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80293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679217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8029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8029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8029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8029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8029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8029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署山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8029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共8页,4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

2、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9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9分)1 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这一举措的目的是A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 B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 D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2. “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 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 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 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3. 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

3、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A违背人伦礼仪 B不利于社会进步 C重视尊卑贵贱 D有利于凝聚宗族4.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同构观念 C中央集权意识 D安土重迁理念5.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 时间史实平王四十七年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周平王四十九年郑伯

4、弟段作乱周桓王二年卫弑其君桓公周桓王十年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 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历史解释是A封邦建国,众星拱月B王室衰微,诸侯兼并C宗法破坏,贵族内讧D礼崩乐坏,等级不存6 黑格尔说:对希腊罗马世界来说,有些人是自由的,对近代世界来说,人人都是自由的,但对东方世界来说,只有一个人是自由的,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实行A郡县制 B世官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7.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它A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C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 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8 有学者指出:

5、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这一转变A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 B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 C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勾结 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9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辅佐天子处理政务,出现了多位如萧何这样的名相。但据汉书记载,武帝时多位丞相虽由列侯继任,但大都谨小慎微,难有建树。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社会稳定大一统局面形成 B罢黜百家削弱了丞相权利C制度改革使丞相职能转变 D汉武帝个人能力特别突出10. 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

6、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A. 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 B. 郡县制未广泛推广C. 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 D. 啬夫由中央任命11.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某项制度显示了这样三个理念:第一,人品是可以量化的;第二,人品是可变的;第三,人品高下应该与官位官阶相应。这一制度应是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12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

7、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13. 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B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C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14. 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文化素质,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可能是有感于中国 A.察举制的实施 B.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C.科举制的推行 D.九品中正制的实行15.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

8、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6.“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17. 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18.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

9、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19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A内阁不是法定机构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C内阁地位无足轻重D阁臣多来于翰林院20.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

10、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21. 清代康熙皇帝有35个后妃和24个儿子,嫡长子胤礽被立为太子,后被废。最终康照帝根据自己的标准秘密选择皇子做继承人,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该现象在实质上A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B体现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C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D说明了宗法继承制度并非一成不变22. 奏折是清代特有的只有部分官员享有的向皇帝上奏的文书形式;与前朝在政府内部公开的奏章不同,其内容在皇帝亲自阅读之前是保密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奏折的重要机构。奏折制度的出现A有效杜绝了皇权的旁落 B保障了全体官员上递奏折的权利C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 D有利于皇帝掌握信息

11、的控制权23.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24. 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皇帝权利受到凌夷,无力或不能执掌权柄的现象,这些人或受制于母后、外戚,或受制于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导致权力萎缩或丧失。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三纲五常受到挑战 B君主权力至高无上C宗法观念丧失殆尽 D皇帝权力暂时旁落25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

12、,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26. 中文的“城邦”是从“波利斯”(polis)”即城市国家转译而来的。在希腊人的观念中,“波利斯”首先是指高于家庭、村落和部落之上的特定人群的联合体,即公民团体。它首先指的是人,而不是物,城市的含义是“波利斯”的内涵外延的结果。据此可知,古希腊城邦的内在特征是A公民集体 B独立自治 C小国寡民 D城市国家27有学者指出,伯里克利改革进一步

13、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并罗列论据有:政权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可见,该学者认为伯里克利改革对雅典民主的“发展”表现为A民主基础的扩大 B对一般民众的讨好C阶级矛盾的缓和 D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28罗马共和国晚期,程式诉讼逐渐成为主要诉讼形式。程式内容包括案情要点和审判原则,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况做出判决。这一变化体现了罗马法A.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B.从注重形式到灵活实用C.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29. 十二铜表法第3表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押到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者听便。此规定反映了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巩固罗马帝国统治 D解决贵族和平民的矛盾30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开始出现私人法律学校:到公元2世纪末,法律学校在帝国范围内已普遍存在。这些法律学校主要培养贵族子弟,以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