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总结课件 中图版必修1教学资料

上传人:r**** 文档编号:121700242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总结课件 中图版必修1教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总结课件 中图版必修1教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总结课件 中图版必修1教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总结课件 中图版必修1教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总结课件 中图版必修1教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总结课件 中图版必修1教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总结课件 中图版必修1教学资料(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章末总结 教师用书独具 内容索引 知识结构 问题解答 知识结构 问题解答 第一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教材P62探索我们根据景观图比较撒哈拉沙漠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景观差异 结合位置图分析两地自然景观差异的形成原因 比较景观差异主要从植被 土壤等方面入手 分析景观差异成因要从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等方面入手 重点抓住两地的气候差异及其成因 两地的景观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如下表所示 教材P63思考描述气候的指标有 气温 降水 大陆度 干燥指数等 主要指标有气温和降水 教材P67思考1 城市 热岛 效应 通俗地讲就是由城市化的发展 导致城区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

2、气象学近地面大气等温线图上 郊外的广阔地区气温变化很小 如同一个平静的海面 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 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 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着高温的城市区域 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 城市热岛 2 在 热岛 效应的影响下 城市上空的云 雾会增加 使有害气体 烟尘在市区上空累积 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人类有许多疾病就是在 热岛效应 下引发的 医学研究表明 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环境温度高于28 时 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 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 中暑 精神紊乱 气温高于34 并伴有频繁的热浪冲击 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 特别是使心脏 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死亡率明显增加 高温还可加快光化学

3、反应速率 从而提高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 进一步危害人体健康 教材P67复习题1 1 山地对气候的影响 山地与河谷 盆地相间地区 由于处在一定海拔高度上 气流具有背风坡下沉增温的 焚风效应 使背风坡气温较我国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年平均气温高出1 3 2 植被对气候的影响 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多层结构的蒸腾作用对空气水汽凝结与滞留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而干季由于雾的存在 弥补了雨量的不足 从而又促进了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及其他植物的生长 3 海陆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海洋和大陆由于物理性质不同 在同样的辐射之下 它们的增温和冷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海陆对气候影响显著 在地球上形成了差别很大的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4、在气温方面的表现 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变化快 变化大 因此大陆性气候的日较差 年较差数值都较大 而海洋性气候则相反 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滞后于大陆 在湿度和降水方面 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相对湿度较大 相对湿度年变化小 云量多 降水量多 降水的年变化小 秋冬降水较多 而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 相对湿度较小 相对湿度的年变化大 云量少 晴天多 降水量少 降水的年变化大 夏季降水较多 4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洋流在北半球的热量平衡中 起了重要的作用 如大洋西部的暖流区 成为大气温暖的下垫面 加之蒸发强烈 大气层不甚稳定 因而降水量较大洋东岸丰沛得多 寒流控制的海区

5、气流以下沉为主 下沉气流本来就比较干燥 再加上处在冷下垫面上的空气特别稳定 水汽得不到相应的补充 所以空气的湿度比较小 天气寒冷而干燥 总之 如果没有洋流 地球上的赤道和热带地区 将比现在炎热得多 高纬和两极地区 则将比现在寒冷得多 温带的寒冬酷暑变化剧烈 也会令人难以忍受 2 1 主要表现在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垫面的面貌 改变了下垫面的粗糙度 反射率和水热平衡等 从而引起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 2 人类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活动 增加了全球大气的污染 影响了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能的反射和散射作用 减弱了入射的太阳辐射数量 从而导致气温的降低 燃料燃烧后排出的烟尘微粒和自然植被被人类破坏后为大风所刮起的

6、尘埃 以及其他人为原因所造成的尘埃 增加了大气中的烟尘 微粒的数量 犹如一把遮阳伞遮住了阳光 减弱了太阳辐射 导致地面气温降低 同时 大气中的烟尘微粒又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凝结核 创造了降水形成的有利条件 增加了降水的机会 降水的增加 对地面的气温也起到了冷却作用 随着工业的发展 大量的废油排入海洋 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散布在海洋上 这层油膜能抑制海洋水汽的蒸发 阻碍潜热的释放 引起海水温度和海面气温的升高 加剧气温的日 年变化 同时 由于蒸发作用减弱 海面上的空气变得干燥 减弱了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使海面上出现类似于沙漠的气候 总之 人为因子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条途径进行 一是改变下垫面的性

