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第06章食物中化学物质致突变作用与评价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21680969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6.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毒理学第06章食物中化学物质致突变作用与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毒理学第06章食物中化学物质致突变作用与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毒理学第06章食物中化学物质致突变作用与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毒理学第06章食物中化学物质致突变作用与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毒理学第06章食物中化学物质致突变作用与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毒理学第06章食物中化学物质致突变作用与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毒理学第06章食物中化学物质致突变作用与评价(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张久亮博士Tel 13476230196Email zjl ljz 食品毒理学 FoodToxicology 大家下午好 第六章致突变作用 第六章食物中化学物质的致突变作用及评价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化学毒物致突变的类型第三节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的机制及后果第四节机体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第五节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评价方法 6 1概述 一 基本概念二 遗传学基础 一 基本概念 一 基本概念 一 基本概念 一 基本概念 致突变作用 mutagenesis 是外来因素 特别是化学因子引起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能力 而且这种改变可随同细胞的分裂过程而遗传 诱变作用 突变是致突变作用的后果 能引起突变的物

2、质叫致突变物 二 遗传性基础 二 遗传性基础 二 遗传性基础 3 染色体与基因有着平行的关系 二 遗传性基础 二 遗传性基础 二 遗传性基础 二 遗传性基础 二 遗传性基础 6 2化学毒物致突变的类型 一 基因突变 一 基因突变 一 基因突变 一 基因突变 一 基因突变 一 基因突变 根据遗传信息的改变方式 基因突变又可以分为 错义突变 由于一对或几对碱基对的改变而使决定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决定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的基因突变 同义突变 没有引起编码氨基酸错误的基因突变 无义突变 由于一对或几对碱基对的改变而使决定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一个终止密码子的基因突变 二 染色体畸变 二 染色体畸变

3、指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 染色体型畸变 指两条染色单体都受损 染色单体型畸变 指组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中仅一条受损 产生何种畸变 取决于损伤发生在DNA复制前还是复制后 二 染色体畸变 二 染色体畸变 三 非整倍体与多倍体 6 3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的机制及后果 1 碱基损伤 一 引起突变的DNA老化 1 碱基损伤 一 引起突变的DNA老化 烷化剂的影响烷化剂是对DNA和蛋白质都有强烈烷化作用的物质 常见的有 烷基硫酸酯 N 亚硝基化合物 氮芥和硫芥等环状烷化剂和卤代亚硝基脲等 烷化活性 甲基化 乙基化 高碳烷基化 1 碱基损伤 一 引起突变的DNA老化 平面大分子嵌入DNA链有些大分子能以静电

4、吸附形式嵌入DNA单链的碱基之间或DNA双螺旋结构的相邻多核苷酸链之间 称为嵌入剂 平面大分子嵌入DNA链造成移码突变 1 碱基损伤 一 引起突变的DNA老化 碱基类似物取代与碱基非常相似的化学物 称碱基类似物 碱基类似物能在S期中可与天然碱基竞争 并取代其位置 1 碱基损伤 一 引起突变的DNA老化 致突变物改变或破坏碱基的化学结构 有些化学物可对碱基产生氧化作用 从而破坏或改变碱基的结构 有时还引起链断裂 有些化学物质可在体内形成有机过氧化物或自由基 可间接使嘌呤的化学结构破坏 容易出现DNA链断裂 1 碱基损伤 一 引起突变的DNA老化 共价结合形成加合物许多化学诱变剂或其活化产物是亲电

5、子化学物 可与DNA RNA或蛋白质等大分子亲核物质发生共价结合 形成稳定的加合物 adduct 通常很难用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使其解离 DNA加合物的形成被普遍认为是诱变作用的重要事件 2 DNA链受损 二 引起突变的细胞分裂过程的改变 非整倍性和多倍体的产生是由于染色体分离异常所至 1 非整倍体是由于正常细胞未分裂而产生的 原因是由于细胞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或在第二次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 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而形成 2 多倍体涉及整个染色体组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若染色体己正常复制 但由于纺锤体受损 染色单体不能分离到子细胞中 这时染色体数目就会加倍 形成四倍体 减数分裂的异

6、常也可使配子形成二倍体 若二倍体的配子受精 可形成多倍体的受精卵 二 引起突变的细胞分裂过程的改变 三 其他的改变 四 突变的后果 1 生殖细胞突变 1 生殖细胞突变 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殖细胞发生突变的意义不同 精原干细胞 卵原细胞和休止期的卵母细胞如果发生突变 就存在整个生育年龄将排出突变生殖细胞的可能性 精原干细胞以后的发育阶段或正在成熟与成熟了的卵母细胞如果发生突变 那么仅在很短一段时间中 男性8周左右 女性1次排卵周期 才有排出突变生殖细胞的可能 1 生殖细胞突变 致死性突变显性致死 使卵子不能受精或突变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后 在着床前或着床后的早期胚胎死亡 隐性致死 需要纯合子或半合子才

