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版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套附解析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688844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122 大小:64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安徽版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套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2020年安徽版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套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2020年安徽版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套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2020年安徽版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套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2020年安徽版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套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安徽版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套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安徽版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套附解析(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六总分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的两句诗是“ _ , _ ”。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 _ , _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与男子在结婚问题上产生分歧后,她先以“ _ ,_ ”两句解释原因,再将婚期定在秋天以平息男子的愤怒。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0.0 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金庸武侠小说影响力深远,其文学价值也不断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但是对这

2、位当代作家质疑与批评的声音始终不曾消失。在批评者看来,金庸的武侠小说乃典型的通俗文学。这种观念 ,却经不起推敲。中国古代的四大经典名著除红楼梦外,其他几部小说都是当时的通俗小说,但这并不构成对于这些通俗小说经典性的否定。以是否属于通俗小说来评判金庸武侠小说,无异于 。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一种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莫名惊诧。作为独立的审美个体,作家基于自身审美趣味、思想立场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本是应有的创作自由。倘若依据作家审美趣味趋于传统、崇尚农耕文明,以此判断作家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对于现代文明隔膜,显然是 的揣测。且不说作家有选择自己独

3、特创作题材与审美偏好的自由,(),也丝毫不影响其质地的优秀。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对于同时代人往往评价谨慎。 的思维习惯,使得中国文学研究界在评价在世的、同时代的作家时不免较为保守,甚至极为苛刻。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A冠冕堂皇缘木求鱼一厢情愿盖棺定论B冠冕堂皇南辕北辙自作多情盖棺事已C义正辞严缘木求鱼自作多情盖棺定论D义正辞严南辕北辙一厢情愿盖棺事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A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一种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令人更是莫名惊诧。B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一种农耕文明时代的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

4、作品的精神价第 1 页,共 19 页 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莫名惊诧。C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一种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令人莫名惊诧。D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一种农耕文明时代的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令人莫名惊诧。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A无论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的作品B即使这作品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C即便是创作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的作品D即便拿传统农耕文明的趣味来表现3. 下面是某公司的一份声明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近日,

5、有不法分子假扮我公司人员在网上发布假的招聘信息,严重损害了我公司声誉。特别警告广大网友,切勿轻信。我公司如有招聘,将在正式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特此公告!_改为_;_改为_;_改为_;_改为_;_改为_。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是一种族号,_,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_。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随着子孙繁衍增多,各个分支除保留姓外,另外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后,_,遂称“姓氏

6、”。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白居易遥夜凉风楚客悲,清砧繁漏月高时。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位尚卑。词赋檀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欲荐谁?注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事、朋友。楚客,指贾谊。袍,官袍。烟霄:喻显赫地位。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王音推荐。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A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B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C第

7、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D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 2 页,共 19 页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9.0 分)6.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汪廷珍,字瑟庵,江苏山阳人。少孤,母程抚之成立。家中落,岁凶,粥或不给,不令人知。母曰:“吾非耻贫,耻言贫,疑有求于人也。”力学,困 诸 生十年,始举于乡。成乾隆五十四年 一 甲 二 名 进 士,授编修。嘉庆元年,直上书房。母忧归,服阕,补原官。廷珍学有根底,初为 祭 酒,以师道自居,教学者立言

8、以义法,力戒摹拟剽窃之习。及官学政,为学约五则以训士:曰辨涂,曰端本,曰敬业,曰裁伪,曰自立。与士语,谆谆如父兄之于子弟。嘉庆十六年,授礼部侍郎。复直上书房,侍宣宗学。道光三年,宣宗释奠文庙礼成,诏曰:“ 礼部尚书汪廷珍蒙皇考简用上书房师傅与朕朝夕讲论非法不道使朕通经义辨邪正受益良多。 朕亲政后,畀以尚书之任,尽心厥职,于师道、臣道可谓兼备。加太子太保。子报原,以员外郎即补用,示崇儒重道之意。”四年,南河高堰溃决阻运,上以廷珍生长淮、扬,命偕尚书文孚往勘,劾河督张文浩、总督孙玉庭,谴黜有差。疏筹修濬事宜,交河督办理。七年,卒,上震悼,优诏赐恤,赠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命大阿哥赐奠,赐银千两治丧

9、,谥文端。江苏请祀乡贤,特诏允之。廷珍风裁严峻,立朝无所亲附。出入内廷,同僚见之,莫不肃然。大学士阮元服其多闻渊博,劝著书,廷珍 曰:“ 六 经之奥,昔人先我言之,便何以长语相溷?读书所以析义,要归于中有所主而已。” 服用朴俭,或讥之,笑曰:“大丈夫不以曲学阿世为耻,而徒畏鲰生之讥乎?”后进以文谒,言不宗道,曰:“斯人华而不实,何以立朝?异日恐丧所守。”后皆如所言,人服其精鉴。(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A礼部尚书汪廷珍蒙皇考简用上书房师傅与朕朝夕讲论非法不道使朕通经义辨邪正受益良多B礼部尚书汪廷珍蒙皇考简用上书房师傅与朕朝夕讲论非法不道使朕通经义辨邪正

10、受益良多C礼部尚书汪廷珍蒙皇考简用上书房师傅与朕朝夕讲论非法不道使朕通经义辨邪正受益良多D礼部尚书汪廷珍蒙皇考简用上书房师傅与朕朝夕讲论非法不道使朕通经义辨邪正受益良多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A诸生,古代对经考试进入各级学校学生的统称,在明清两代常常代指秀才。B一甲二名进士:明清两代进士分三等即“三甲”,一甲第二名又称为“探花”。C祭酒,古代飨宴时长者酹酒祭神的长者,后用作官职,这里指国子监的长官。D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因乐失传,又称五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A汪廷珍从小家庭贫寒,遇上灾年连粥都吃不上,但他母亲却从不开口求助;这种

11、成长环境使汪廷珍养成了严格自律力求勤俭的性格。B汪廷珍作为学官,一方面对学生以“学约五则”严格要求,严禁剽窃之风;另一方面,又像父兄一样对学生施以诚恳耐心的教育和引导。第 3 页,共 19 页 C道光三年,皇帝借祭祀孔子的机会封赏了汪廷珍和他的儿子汪报原,这既显示了皇帝对儒学的尊崇,也彰显了汪廷珍在皇帝心中的地位。D一位后辈带着精心写成的文章拜谒汪廷珍,他认为这个人华而不实,进而预测这个年轻人将来为官操守成疑,事实证明了汪廷珍的预见。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朕亲政后,畀以尚书之任,尽心厥职,于师道、臣道可谓兼备。服用朴俭,或讥之,笑曰:“大丈夫不以曲学阿世为耻,而徒畏鲰生之讥乎?五、现

12、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6.0 分)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这就是“士”。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一日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或“入仕”。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教授、专家、学者

13、、作家、记者;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丁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成为美谈。这种

14、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效应。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会了诸子学说的“士文化”。士文化的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这种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它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以及充满了人性和理性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均贫富、缩小差距的最早立论。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会就是中国古版的“共产主义”。令西方不理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但不崩溃,反而如日中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历史的答案。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否则,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无法解释的。中国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