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讨会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21681759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讨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讨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讨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讨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讨会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讨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讨会(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 Q A PC Q A PC Q A PC Q A P 2 0 1 62 0 1 6 年年 1 1 月月 2 32 3 2 42 4 日日 C Q A PC Q A P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机遇与挑战研讨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机遇与挑战研讨会 演讲人 李俊德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处方工 艺变更的技术与法规要求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以下内容仅代表本人个人观点以下内容仅代表本人个人观点 和体会 本人享有此讲义的知和体会 本人享有此讲义的知 识产权 与中国医药质量管理识产权 与中国医药质量管理 协会仿制药分会的立场无关 协会仿制药分会的立场无关 也不代表目前我所服务机

2、构也不代表目前我所服务机构 企业的任何观点 企业的任何观点 2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参比药品的选择与获得药学研究 评价系统BE研究 评价通过后 风险管理 遴选原则 无参比药品的产品怎么办 参比药品购买渠道 体内BE 体外溶出度科 学判断标准 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 评价时限 药学研究关键点 工艺变更技术与法规要求 处方工艺流程及风险管控 BE研究原则 高质量BE申报资料 BE研究资源 申报问题 申报的合理路径 评价过程中法规障碍 评估人员资质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 凡没有按照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

3、一致的原则审批的 均需按 照上述原则开展一致性评价 对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2012年版 中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 制剂 应在2018年底之前完成一致性评价 届时没有通过评价的 注销药品批准文号 对于基药的此类品种 是生死大限 对2007年以前批准上市的其他仿制药品和2007年以后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品 自首家品种 通过一致性评价后 其他生产企业的相同品种在3年内仍未通过评价的 注销药品批准文号 征求意见到2015年12月31号 1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一致性评价流程一致性评价流程 确定参比确定参比 制剂制剂 质量一致质量一致 性评价

4、性评价 药学一致药学一致 进行进行BE BE备案备案 BE试验试验 BE豁免豁免 资料整理资料整理 申报申报 药学不一药学不一 致致 变更研究变更研究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C Q A PC Q A P一致性评价引发的变更一致性评价引发的变更 原料药改变来源生产设备原理不一致 调整使用新辅料生产场地更改增加检测项目 改变辅料型号级别变换辅料种类数量 工艺调整 更换包装材料杂质谱发生变化 溶出度方法限度改变 晶型变化原料粒径改变 工艺过程变化 2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 变更研究技术审评的基本

5、策略 处方工艺变更研究的基本思路 口服固体制剂处方工艺变更的技术要求 目录目录 3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药品管理法 药品管理法实施细则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GMP 2010 XXX技术指导原则 CDE电子刊物等 部门规章的通知 如 关于化学药IND申请药学研究数 据提交事宜的通知 变更相关的法律法规 技术变更相关的法律法规 技术要求要求 4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药品管理法 第九条 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本 法制定的 GMP 组织生产 第十条 除中药饮片的炮制外 药品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和国

6、 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 生产记录必须 完整准确 药品生产企业改变影响药品质量的生产工艺的 必须 报原批准部门审核批准 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 5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注册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 补充申请 是指新药申请 仿制药申请或者进口药品申 请经批准后 改变 增加或者取消原批准事项或者内容的注册申请 第八十四条第2款 申请进口的药品 其生产应当符合所在国家或者 地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中国 GMP 的要求 第一百一十条 变更研制新药 生产药品和进口药品已获批准证明 文件及其附件中载明事项的 应当提出补

7、充申请 申请人应当参照 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评估其变更对药品安全性 有效性和质量可控 性的影响 并进行相应的技术研究工作 第一百一十二条 进口药品的补充申请 申请人应当向国家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报送有关资料和说明 提交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 理机构批准变更的文件 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 6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技术指导原则 2008 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一 2006 生物制品生产工艺过程变更管理技术指导原则 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 7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8、 PC Q A P GMP2010 第一百四十二条 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如原辅料 与 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 生产设备 生产环境 或厂房 生产工艺 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 应当进行确认或验证 必 要时 还应当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第一百五十二条 文件的内容应当与药品生产许可 药品注册 等相关要求一致 并有助于追溯每批产品的历史情况 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 8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第八章补充申请的申报与审批 第一百一十条变更研制新药 生产药品和进口药品已获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 件中载明事项的 应当提出补

