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3套(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687436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PDF 页数:154 大小:4.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3套(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3套(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3套(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3套(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3套(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3套(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3套(附答案解析)(1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5 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 单选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 共 20 0 分 1 下列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 煤的干馏 C 生石灰做干燥剂 D 用明矾净水 2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 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B 配制 NaCl 溶液 C 测定溶液的 pHD 过滤 3 2017 年 10 月 27 日央视财经报道 王者归 铼 中国发现超级 金属铼 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 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 的相关信息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 2 页 共 15 页 A 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75B 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86 2

2、g C 铼的元素符号是 ReD 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75 4 化学与生产 生活密不可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采用步行 骑自行车等外出是较为低碳的出行方式 B 防止 白色污染 将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 C 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又能和硫酸铵混合使用 D 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 应尽可能多吃含微量元素的营养补剂 5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 西达本胺 已全球上市 西达本胺的化学式为 C22H19FN4O2 下列有关西达本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西达本胺由碳 氢 氟 氮 氧五种原子构成 B 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 西达本胺由五种元素组成 D 西达本胺中 C H F N O 元素的质

3、量比为 22 19 1 4 2 6 2017 年 5 月 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化工原料乙烯的重大 突破 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物有 3 种物质 B 从微观角度看 该化学变化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C 反应前后所有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D 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和是 13 7 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 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B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 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 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汽油去油污利用的也是乳化作用 D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

4、组成的纯净物 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 物 8 下列应用对比科学思想设计的实验方案中 设计不正确的是 A 区分软水和硬水 B 比较温度对微粒运动速度的影响 第 3 页 共 15 页 C 比较气体中 CO2含量 D 研究 MnO2的催化作用 9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分子的特征 B 化石燃料 C 地壳中元素含量 D 碱的化学性质 10 如图是甲 乙 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 4 页 共 15 页 A 要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 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应该将温度控制在 t1 B t1 时 将 30g 甲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 形成

5、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是 37 5 C 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 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 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二 计算题 本大题共 1 小题 共 6 0 分 11 将 40g 稀盐酸逐滴加入到 2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4 的氢 氧化钠溶液中 边滴加边搅拌 随着稀盐酸的滴加 溶液的 pH 变化如图 试回答 1 从 B 到 C 过程中 溶液的酸性逐渐 填 增强 或 减弱 2 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填字母 3 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 简答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 共 9 0 分 12 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如图为打火机的示意图 请

6、回答下列问题 1 打火机偶然未打着火时 会闻到一股异味 说明分子具有 的性质 2 丁烷 C4H10 属于 填字母序号 A 化合物 B 酸 C 有机物 3 打火机挡风罩上通风孔的作用是使空气流通 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13 矿山废水中含有大量的 H2SO4和 CuSO4 直接排放会影响水体酸碱性 并造成重金 属污染 通过处理可以回收金属铜 并使废水 pH 和重金属含量达到排放标准 第 5 页 共 15 页 已知 步骤 无蓝色沉淀生成 1 步骤 和步骤 都需进行的操作是 2 步骤 得到金属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 3 加入 Ca OH 2可以降低铁屑的消耗量 原因是 请用文

7、字解释 4 步骤 需加入 Na2S 由此推测废水 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其中含有 四 探究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 共 25 0 分 14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设计了一下实验 甲乙均为软塑料瓶改装的 气体发生装置 无纺布包内放有一定量的固体试剂 丙中放有左右两处大小相等 质量相等的红磷 且与热源距离相同 1 该装置中 丁的仪器名称是 甲中无纺布包内为二氧化锰 其下端溶 液中溶质为 化学式 乙中制的气体不可燃 也不助燃 其发生的反应方 程式为 2 通过对软塑料瓶的捏放瓶身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 用力捏压瓶身可 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并增加液体反应物的量 从而控制 为了探究可燃物的燃找条件

8、请选择相应的序号进行排序 每个序号只选 一次 a 捏压甲一段时间 b 捏压乙一段时间 c 使瓶复原 d 加热仪器丁 丙中燃烧时的现象是 3 丙中红磷的总质量为 6 2g 请问为使红磷完全燃烧 至少需要多少氧气 第 6 页 共 15 页 15 某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二氧化碳性质再探究 实验步骤如下 1 如图 1 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三瓶 250mL 的烧瓶内收集满 CO2 三个注射 器内各装有 85mL 的液体 分别是水 饱和石灰水 40 的氢氧化钠溶液 连接 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2 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 85mL 的液体 水 饱和石灰水 40 的氢氧 化钠溶液 注入各自烧瓶中 关闭活塞

