演讲时不要紧张,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是好样的,再说,还有这么多同学为你挡驾呢。C张总对主管领导说:“公司的发展与您的领导分不开,以后借重您的地方还很多,还要常来麻烦您。”D父亲嘱咐刚参加工作的儿子:“孩子,在单位要与人为善,团结友爱,言谈举止不要让人家见笑了。”解析:A项,回函:回复信函。班主任的意思是让小王的母亲回短信,不能称作“回函”。为荷:书信及公文惯用语,表示感谢之意,是很多应用写作里的客套话,

11、意思是麻烦人家了;班主任是关心小王同学,不是给对方添麻烦。B项,挡驾:谢绝来客的婉辞。D项,见笑:谦辞,被别人笑话;此句没有谦敬语境。答案:C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李德顺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俗”的。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分。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里的“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

12、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样,“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

13、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对于“雅、俗”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

14、化。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来说,都是如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雅”和“俗”有一些严重的误解,甚至偏见。在某些人的潜意识中,一味地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等等。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的源泉。“雅俗”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

15、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同时,在如何看待“雅、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上,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重心下移”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滥”。对此应有冷静的思考。“文化重心下移”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历史合理性的进步,是我们的文化“为人民服务”之必需。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分,它们之间的划分依据是有所不同的。B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C文化的“雅”“俗”可以通过其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