7、质 二是改变大气中的某些成分 二氧化碳和尘埃 三是人为地释放热量 3 略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材P68探索本 探索 以植被破坏引起的连锁反应为例 说明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关系 植被破坏引发的连锁反应如下图所示 这一事例说明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再如 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煤 石油 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将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 教材P69思考赤道穿过刚果盆地 刚果盆地长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下 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两侧的东北信风从非洲大陆西部登陆

8、 遇到东非高原的阻碍 气流很难继续爬升 因此高原上降水少于盆地 由于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造成它有时被信风带控制 有时被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因此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如果刚果盆地的森林被大量砍伐 首先影响非洲地区的生态平衡问题 使得森林资源减少 物种多样性将受到严重影响 其次 还会影响到赤道两侧非洲的气候 使得赤道附近的热带草原气候变得更加干旱 甚至形成沙漠气候 最主要的是没有森林对气候的调节 将使全球的气候变得越来越恶劣 教材P72思考并不是所有的大陆都是离海洋越近 降水越多 如非洲 大洋洲 南北美洲副热带大陆的西岸 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 或

9、者是受自陆地吹向海洋的信风的影响 干燥少雨 同时这些地带的西岸海域全部是寒流 对沿岸陆地起降温减湿作用 更加剧了干燥程度 所以并不是所有陆地都是距海洋越近降水越多 教材P73思考1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 海拔8844 43米 是世界第一高峰 南坡山麓地处亚热带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条件变化很大 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 形成多种多样的垂直气候带 受其影响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的垂直分布也十分显著 而且类型复杂 交错分布 2 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 即水平自然带 既有相似之处 又有显著差别 其相似之处在南坡表现的更为显著 自然景观表现出从森林 草原 草甸 冰碛到冰川带的

10、地带性更替 例如山麓为亚热带气候 自然带相应的表现为常绿阔叶林带 教材P73复习题1 以长江中下游为例 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如 气候与水文 丰富的降水使河网密布 湖泊众多 河流径流量大 气候与生物 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 生长着典型植被常绿阔叶林 气候与土壤 热量 降水丰沛 使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快 淋溶作用强 所以自然土壤的肥力偏低 2 1 由于太阳辐射是按纬度分布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所以导致地球表面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少 从而产生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 热带 亚热带 温带和寒带 由于这些热量带平行于纬线呈东西向分布 并且随纬度的高低呈南北向的交替变化 故称之为纬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规律

11、是全球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 还受到海陆分布 大气环流 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2 全球陆地降水量的89 来自海洋湿润气团 而海陆间的水交换强度越深入内陆越弱 因此导致了大部分大陆上的干湿度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沿海地带比较湿润 向内陆逐渐变干燥 这种由于海陆分布导致的干湿度由海向陆的带状分布规律 近似呈南北延伸 东西演替 故称为经度地带性 由于降水的地带性 导致植被 土壤呈现地带性 其中 植被由沿海地区的森林向陆地逐渐变为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3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 气温逐渐降低 降水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 因而导致了气候 植被 土壤和自然景观呈现出垂直方向上的带状分布与变化 这就是垂直地带性 山地垂直带谱的特征取决于山地所在的水平地带与山地的高度 走向等特征 在足够的降水条件下 纬度越低 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差越大 垂直带谱越多 垂直带谱越完整 反之 纬度越高 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差越小 垂直带谱越少 垂直带谱越不完整 在干旱地区 由于水的缺乏 垂直带谱往往不明显 在山地的迎风坡与背风坡 或阳坡与阴坡 由于水与热量条件不同 导致了同一山地不同山坡的垂直带谱不同 3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同时地理环境又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 因此 人类利用地理环境时 既要综合开发 又要因地制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