9、3 一段时间后 同时震荡烧瓶 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 成的图情况如图 2 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导致曲线 1 中 CD 段气压 急速 减少的操作是 不改变装置药品情况 下 进一步降低 E 点的方法是 2 曲线 2 代表加入的是 3 曲线 3 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曲线 2 与曲线 3 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4 对比曲线 1 2 3 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吸收 CO2用 NaOH 溶液比较合适 CO2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检验 CO2用饱和澄清石灰水较合适 16 化学兴趣小组用图 1 装置进行实验 发现镁片完全溶解 石灰水浑浊 一 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1

10、 镁和盐酸的反应 填 吸热 或 放热 2 二 甲同学测得反应后试管内溶液 pH 7 该溶液 pH 7 的可能原因是 MgCl2溶液的 pH 7 三 乙同学将反应后试管内溶液冷却 加入镁粉并滴入酚酞 溶液颜色无变化 再加热 发现溶液慢慢浑浊且变红 猜想 对实验中 溶液慢慢浑浊且变红 的原因 乙同学提出猜想 MgCl2 2H2O Mg OH 2 2HCl 大家都认为此猜想不合理 理由是 查阅 资料 1 Mg OH 2难溶解于水 升高温度可加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资料 2 K Ca Na Mg 等活泼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反应 产生碱和气体 实验 乙同学重新在滴有酚酞的热水中加入镁粉 观察到液体慢慢变

11、红并浑浊 镁粉表面产生气泡 收集并点燃气体 发现能燃烧 乙同学实验中 溶液慢慢浑浊 且变红 的原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 丙同学在做实验时 不小心将镁条掉入到碳酸氢钠溶液中 发现产生大量的 气泡和白色不溶物 他非常好奇 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产生的气体和白色不溶物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 Mg OH 2MgCO3 第 7 页 共 15 页 溶解性难溶于水微溶于水 热稳定性受热易分解 能生成两种氧化物受热易分解 能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 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什么气体呢 猜想实验方法现象结论 二氧化 碳 收集气体于集气瓶中 而后将气体通入澄清 石灰水中 无明显现象

12、 猜想 不 成立 氧气 收集气体于集气瓶中 而后将 放入瓶 中 无明显现象 猜想 不 成立 氢气 甲烷 第一步 点燃产生的气体 第二步 在火焰上罩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 气体能被点燃 烧杯内壁无现 象 猜想 成 立 填序号 实验探究二 提出问题 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 作出猜想 丙同学根据资料分析认为白色不溶物可能是 Mg OH 2和 MgCO3中 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如图 2 1 根据实验 的现象 写出加热白色不溶物时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 实验 中 称量 干燥的晶体 质量为 2 85g 由此通过计算确定白色不溶物 是成分是 请你写出计算过程 第 8 页 共

13、 15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A 解析 解 A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 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 于物理变化 B 煤的干馏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C 生石灰做干燥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D 用明矾净水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A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 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 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答案 D 解析 解 A 稀释浓硫酸时 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

14、入水中 同时用玻璃棒不 断搅拌 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 配制 NaCl 溶液 应在烧杯中进行 不能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 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 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 干燥的 pH 试纸上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 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以免 污染待测液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 过滤液体时 要注意 一贴 二低 三靠 的原则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D A 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酸入水 沿器壁 慢慢倒 不断搅 进行分析判断 B 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 根据用 pH 试纸测定未

15、知溶液的 pH 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 过滤液体时 要注意 一贴 二低 三靠 的原则 本题难度不大 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 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 答案 B 解析 解 A 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75 该选项说法正确 B 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86 2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铼的元素符号是 Re 该选项说法正确 D 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75 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原子中 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 g 要注意理解 4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 完成此题 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根据物质

16、的性质进行分析 白色污染通常是指塑料污染 熟石灰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不能与铵态氮肥混用 营养元素的摄取要维持相对平衡 解答 A 采用步行 骑自行车等外出是较为低碳的出行方式 正确 第 9 页 共 15 页 B 焚烧废弃塑料会造成二次污染 是不可取的 不正确 C 熟石灰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不能与铵态氮肥混用 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 故 C 错 误 D 人体缺乏微量元素时容易患病 但是多吃含微量元素的营养补剂也是不科学的 因 为如果摄取的微量元素过量 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不正确 故选 A 5 答案 C 解析 解 A 西达本胺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故错误 B 由化学式可知 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 不含氧分子 故错误 C 由西达本胺的化学式 C22H19FN4O2可知 它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 故正确 D 西达本胺中碳 氢 氟 氮 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22 1 19 19 14 4 16 2 264 19 19 56 32 故错误 故选 C A 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B 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C 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