9、充申请 申请人应当参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评估其变更对药品安全性 有效性和质量 可控性的影响 并进行相应的技术研究工作 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 附件4 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补充申请事项 1 持有新药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申请该药品的批准文号 2 使用药品商品名称 3 增加中药的功能主治 天然药物适应症或者化学药品 生物制品国内已有批准的适应症 4 变更用法用量或者变更适用人群范围但不改变给药途径 5 变更药品规格 6 变更药品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 7 改变影响药品质量的生产工艺 8 修改药品注册标准 9 替代或减去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的毒性药材或处于濒危状

10、态的药材 10 进口药品 国内生产的注射剂 眼用制剂 气雾剂 粉雾剂 喷雾剂变更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 者容器 使用新型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者容器 11 申请药品组合包装 12 新药的技术转让 13 修订或增加中药 天然药物说明书中药理毒理 临床试验 药代动力学等项目 14 改变进口药品注册证的登记项目 如药品名称 制药厂商名称 注册地址 药品有效期 包装规格等 15 改变进口药品的产地 16 改变进口药品的国外包装厂 17 进口药品在中国国内分包装 18 其他 按事项划分按事项划分 9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11、一 变更原料药生产工艺 变更药品制剂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 变更药品制剂的生产工艺 变更药品规格和包装规格 变更药品注册标准 变更药品有效期和 或贮藏条件 变更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改变进口药品制剂的产地 变更进口药品制剂所用原料药的产地以及单独改变进口的原料药的产 地 变更国内生产药品制剂的原料药产地 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 按事项划分按事项划分 与注册办法与注册办法 一致一致 10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技术指导原则对于变更的分类 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 变更类别变更类别对产品安全性对产品

12、安全性 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影响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影响备注备注 I类类不产生影响 II类类不产生影响 相应的药学研究工作证明变更 前后产品质量一致 III类类不产生负面影响系列的研究工作证明 按风险等级按风险等级 划分划分 11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关联变更类别评估 这些变更可能归属于各项变更中的不同类型 研究工作按照各项变更的基本思路分别进行研究 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 关联的各类变更属于不同类别 应按最严格的变更类别进行研究 影响程度影响程度 可能不同可能不同 12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13、Q A P 法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划分标准不一致 申报要求是以变更类别按事项划分 指导原则依据风险等级区分 法规上没明确变更应当和谁比较 变化是与注册申报资料比较 还是与生产实际比较 创新药研发阶段的变更申报路径 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 在现行法规体系下如何变更 技术内容做到什么程度 13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 变更研究技术审评的基本策略 处方工艺变更研究的基本思路 口服固体制剂处方工艺变更的技术要求 目录目录 14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变更研究技术审评的基

14、本策略变更研究技术审评的基本策略 立题 合理性 变更 风险 研究 验证 综合 评价 固化的审评 理念与逻辑 安全性 有效性 剂型合理性 规格合理性 变更风险分析 的全面性 验证项目设计的全面性 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符合性 质量对比项目的依据性 方法 参比 规模 申报资料对变更 事项的支持性 15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变更评价的核心 上市后变更上市后变更 变更后样品质量不得劣于变更前样品质量 研发过程中的变更研发过程中的变更 变更前后的可衔接性 对临床试验用药的安全性的影响 变更研究技术审评的基本策略变更研究技术审评的基本策略 16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

15、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近年补充申请不批准的主要原因分析 立题不合理性 变更事项不合理 研究设计不合理 没有风险分析 验证不充分 验证结果未分析 验证研究不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研究结果不符合变更目的 变更研究技术审评的基本策略变更研究技术审评的基本策略 17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 变更研究技术审评的基本策略 处方工艺变更研究的基本思路 口服固体制剂处方工艺变更的技术要求 目录目录 18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处方工艺变更发生的主要原因 新的认识 产品数据的积累 原料 辅料的

16、变更 标准提高 相关法规要求发生变化 其他 处方工艺变更研究的基本思路处方工艺变更研究的基本思路 19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核心是评估变更对药品关键质量属性 CQA 的影响 处方工艺变更研究的基本思路处方工艺变更研究的基本思路 关注新的技术要求和审评理念 20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变更研究的现行法规问题分析 变更研究技术审评的基本策略 处方工艺变更研究的基本思路 口服固体制剂处方工艺变更的技术要求 目录目录 21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一 品种概述 二 立题合理性 三 变更内容及变更理由 四 变更研究 1 变更的合理性评价和风险分析 2 处方变更分析 3 工艺变更 4 质量研究 5 稳定性对比研究 口服固体制剂处方工艺变更的技术要求口服固体制剂处方工艺变更的技术要求 22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仿制药分会 C Q A PC Q A P 一 品种概述 同品种上市背景信息 国内外上市情况 国家标准 国内外药典收载情况 申报品种获准上市的信息 批准文号 批准时间 执行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