7、能出现死亡效应 1 生殖细胞突变 非致死突变 产生遗传病 对基因库的遗传负荷产生不良影响 基因库是指某一物种的生育年龄群体于特定时期能将遗传信息传至下一代的基因的总和 遗传负荷指基因库中携带的一定量的有害基因 1 生殖细胞突变 我国新生儿染色体异常人数的估算 2 体细胞突变 2 体细胞突变 2 体细胞突变 6 4机体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 6 5致突变试验 一 观察项目的选择1 观察效应终点遗传学终点 指试验观察到的现象所反映的各种事件 分5类 DNA完整性的改变 DNA重排或交换 DNA碱基序列改变 基因突变 染色体完整性改变 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分离改变 染色体组畸变 原发性DNA损伤 2 致突

8、变试验项目的组合遗传毒理学评价程序通常为一组体内 外遗传毒理学试验 因为 化学毒物的种类和结构多种多样 其致突变的机制不尽相同 作用的靶细胞也不一样 致突变物中仅少数具有直接致突变作用 大多数为间接致突变作用 即需要在体内代谢活化后 才具有致突变作用 化学毒物的致突变性有强 也有弱 有的在某一检测系统中是强致突变物 而在另一系统中可能是弱的致突变物 入选原则 选择的遗传毒性试验应包括5种类型的遗传学终点 实验指示生物应包括若干进化阶段的物种 既要包括原核生物 又要包括真核生物 体内试验与体外试验配合 应包括生殖细胞和体细胞 通常 对于一种受试物应当先用原核细胞或体细胞的体外试验按遗传学终点合理

9、配套进行试验 并对有阳性结果的遗传学终点验证其在体内的真实性 再行选用生殖细胞致突变试验进行遗传危害的评价 二 常用的致突变试验1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2 微核试验3 染色体畸变分析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 SCE 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显性致死试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 试验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又称Ames试验 检测受试物诱发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his 回复突变成野生型 his 的能力 标准试验菌株有四种 TA97和TA98 检测移码突变 TA100 检测硷基置换突变 TA102 对醛 过氧化物及DNA交联剂较敏感 试验方法 点试验 预试验 掺

10、入试验 标准试验 鼠伤寒沙门氏菌原养型 his 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his 正向突变 回复突变 代谢活化系统 受试物 微核 经致突变物作用后 染色体无着丝点断片或因纺锤体受损伤而丢失的整个染色单体在细胞分裂的后期仍留在子细胞的胞质内 成为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 称为微核 微核试验是观察受试物能否产生微核的试验 主要可检出DNA断裂剂和非整倍体诱变剂 方法 啮齿类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 PCE 微核试验 剂量分组 1 2LD50 1 4LD50 1 8LD50 同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组 MN NCE 三 试验结果的评定 1 在评定阳性或阴性结果之前 应首先检查实验的质量控制情况 通过 盲法观察

11、 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的设立 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试验结果的重现性 2 阴性结果的判定条件 最高剂量应包括受试物溶解度许可或灌胃量许可的最大剂量 各剂量的组间差距不应过大 以防漏检仅在非常狭窄范围内才有突变能力的某些外来化合物 3 阳性结果的判定条件 应当具有剂量反应关系 在一个或多个剂量组的观察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如果低剂量组或低 中两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而高剂量组差异无显著性 则阳性结果不可信或无意义 4 无论阳性还是阴性结果都要求有重现性 即重复试验能得到相同结果 四 致突变试验中的一些问题 1 阴性 阳性对照组的设立 阴性对照 即未处理对照或溶剂对照 目的 获得试

12、验的基础数据 阳性对照 是用某种已知能产生阳性反应的物质作对照 目的 通过对阳性物质的试验证明实验方法的可靠 验证实验者在本实验条件下 完成技术和鉴定致突变物的能力 证实经一定时间后 本实验的重复性 2 体外试验的活化系统前致突变物 本身不具致突变性 经哺乳动物代谢才转化成致突变物的化学物质 哺乳动物细胞介导 使用完整的细胞 特别是大鼠肝原代细胞 与测试细菌或细胞一起培养 S9 经酶诱导剂处理后制备的肝匀浆 再经9000g离心分离所得上清液 加上适当的缓冲液和辅助因子 纯化酶和基因工程 纯化酶 纯化的细胞色素P450 谷光苷肽转移酶 过氧化物酶 基因工程 将人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插入组合细胞内 再进行致突变试验 使细胞具有代谢活化系统 3 致突变试验与致癌试验的关系 1 化学物质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分为四类 遗传毒性致癌物 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假阴性 遗传毒性非致癌物 假阳性 非遗传毒性非致癌物 2 致癌物检测方法 短期试验 哺乳动物诱癌试验 人类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